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崔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老崔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谢邀。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后人尊称为”小杜,以别于盛唐时期的杜甫,后人将之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因以自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
杜牧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史馆修撰,司勋员外郎等职,以中书舍人致仕。李商隐曾赠诗云: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他的主要成就是诗,赋,古文,与白居易,元稹,李商隐,许浑,韦庄等共同撑起了萎靡不振的晚唐文坛。
杜牧前期的诗,忧国忧民,感时伤事,伤今吊古,兼收自然山水。他的绝句,足以媲美盛唐的王昌龄,睥睨群雄。如江南春,山行,七夕,赤壁,清明,泊秦淮,遣怀,赠衡阳妓陈湘等,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百读不厌。他的律诗有早雁,叹花,秋思,寄远张好好诗等,皆是浑然天成,自成一派。晚年略有消沉,乃身世飘零所致也。
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六朝骈丽,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对联……汉朝的,杨雄,东方朔,班固,张衡,司马迁……赋家辈出;《两都赋》,《二京赋》等名篇层出不穷。然而,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它的词藻典雅,状物细致,讽喻准确,切中时弊而最终孤篇压两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简直是晚唐的重剂猛药,济世良方。
杜牧也写过一些文辞,继承了韩愈广袤浩大的风格,在盛唐与北宋之间,架起一座古文直通的桥梁。杜牧是晚唐文坛不可多得的领军人物,为全唐诗文划上完美的句号。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花心还是深情?
盛唐时有老李杜,诗篇名垂青史,万口相传;晚唐时有小李杜,一个叫李商隐,一个叫杜牧。
李商隐写得一手好情诗,比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故事的人读了,总忍不住潸然泪下。没故事的人读了,也要心有戚戚,被带入情境,分一杯难过。
古人诗词写得多,犹如今人朋友圈更新的多,都是遇到些事情,有感而发。有才有情的,诗句流传下来,给人们口口相传,没有名气的,诗作就随着诗人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得如同春天的微风,来过,却不留痕迹。
今天要讲的诗人,是“小李杜”中的杜牧。
杜牧的代表作不少,比如《遣怀》,比如《江南春》,比如绮丽绚烂的《阿房宫赋》,无一不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才华丰厚,人自然多情,这好像是大多唐朝才子的标配。要风流倜傥,才更显学富五车。杜牧作为才子中的佼佼者,更成为了风流诗人的代名词。关于风流,杜牧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杜牧在洛阳当御使的时候,擅自跑到兵部尚书李司徒的家宴上。李司徒家里豢养了大批***,其中有个叫紫云的最为出名,杜牧到达家宴,见到紫云后,便向李老爷索要紫云。并赋诗一首:“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偶发狂言惊满坐,三重粉面一时回。
这一行为,当真又唐突,又轻狂,李司徒俯首而笑,众歌姬也“回首破颜”,说这位才子放荡,当真放荡得可爱,色而不淫,大约是风流的最高境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崔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崔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