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37年到45年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37年到45年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法理上讲,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1.从战后远东军事法庭(东京)判定标准,二战的亚洲战场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也是从这年开始清算日本战犯所犯战争罪行的。在远东军事法庭,我国著名律师梅汝傲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二战中国战场的事实,并获得法庭及各国律师认可。法庭搜集日本战犯罪行也从这年起计。2.战后,欧美主导世界话语权,对欧洲白人所受的苦难,大肆宣传,形成一种二战是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的***象。3.近二、三十年,我国媒体对二战虽有报道,却没有似欧美媒体那样占领“制高点”,甚至有的媒体跟风欧美媒体,也造成我国观众对二战亚洲战场认识不足。4.近几年,我国***也认识到这情况。所以,把以前“八年抗战”的改为“十四年抗战”,以便更彻实反映二战亚洲战场起始,以及亚洲战场艰苦的真实情况。
二战中的轴心国是指德国、曰本和意大利,其标志是三国相互结为盟国。西方将二战定为1939年,当时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向德国宣战。1941年12月,民国随美国向日本宣战,此前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庐沟桥事变"这两个时间结点,中日事实上已开战,但两国***并末正式宣战。我国是从193l年算起,前后14年而非过去讲的8年(37年~45年)。
谢谢邀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第一个对抗法西斯轴心国的国家,其实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侵略中国了,由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东北伦陷。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者米德教授在其新著《中国的抗日战争:为生存而战(1937-1945)》一书中说:"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家,在1937年就开始了,比英国和法国早2年,比美国早4年。中国是整个反***同盟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起初很多国际观察家认为,日本军力强大,战争将会很快结束。日本人也这么想。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在随后数年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前,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5年8月15日轴心国成员国之一的日本失败投降。说明中国是东亚最強大的国家。
谢谢邀答!你问的这个问题,单纯抗击轴心国的亚洲战场是从那一年开始的?是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7日开始的。1938年9月是德、意、英、法四国***是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1940年4、5月间德军横扫丹麦、挪威、荷兰和比利时。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机群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船队。剩下的就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从1937年七七事变,又到1941年的中国对日宣战。
谢邀,从法理上来说,是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而实际上,早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就开始了,只不过日本没宣战,民国也没有宣战。
轴心国是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而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偷袭沈阳东北军北大营,中国就已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只不过当时日本并没有宣战,从法理上双方国家没有绝交,蒋介石也知道宣战会带来一系列政治影响,比如断绝国际援助,于是在1932年1月11 日《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中指出:
“夫暴日对我之侵略,既以战而不宣之方式出之,则我欲对之抵抗,何尝不可袭用其方法,此乃正当之防卫与有效之抵抗”。
在1937年,中日双方也认为只是局部冲突,所以并没有宣战,直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中方认为英美参战有助于抗日战争,所以也宣了战。这也就是为什么抗击轴心国亚洲战场是1941年的原因。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
商朝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约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公元前约770年—公元前256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汉元8年
新朝公元9—23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三国时期(魏国公元220—265年 蜀国221—263年 吴国222—280年)
谢邀。
中国历代王朝歌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至于了解程度,请咨询教科书和《二十四史》。
如果从五千年历史开始算,那么我们来列举下: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非朝代),秦,西楚(非朝代),汉(西汉,新,东汉),三国(蜀汉,吴,魏),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
北朝:北魏(西魏,东魏),西魏-北周,东魏-北齐
隋,唐(周-武则天)
五代十国: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五代(梁唐晋汉周),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北京),中华民国国民***(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前公元1559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野蛮人都是不讲理的。如果讲理就不是野蛮人了。
被称为野蛮人,就是混不讲理的人。明知内心是错的,却是故意以野性的姿态展示出来,让别人惧怕野蛮人。
这种人,迟早被历史淘汰下来的,不会长久。
封子为王
西周夷王时期,周朝渐渐衰落了。在以分封制为基础,宗法制为纽带的奴隶制社会时期。周朝大家长的衰弱,无疑是一种不好的信号。小国在周王朝无暇顾及[_a***_]的时候,只能听天由命。而这种情况无疑是让周王朝的现状更加的雪上加霜。
在周夷王时期,楚国君主先后打败了庸国、扬越、鄂国,将楚国的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
志得意满的楚国熊渠不仅自立为公(楚国的爵位本为男爵),甚至还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王。
此时楚国僭越周礼的行为,挑衅意味十足。震惊了中原!周夷王死后周厉王继位,因为周厉王是一个很残暴的君主,楚国君主熊渠担心楚国会变成众矢之的,于是取消了儿子们王的封号。
公元前706年,楚国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武王也回了一句:我蛮夷也!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回复,名场面!然而楚国此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控随国,同时还要求随国上书周王,提升楚国的爵位。
随国不仅是周王室的姬姓本家,同时也是汉阳诸姬中最有名望的诸侯。所以楚王才要求随人上书周天子。
随人害怕楚国的强势,于是答应了楚武王的要求。但周天子并没有答应楚武王的要求。随人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楚武王,楚武王大怒,与随人签订盟约后,自立为王!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於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勤王”的名义攻打陆浑之戎。事后,大军开拔至周天子掌控的地区洛阳附近,楚庄王在这里开始了阅兵仪式。
楚国不是西周建立之初分封的诸侯国。而是后期由于照顾避难于楚地的成王,成王感动后封为楚君,楚国正式诞生。
楚国经历一百多年的辛苦经营,乘着中原***之际,整军备武,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国力强大后开始了开疆拓土,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征伐。楚君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后,开始了征讨姬行诸侯国(随国),在取得胜利自封为楚武王。成王诸侯中第一个敢同周天子叫板的诸侯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周天子威仪扫地,导致所谓点礼崩乐坏,诸侯国敢于挑战周天子。其后代楚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到楚庄王时期,曾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问鼎中原的典故就诞生于此。楚庄王炫耀武功撤兵回国之后,选拔孙叔敖实行文冶,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雄之势。
楚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前广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随着楚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强大,伴随着荆楚文化的发展兴盛。从而对周礼提出了挑战同破坏。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确定的必然结果。
一、楚国
楚,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楚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周朝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地开始,居楚地丹阳,是一个附庸小国。后来向外扩张,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强国。前704年,楚君熊通为武王,有地千里。因文化差异,因其地处中国南方,中原文化一直称楚为南蛮,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战事。通过战争,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
二、楚人对待周礼的态度
1、楚人的野蛮行径
楚人因最初周王室建立周朝时对楚人分封待遇很低,把楚人当成蛮夷驱逐出中原,历代周天子也不把楚人放在心上,赏赐也不以诸侯礼对待楚人。楚人是怀恨在心,与周王室关系不好。所以具体表现上就是对“周礼”进行野蛮的践踏。
(1)周公制礼乐,中原各诸侯国都渐渐成为了“礼乐之邦”,个个讲文明,讲礼貌,有规矩,有底线。而楚国呢,虽然接受周王的统治,但不理“周礼”那一套。周天子(昭王)南巡楚国,楚人竟然用一艘胶船来接待周天子,结果,船到江心,船散而沉,昭王就那样不明不白地被楚人搞死。
(2)周朝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早期楚国的继承制却自搞一套,却非常混乱,宫廷内斗不休,根本不管什么规矩和底线。
(3)周时爵位分为五等,周对楚只封了个“子爵”倒数第二等。楚国曾多次请求提高待遇,但每次都被周王拒绝。于是,一怒之下,楚王自己分封自己为“王”,和周天子并驾齐驱。
楚国无“礼”,中原各大诸侯“礼仪之邦”唾骂和嫌弃,齐桓公尊王攘夷,派管仲亲自前往楚国“攘夷”!楚人索性不讲道理,不讲规矩,打打杀杀,猛烈开疆拓土!
楚族即楚人,属华夏族(汉)也是中原人口中的南蛮。
楚人的”野蛮行为”应从他的祖先开始分析,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由于争抢地盘的屡次失败楚人逐渐南移。(从河南新郑一直迁到桐柏山_丹阳_湖北荆山。)南迁为楚人融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并以中原商周文化特别是姬周文化为基础缓慢发展出了楚文化。
自实行周公礼后,各诸侯国皆为”礼乐之邦”,文明礼貌有规矩,有底线。皆受周王统治。楚国虽也接受周王的统治,但一直活在”礼乐”之外,备受歧视。
(‘史记:周天子南巡楚国,楚人蛮横,竟派用胶水粘起来的船来接待,结果船到江心,突然散碎,周天子就这样死在了船上。’)
楚人不以野蛮人为耻,以野蛮人的身份认同获得了巨大的实际利益,开疆扩土训练将士。不久便成为春秋第一大国,但饶是如此还是不能称霸,于是楚庄王跑到周王室去”问鼎”。一个叫王孙满的人无奈的告诉楚庄王称霸”在德不在鼎”,楚国虽强但各国都是只怕不服。
此时楚庄王才恍然大悟,回国后开始大力引进礼乐文明,靠文明礼仪赢得了中原大国的支持,成为新的一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7年到45年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7年到45年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