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董卓的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董卓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恐怕就是李元霸和陈真了。
在古典小说中,李元霸被刻画成金翅大鹏鸟下凡。他年仅十二岁就力大无穷、勇不可挡。他一餐斗米,食肉十斤,力大无穷,捻铁如泥。他的标配是手持一对八百斤重的巨锤,胯下是日行千里的名马“万里云”。
他与宇文成都同场比拼的细节很是精彩。当时,宇文成都单臂举起了重达三千斤的金狮子,而李元霸“将左手把左边的狮子提过来,右手把右边的狮子扯过去,拿住脚,一齐举起,摇摇摆摆走入午门。”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隋炀帝和大臣们都惊叹道:“这也不是个人了,真正是天神了。”
***把李元霸描写成天神下凡,说他在紫金山之战时,靠单枪匹马,一个下午将一百二十万人尽皆屠戮。然而,因为他违背师父******的嘱咐,将宇文成都生生撕碎而遭到报应——被代表天道力量的闪电生生劈死。李元霸被劈后,地上只剩下了他的金盔金甲,而他的坐骑、双锤和肉身犹如风卷残云,不知去向。
李玄霸也不是什么万夫不敌的超级高手,而是体弱多病的少年,在十三四岁就病死了,从没有出征的经历。
至于李元霸双锤一个下午打死100多万敌人,恐怕100多万只蚂蚁也是不可能的。
再说陈真。
看到这个问题,虚构的家喻户晓的人和事就太多了,鄙人最近刚看了新版电视剧三国,就以三国为题材,说一虚构的事件。事关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典故。
三国演义中话说,东汉末年,董卓惑乱朝纲,天下英雄并起袁绍召集十八路诸侯讨伐,适时联盟大会成立之时,西凉军进攻华雄阵前叫骂,先后有俞涉,潘凤出战都被不到一个回合被斩杀。众人大惊,关羽请战温酒功夫斩杀华雄,从此名声大噪。该情节成为三国演义一个***的片段,关羽一跃而起,进入大众视野。其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被后人家户喻晓,***传颂。
但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关于关羽这么精彩的出场情节,正史上没有记载,反而斩杀华雄另有其人,江东太守孙坚。罗贯中套用了孙坚的事迹给关羽,这也是为了衬托人物情节所需要。当然虚构也罢其实是为了美化关羽的形象,想要塑造一个战神即将崛起。
正史记载孙坚斩杀华雄之时,刘备关羽兄弟三人都还是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当时这三兄弟跟随的是公孙瓒,而这位军阀压根就没有参加这场讨伐战。所以关羽根本不会出现在誓师大会上,为何要强加战绩给关羽,无非就是为了早点出场,让其有一席地位被众人熟知。为后续***展开情节所需要。
最后我要说的是,大家看电视剧与读正史大多有出入。不要以点概全,***固然精彩但毕竟不是正史。多一份思考对历史,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其乐无穷。
读者你好,我是博仔,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历史上虚构人和事多得不可胜数,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也不少。这里简单说几个。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是根据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木兰辞》演绎而来,实是一则虚构故事。
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在《说唐》中,被列为天下第一、第二条好汉。其中李元霸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而宇文成都史上确无记载。两人的绝世神功是***家虚构的结果。
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李逵和李鬼的故事等诸多水浒故事,都是***家的杜撰。
历史上确有包拯其人,但包公怒铡陈世美的故事却是说书人和剧作家虚构的。
有人考证,历史上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人,但没有二人同窗三载以及后来的故事。
以上这些都艺术作品的功劳。可见好的艺术让人记住虚构的人和事,***真事反而被人遗忘。
杨家将的故事在我们这一带家喻户晓非常流行,如“七郎八虎闯幽州”、“三关排宴”、“穆桂英挂帅”、“***滩”、“杨业撞死李陵碑”、“老太君百岁挂帅岀征”等,杨家将代代英烈、爱国、英勇奋战的精神深入人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杨家将实际上只有杨业、杨宗保和杨文广祖孙三人,其中不少故事也是虚构的。
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就是一个家喻户晓却虚构出来的事情。
读过《三国演义》或看过三国电视剧的朋友,都应该对这个故事很了解,徐州之败后,刘关张三兄弟失散,关羽保护二嫂,投降曹操,后来得知大哥刘备消息,便辞别曹操,挂印封金而去,但由于没有通关凭证,一路受阻,就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阿逸要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呢?且听阿逸为您分析:
首先,我们看看,关羽过得是哪五关,三国演义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这五个地方,除了东岭关,查不出来外,其余四个地方,都是有实地的,洛阳在现在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汜水关和荥阳都在现在河南省荥阳附近;滑州在现在河南省濮阳、滑县附近。
而当时关羽是从许昌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附近去河北的,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洛阳、荥阳都在许昌西北方向,濮阳、滑县在许昌东北方向。你说去河北往北走就好了,干嘛要先西北,再东北,再北走,难道关羽路痴?
汜⽔关⻔⼀开,⼀位面如枣⾊的武将放下刚温好的酒,端着⼤⼑策⻢⽽出,城中众将听得城门之上喊声⼤振,才刚想探出头看看怎么回事,就看到这位武将提着敌将的⼈头回到帐前, 把⼈头摔倒地上,这时酒还没变凉。
这个场景,就是我们熟知的关⽻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但在历史上,华雄真的是被关⽻斩杀的吗?其实不是。
关⽻斩杀华雄的故事,来源于我们的四⼤名著之⼀:《三国演义》。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戏剧在表演这个故事。不过,《三国演义》只是⼀部历史⼩说,⾥⾯有许多虚构的情节,再加上作者拥刘的思想,⾃然会突出表现刘备集团⽅⾯⼈物的威武。
而民间的许多演出,其实也都是基于《三国演义》改编而来。既然文学和民间的起点都是《三国演义》,那只能说:《三国》一句错,故事个个偏。
在真实历史中,华雄其实是被孙坚杀死。史书⽈:“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除此之外,《三国志》 也没有过多地记载华雄。可⻅,华雄在当时的知名度并没有多⾼。⽽华雄其实是在兵败孙坚追击的过程中,被孙坚杀死的,和⼩说中,华雄在杀到汜⽔关前就把孙坚打败了的故事截然相反。
谢谢邀请。
《三国演义》的影响力确实太大了,所以三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都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带偏了。导致人们都把演义当成历史了。
华雄真的是被关羽斩杀的吗?
咱们来看看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华雄是董卓的帐下都督,是董卓手下的著名战将。191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在阳人(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西北),与董卓的部队打了一场阳人之战。
《后汉书卷九•孝献纪第九》:“袁术遣将孙坚与董卓将胡轸战于阳人,轸军大败。”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坚复相 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闲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
阳人之战其实是很曲折的,前后几个月的时间。其中孙坚的部队被董卓在梁郡东(现河南平顶山)打败。孙坚与几十个骑兵突围出去,因为孙坚经常戴着红色头巾,很容易辨认。孙坚便脱下头巾令亲近将领祖茂戴上。董卓的骑兵争着追赶祖茂,孙坚才从小路逃脱。祖茂被追得走投无路,下马把头巾放在坟墓间的烧柱上,自己躲在草丛中。董卓骑兵便将烧柱包围了好几层,等到走近看时,才发现是根柱子,上当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卓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董卓的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