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开讲啦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开讲啦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考证小说,是胡适整理国故的重要事业。胡适考证《红楼梦》,费尽了心力,1921年,他以《红楼梦考证》一文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时代,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传”结论。在胡适引领下,1922年,其***俞平伯完成《红楼梦辩》的学术名著,终于形成了以胡适为开山祖师的“新红学”。“新红学”以可靠材料推翻了旧红学一百多年来所谓“明珠家事说”、“排满说”等学说。周汝昌,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称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的红学研究,直接与胡适有关。1947年,周汝昌就读燕京大学,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在亚东版《红楼梦》卷首读到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和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来信嘱托周汝昌到燕大图书馆查证。周汝昌查遍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遂将这一发现挥笔成文,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给周汝昌,自此,胡适与周汝昌书信不断,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了精神上的忘年交。胡适曾给他7封书信,除1封遗失外,另外6封都在前几年公之于众。除周汝昌外,作家刘心武2005年应约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台湾学者蒋勋讲红楼,厚厚8大本,均受胡适考证派的影响。《红楼梦考证》影响巨大,思想可以争辩,意义难以抹杀。
胡适算开个新头儿,大胆***设。周汝昌才是系统研究。
红学研究第一人,
笔耕不辍六十春。
痴迷傻劲凭谁比,
意重情深曹雪芹。
梦里瞽聋永不悔,
红楼新证里程文。
明年再祭肮脏汉,
有幸相逢诉魄魂。
周先生2013年去世,恰逢曹雪芹去世250年。文天祥有诗句“肮脏到底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首先我要请看到我文章的人多海涵。本人学疏,纯粹的表达自己的愚见。同时也希望有相同爱好的同仁们批评斧正。
胡适和周汝昌都是红学大家。应该说各有着重。还真不是我这样的人应该评论的。因为咱真的不够资格。所以评论也是为了完成头条布置的作业。下面是我的回答:
我觉得胡适先生研究红学更接近于研究红楼梦出台的历史`背景`事件。而周汝昌先生则更侧重于研究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我个人更倾向于周汝昌先生。一部好书(***)的创作无论如何都会脱离一部分现实而加入艺术创作,否则就不是***而是历史。对文学的评价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它的价值而不是去刨根书的作者和历史事件。我觉得这本身就脱离了研究红学的方向。确切的说也根本没意义。纠结于书中之外的故事,纯粹是闲的。
乾隆娣用“和而不同”、“舍本逐末”二词来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方***。
1921年胡适先生出版《红楼梦考证》,1953年周汝昌先生发表《红楼梦新证》,两部红学论著在方***上都是考证。这是“和”。胡先生是红学研究“考证派”宗师,周先生承其衣钵,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说“科考”到极至。早在1948年周汝昌先生发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时,胡适先生就写信给周汝昌先生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二者的分歧已经开始了。但是为了鼓励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考证,胡适先生把自己珍藏的“海内孤品”《甲戌本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郑重借给周汝昌先生做研究参考。
乾隆娣以为,对《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卒等做考证是必要的。不了解时代背景,不了解创作动机等很难准确地解读作品本身。但是过度地考证,甚至抛开《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文学属性而做历史地解读,乾隆娣窃以为是“舍本逐末”了。[来看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讲啦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讲啦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