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事件英文双语字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事件英文双语字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英语的历史从1500多年前的北欧开始。 在公元5世纪左右,称为天使、撒克逊和黄麻的人们的部落从德国和丹麦旅行向西过北海。 他们迁入英国,并且在7世纪末以前,他们讲早期的形式英语。汉语使用于隋朝、唐朝和宋朝(公元7世纪到10世纪),可以分为《切韵》(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公元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诗经》、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对所有学习英语的人都极具挑战性。 学以致用。学习英语是为?
有没有人真正想过这个问题。恐怕除了英语师范生心里明白外,其它人都没有底。
因此,学好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就不失为一种“人生小目标”,一种自我激励。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要明白哪一些是中国故事。除了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成果外,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唐诗宋词都是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更需了解中国故事。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唐宋八大家都有谁?什么是中国的农耕文明?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当然少不了去了解英语这个载体。虽说英语也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英语词汇量有将近五十几万,但由于两种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好多英语单词都派不上用场 只能够“就事论事”去加以解释。
比如老子的“道”和孔子的“道”,有什么区别?唐诗宋词后面的为什么是“元曲”?《红楼梦》为什么又翻译成《石头记》?
现在中国发生的事也不好用英语讲述。比如“学区房”,比如“逆袭”,比如“***”,等等。就是“炒股票”,中国人也有不同的用语,比如,割肉,斩仓,拿货,平仓,等等。
总之,学习两种语言,熟悉东西方文化,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二者缺一不可。
首先要有较深的汉语言文化造诣,能用中文讲好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你会接触各种典故和历史***,将我们的历史串联起来。这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所以重点不在于英语的好坏,而在于汉语文化的掌握程度。
其次就是英语水平,要熟知英美等拉丁语系国家的俚语典故,词汇量必须十分丰富才行。
比如我们说起背水一战,我们都知道是发生在秦末,韩信通过在河边列阵来鼓舞士气,让他们意识到不成功就成仁的悲惨后果,最终赢得战役的胜利,此谓之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单纯将其翻译成英文的话似乎很难让外国人理解这个典故,他们不懂中国历史,估计除了专业的历史学者,其他人根本也没兴趣去学习。这时候可以用一个类似的例子来讲解,那就是凯撒率军从高卢打回罗马的故事。当时高卢和罗马的边界是条河,叫卢比肯河流。按照罗马的法律,外省殖民地的驻军未得到允许不得越过卢比肯河,过界就是叛乱。所以,凯撒在渡河前说了句名言:Once we cross the rubicon,there is no going back.意思就是此行必须成功否则断无生理。
只有掌握好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再结合英语等拉丁语系国家的典故,融会贯通,才能用英语准确的讲好中国故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英文双语字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英文双语字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