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种树的人物传记,种树的人物传记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种树的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种树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种树郭橐驼传,为什么郭橐驼所种之树"或移徒,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2.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有什么写作特色?

种树郭橐驼传,为什么郭橐驼所种之树"或移徒,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作品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思想改革弊政的愿望。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有什么写作特色?

《种树郭橐驼传》 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积不厚”的对比,以艰难“殷忧”与得志乐佚的对比等。

种树的人物传记,种树的人物传记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使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种树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种树的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