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知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知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经典散发着人性和智慧的光辉,许多的当代人,却与之有着一层隔膜。这种心理可以用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来描述,“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那位“佳人”就是古典名著,那位“行人”就是当下的读者。
我是梅落肩香,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年轻人为何不喜欢读古书。
二、古书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读古书的益处。
1、读古书可以了解历史,借鉴古人经历过成功和失败后总结出的经验,供我们学习运用。
2、读古书可以立君子之品,明德晓礼,行仁义之事。读古书可以学习古人们,处世的旷达和智慧。
3、读古书可以体会到,撑起华夏历史天空的那种民族气节。
读古书书就像欣赏古陶。古陶与如今的陶瓷工艺相比,它算不上雍容华贵,但它独具一种拙朴的气质美,使人很想亲近它。它浑身散发着一种古韵生香的烟火气,凝聚着一种血***融的精神,从而衍生出一种身为华夏儿女的豪情壮志。这便是古书的魅力所在。
【三】我们读古书并非是读死书,并非所有的古书都适合我们读,要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去读,读适合自己,对自己人生有帮助的古书,取其精华,摒弃糟粕。
所谓古书,是历代古人所作,经过时间的过滤,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一部古书的价值,可以依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判断。年代愈久,价值越大。因为时间是试金石,一些无价值甚至无聊的作品,在历代读者的选择下,早已被淘汰,不会和今天的读者见面的。试想,一千年以后,甚至一百年以后,现在获得这奖那奖的作品,还会有哪些被届时的读者看到?外国的古籍暂且不提,现在中国所谓的古书,如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史记》、《汉书》等等,大浪淘沙之后,都是一粒粒金光闪闪的真金,而历代也是有无数作品家写出过无数作品的。
现在的新青年不喜欢古书,无非三大主要原因。其一,中国古书多以文言文写成,现代人读起来较吃力;其二,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来源多,电影、电视、互联网、自媒体、目不暇接,多是被动接受。不象以前要想获得知识和信息只能靠读书,靠啃书本,即使是古文也要读,甚至背诵。苏轼的侄子惊叹于晚年的苏轼每天默诵《汉书》,陈寅恪的学生经常听到陈大声朗读吐火罗文。其三是现代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不象古代,“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拼命读书,读圣贤书。
总之,社会在进步,在发展,过去那种读书人靠读书垄断信息,进而垄断社会***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不懂、不了解的事情百度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也不可能死记硬背。
可是,对现在的新青年来说,与其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节目、视频、快餐文化上,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读读那些被时间证明的有价值,有营养,对人生,对社会有用的古籍。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健康的精神和人格。就如就餐,快餐和垃圾食品,虽然方便,有时虽然也美味,但毕竟对身体没有好处。
一个喜欢并坚持读古籍的青年,和一个腹内空空青年相比,其精神面貌和气质乃至人格应有云泥之别。“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以前我也不喜欢读书,上学的时候还经常逃课,后来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才慢慢又走上学习的道路。古书很多话朗朗上口,还赋予很深的生活道理,读起来很舒服,也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只有读了,才有很深的体会。
古书里可以看到文字、历史、文化等的来龙去脉,各种知识互相关联贯通,奇妙无穷,越读越深,细。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一则读古书需要慢功夫,二则带不来经济效益,所以现代人不喜欢读。
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从文学性还是从历史性都很高,这本书我反复读了很多遍。主要的方法分享给你。
首先呢,先读熟。先阅读白话文,对实际的整体故事进行熟悉和了解。读完白话文,再对比的文言文再读一遍。因为是纪传体写法。事件分在各个传记之中。这就需要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其次呢,是读懂。对各个***和人物都熟悉之后,就要思考里面的人性和规律。对人性和规律的学习和熟悉,能够指点我们现在的生活,这就这就到了吸取营养的阶段。
最后呢,是读透。就不仅仅限于他文本的学习和熟悉。是要能够对成败进行总结。不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是能够促进更多的挖掘和思考。
这就是史记的读法,读下来需要个五六遍吧。
史记作为二十四是的开山之作,是历来文学爱好者和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籍,所以史记能够风靡两千多年。到了今天,仍然有许多人慕名想要读史记,但是因为五四之后中国文化的断层,导致人们对文言文陌生了许多。但是也不要担心,和汉书相比,史记简直就是白话。史记简单通俗,可以说有中学的水平就可以大致能够读懂。历来读史记都有不同的方法,我只是说一下我自己的方法。
大部分上过中学的人,都在课本里面学习过《项羽之死》、《鸿门宴》、《陈涉世家》,那么就先从这三篇开始看起。项羽之死和鸿门宴都是项羽本纪的节选,有了前两篇文章作为基础,整个项羽本纪读起来就会顺利很多。喜欢思考的人就会思考:为什么项羽能够强迫刘邦赴宴?为什么强大的项羽最后只能乌江自刎?这些只有通读项羽本纪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单纯的项羽本纪还不足以了解项羽,你必须去读《高祖本纪》。读高祖本纪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刘邦的狡诈,还有他那坚韧不屈的性格。刘邦起兵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岁了,面对着项羽一次又一次失败,他没有放弃,终于在他五十四岁的那年垓下一战联合诸侯击败了项羽。刘邦狼狈到什么程度,多少次仅仅带着贴身护卫从城中偷偷的逃了出去。能够在逆境之中成长,需要的不不仅仅是毅力,更是骨子里面的那一份不屈。
刘邦在未央宫宴请群臣,说出了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总结开来就是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他们三个人的分别是《淮阴侯列传》、《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虽然主要功绩是他们三个,但是刘邦手下的智囊团不仅仅是他们,还有陈平(《陈丞相世家》),曹参(《曹相国世家》)以及灌婴夏侯婴郦商等等。他们都有传记。
看过了《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之后就应该知道,虽然秦末大乱之后是楚汉争霸,但是不代表势力只有楚汉两家,九江王英布和彭越就是很有实力的两支队伍。所以《黥布列传》、《魏豹彭越列传》就可以接着读,没有他们就不能理解后来刘邦吕后为什么诛杀异姓王。
汉初的时候三种权力制衡:皇室、外戚、功臣。所以刘邦能取得天下外戚出了不少忙,除了吕氏家族还有就是他的亲家张耳。张耳和刘邦早年就认识,张耳还曾经当过信陵公子魏无忌的食客。这个时候就应该看看《信陵君魏公子列传》,和魏无忌并称战国四公子的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列传可以一起读完了。
《史记》怎么读,各人有个人的倾向,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有所取舍。我是先从中学课本中了解一部分章节内容,如《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说句实话,当时真未能完全理解书中内容的实际意义,现在才知道《将相和》是什么用义,也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记录这一历史事件,是给后人的最好又最生动的教育实例!其实,我更想了解书中的更多的内容,于是就购买一本《史记》全集,但是,给我最大启发的内容,却是在书的开头部分,即本纪第一,"五帝",第二,"夏",第三,"殷",第四,“周"。阅读这段历史,可以真实的了解原古时候人类社会变迁真迹,用现代人说就是原生态!这里,能充分展示[_a***_]类生活发展进步文明的基本轨迹,会缺少一些现代人的功利思想,多一些纯朴天性呀!然而,事实却大跌眼睛,远古人类生活同样充满了智慧与谋略的!为什么,周朝会取代殷商?为什么,殷商又会取代夏朝呐?为什么,尧,舜,禹时代会出现“禅让"政策呐?尧将天下王位传给舜,并没有血源关系,只是因为舜孝顺,宽仁,厚道,勤勉,史称帝位“禅让"!舜也未辜负先帝重托,尽心尽力,后来又将帝位传给禹,即是夏朝。但是,后来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帝位传到启后,启便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就不再外传,"禅让"帝位政策宣告终结!在这里我不敢评论对错,只想说国家***集聚一家之中,人类社会进入封建专治时代。而“周取商,商取夏",都是因为当政国君所作所为,直接形成这样的后果。夏桀为帝,“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就是商朝第一任国君。"汤修德,诸候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夏朝灭亡。同样,商朝国君纣王,也是无恶不作,***无度。"诸候多叛纣而往归西伯(就是周文王)"。后来,周武王率领诸候剿灭纣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起来了。问题是,各个朝代中,都有好的君王,也有坏的君主。好的君王主政,国家进步,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平安。如周康王,“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如商帝盘庚,治理有方,"殷(商朝)道复兴。"而那些无道昏君,误国误民,遗臭万年。如夏桀商纣!通过阅读这些兴衰历史事例,真是一面人生成败的镜子,可以照清人生对错行为,令我们谋事为人,有更真正借鉴作用!以史为镜,可以照人生得失,事业成败,家道兴衰呀!
《史记》是本人最爱读的史书,这里送上一点细微的心得体会。
第一,选对版本很重要。中华书局的新修十卷本,是目前最经典的版本,包含了《史记三家注》的内容;今人的注释里最详细的是韩兆琦主编的《史记笺证》,目前史记研究学会正在编写《史记疏证》,等出版后一定不要错过。
第二,认识体例很重要。这需要对史记文献学、编纂学有所了解,认识《史记》的文本结构以及史料来源。其中张大可《史记研究》、韩兆琦《史记文献学丛稿》《史记编纂学导论》、金德建《司马迁所见书考》都值得一看。
第三,了解作者很重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是最后一篇,但却是全文的总结,以及《汉书·司马迁传》都应该先看。现代传记方面有张大可的《司马迁评传》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对于读懂《史记》也有帮助。
第四,把握历史很重要。就文本读文本还不够,应该要把文本放在整个历史中。《史记》涉及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那么对于这段历史要有个宏观的把握,也更能理解《史记》,读懂《史记》。
最后推荐史记研究学会推出的二十卷巨著《史记论著集成》以及新书《史记人物大辞典》,是目前《史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知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知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