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司马懿登基之后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司马懿登基之后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后期各将,仅有诸葛亮的智慧高于他。从他被曹操请出开始,与众文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会装病骗人(用这种特别方法骗过曹操及其子孙)。从当上曹丕导师开始,时刻不忘教育自己的子孙,如何用阴谋方法,首先要获得主子的信任(如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信任),在取得皇上信任以后,再逐渐获得权力,最后快速***杀死政敌夺权。在十分把握的情况下暮权,是他的成功之处。在当时,他的子孙想夺权心切,达到***都知道的程度。在后汉时期的军事斗爭中,表现为能够研究敌人心理,如对东吳斗爭和抗击诸葛亮的北伐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日标,虽然有时失手诸葛亮,但总体来说是得到了胜利。
司马懿在历史上是以一个腹黑的奸雄形象出现的,但是他有着许多过人之处,这些过人之处有性格层面的,也有战略层面的。
在性格上,司马懿懂得隐忍与藏拙,在曹操时代,面对曹操的猜忌(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所谓曹操猜忌他是后世晋室官方为了宣扬是曹氏集团先对不起司马懿而制造的),他兢兢业业,勤恳工作,渐渐打消了曹操的顾虑,当然,这里的兢兢业业、勤恳工作也不是像老黄牛一样,司马懿也有很多奇谋贡献给曹操:比如在曹操征讨汉中张鲁的时候司马懿建议趁势攻打蜀地,比如在曹操为了躲避关公兵锋想要迁都的时候司马懿建议借助孙权的力量来牵制。在曹丕时代,因为司马懿是曹丕的亲信,大受重用,但是他没有得意忘形,还是保持着低调内敛的作风,为曹丕分忧,曹丕甚至表示:自己与司马懿一个在外用兵,另一个就在后方总理全局,可见对其倚重之深,而当曹丕征讨东吴的时候,司马懿确实在洛阳负责朝内与后勤之事,安定了后方人心。
在战略上,首先是军事战略,在这方面,司马懿既能够快速反应,先斩后奏八日就兵临城下擒斩反叛的孟达,又能够老成持重,与急于求战的诸葛亮形成长期僵持的局面,使得蜀汉军队十分被动。其次在政治战略领域,司马懿逐渐号召与巩固起自己的基本盘,使得自己成为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言人,这也有一个具体的表现,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整个朝野的观感并不是司马氏针对曹魏要篡权,而是一个受命托孤的老臣对付跋扈的曹氏宗亲中的不肖者,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与同情,例如以蒋济等人为代表的曹魏老臣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总之,司马懿的过人之处是多方面的,而我们在看到他奸诈隐忍一面的时候,也要看到他老成谋国的一面,在看到他对待政敌残忍无情的一面的时候,也要看到他镇抚百姓时候善于安抚人心的一面。
能够隐忍,在被曹爽***暗降之后,能够迅速认清现实,在曹爽为所欲为,失去满朝文武无论宗族还是曹魏旧臣的支持后,果断出击,夺取***。奠定了西晋同意别的基础 当然,之后的大黑暗屈辱史另当别论。
《晋书·宣帝纪》: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司马懿见东汉***已经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阉宦之后,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但这件事被曹操发现了!于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
故技重演! 《晋书·宣帝纪》:八年夏四月,夫人张氏薨。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 《晋书·宣帝纪》:九年春三月,黄门张当私出掖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与曹爽为伎人。爽、晏谓帝疾笃,遂有无君之心,与当密谋,图危社稷,期有日矣。帝亦潜为之备,爽之徒属亦颇疑帝。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帝。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帝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帝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帝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两次装死,骗过了曹操,又骗过了曹爽!出道就装,收官也装。装腔作势、装聋作哑、装神弄鬼、装疯卖傻、装模作样、装怯作勇!司马懿过人之处?!
感谢邀请。
司马懿在《三国演义》里面可谓人生赢家,耗死众多的对手,在曹魏***主子更迭中,不仅没有就此沉寂,反而逆袭而上,最后司马家族名声日隆,只手遮天,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是进入朝廷中枢,为其子孙问鼎九五铺平了道路,那么司马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不妨一起分析下。
首先,看看他的出身
《晋书·帝纪·第一章》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河内温县的外来户,其祖先多为朝廷官宦,到了汉以后家庭开始渐渐没落,他父亲司马防京兆尹,仍然是官宦之家,他是家中老二,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可见司马懿没有官宦世家子弟的纨绔之气,有的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丈夫气概。是不是觉得这个也看不出来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建安六年,司马懿被推荐要到曹操府中任职,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说白了就是司马懿不屑给曹操做下属,很直白的拒绝显然是不行的,他司马懿这怎么做呢?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没有他的出身教育影响,听到要做官恐怕早早就欢呼雀跃了,司马懿的眼光不止在当下。
其次,过人的眼光
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说的在讨伐张鲁之时,司马懿建议可以先拿下刘备,被曹操拒绝了,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司马懿佐助魏太子曹丕,随后提出屯田一策,用以解决军粮的需要。之后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的敌对势力,司马懿建议应该安抚,事后证明司马懿的建议是正确的,之前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再次,司马懿的征战开始了
曹***后,曹丕即位,司马懿尽心辅佐,曹丕即位后的第五年和第六年,连续两次对东吴用兵,司马懿权力渐渐开始擢升,曹丕即位后的第七个年头,曹丕病重东吴趁机攻打曹魏,司马懿抵住压力,击败东吴的诸葛瑾,斩杀张霸,司马懿又升官了,之后擒斩孟达,与诸葛亮多番交手,以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而告终,随后司马懿把眼光锁定了辽东,司马懿又一次当了托孤大臣,其权利渐趋顶峰。
最后,接近帝王之位
《晋书·帝纪·第一章》(节选)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曹爽随曹芳洛阳去祭拜魏明帝,回来时司马懿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这时司马懿上表陈述曹爽的种种不法行为,却被曹爽扣住,嘉平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曹爽把曹芳留着军队前方,自己派人打探司马懿的动向,司马懿借此机会指责曹爽的僭越行为,说朝廷不会为难他们的,曹爽心动了,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这是曹爽自认为的事情,可是等他曹爽回来后,却立刻被包围拿问。至此曹魏***内没有了反对声音,司马懿朝会不拜,司马懿又固辞九锡。这就是形式上的皇帝了,可是司马懿没有逼迫曹魏天子禅位,因为司马懿已经昏聩,在嘉平二年就久病不能上朝了,嘉平三年八月时年七十三岁的司马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为他的子孙问鼎皇位做好了前期工作。司马懿一步步的走向了自己的终极目标,这样的人过人之处还真不是一二句就能概括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司马懿登基之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司马懿登基之后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