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玄宗李隆基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玄宗李隆基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说起唐朝的女人,人们会想到的可能是贤良的长孙皇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或者是那个被称作祸国殃民妖妃的杨玉环。
但除了这些,唐朝还有一些女人也十分出名,比如今天我要说的主人公——唐肃宗皇后张氏。
她曾经因受宠而伴随着唐玄宗以及太子李亨西逃,西逃路上还欲为李亨挡灾,后来她在逃亡路上生子,然而产后三天就下地为战士们缝制衣衫。
不过这样一个女人却被称为杨贵妃之后的又一个唐朝女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唐肃宗皇后张氏,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她的详细名讳,只知她是南阳西鄂人(今在河南省南召县县内),她的父亲名叫张去逸,并没有什么要紧的官职在身。
不过她的祖母窦氏,是昭成皇太后的亲妹妹,昭成皇太后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娘,言下之意就是张氏本是唐肃宗李亨的远房表妹。得了这层关系张氏才能在天宝年间顺利进入太***,并被封为良娣。
(图为电视剧《***荣耀》中的张皇后)
《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乌廷玉先生著,内容很全,跟历史教科书差不多,如果想要和官方历史观保持一致的话建议看这一本。
《细说唐朝》:黎东方先生著,内容很散,但是很全很客观,强烈推荐,黎先生自民国开始讲历史,堪称中国讲史第一人,相比而言什么易中天袁腾飞统统玩去。
《唐史演义》:蔡东藩先生著,半文半白的形式,相当于把唐朝史书改写成三国演义那样的,但是更符合历史,文言有点功底的推荐看这一部,蔡先生同样是民国历史学大家,其功底是当代历史小说家无法比拟的。
《的正午》:赫连勃勃大王著,此***品姑且不论,文笔还是不错的,文字优美通俗易懂而且主观色彩不强,基础差点的建议看这一本。
不要听蛊惑去看什么百家讲坛和袁腾飞,内容不全,而且主观色彩太浓,真正好的历史书应该把事实列出来让读者自己理解,看那些东西学不到什么玩意的。
1、与当年明月同为天涯网友的宗承灏创作 《***帝国--正说唐朝三百年沧桑与辉煌》
2、《朱温灭唐》
3、《***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4、《李世民的七宗罪》
正史篇
1、《资治通鉴》
2、《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隋唐卷 蔡东藩
3、《旧唐书》
4、《新唐书》
5、《帝国的正午》 赫连勃勃大王
一、古籍
这一部分对一般的爱好者来说可以略过不读,或者您可以在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上量力而行。
1.《旧唐书》;
2.《新唐书》;
3.《资治通鉴》中的《唐纪》部分,即卷185至卷265。
以上三部是唐史研究的最基础史料,唐史专业从事者必然要对达到精熟的掌握程度。如若想了解唐初史事,《隋书》中有不少相关内容要读,而要研究唐末,则《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又不可不读。如若有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可以读两唐书中的相关列传,及《通鉴》中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记载。
隋唐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安定、经济翻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是一段清明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581年到907年之间,中间持续时间长达300年之多,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祖国疆域辽阔,与邻国经济文化来往比较频繁,开避丝绸之路,佛教,***教宗教文化的传入,各少数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展,社会政治比较稳定,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隋唐盛世,同时演绎出了许多英雄儿女传,可以推荐看一下隋唐历史的书籍有:《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至尊红颜》,《武则天》,《黄明皇李隆基》,《唐太宗李世民》,《安禄山》,还有好多优秀的唐诗《唐诗300首》,名画《仕女图》等等,值得我们细细的研究,认真的思考,古为今用,吸取其中的精髓。
隋唐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安定、经济翻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是一段清明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581年到907年之间,中间持续时间长达300年之多,是中华民族文化***展,祖国疆域辽阔,与邻国经济文化来往比较频繁,开避丝绸之路,佛教,***教宗教文化的传入,各少数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展,社会政治比较稳定,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隋唐盛世,同时演绎出了许多英雄儿女传,可以推荐看一下隋唐历史的书籍有:《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至尊红颜》,《武则天》,《黄明皇李隆基》,《唐太宗李世民》,《安禄山》,还有好多优秀的唐诗《唐诗300首》,名画《仕女图》等等,值得我们细细的研究,认真的思考,古为今用,吸取其中的精髓。
一、古籍
这一部分对一般的爱好者来说可以略过不读,或者您可以在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上量力而行。
1.《旧唐书》;
2.《新唐书》;
3.《资治通鉴》中的《唐纪》部分,即卷185至卷265。
以上三部是唐史研究的最基础史料,唐史专业从事者必然要对达到精熟的掌握程度。如若想了解唐初史事,《隋书》中有不少相关内容要读,而要研究唐末,则《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又不可不读。如若有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可以读两唐书中的相关列传,及《通鉴》中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记载。
1、与当年明月同为天涯网友的宗承灏创作 《***帝国--正说唐朝三百年沧桑与辉煌》
2、《朱温灭唐》
3、《***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4、《李世民的七宗罪》
正史篇
1、《资治通鉴》
2、《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隋唐卷 蔡东藩
3、《旧唐书》
4、《新唐书》
5、《帝国的正午》 赫连勃勃大王
《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乌廷玉先生著,内容很全,跟历史教科书差不多,如果想要和官方历史观保持一致的话建议看这一本。
《细说唐朝》:黎东方先生著,内容很散,但是很全很客观,强烈推荐,黎先生自民国开始讲历史,堪称中国讲史第一人,相比而言什么易中天袁腾飞统统玩去。
《唐史演义》:蔡东藩先生著,半文半白的形式,相当于把唐朝史书改写成三国演义那样的,但是更符合历史,文言有点功底的推荐看这一部,蔡先生同样是民国历史学大家,其功底是当代历史***家无法比拟的。
《帝国的正午》:赫连勃勃大王著,此***品姑且不论,文笔还是不错的,文字优美通俗易懂而且主观色彩不强,基础差点的建议看这一本。
不要听蛊惑去看什么百家讲坛和袁腾飞,内容不全,而且主观色彩太浓,真正好的历史书应该把事实列出来让读者自己理解,看那些东西学不到什么玩意的。
先来说说他的文学地位和文学成就吧。
1,张说作为***时期的名相,事功与文学相举,其文学创作在宰相身份的映衬下,风***张扬,素有“燕许大手笔”之称。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张说诗文开创初盛唐文坛的新风,是“初唐之渐盛”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张说作为初盛唐之交的文坛盟主,其文学思想的构建可以说是受两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一是初盛唐时期整体文化环境崇尚华美,这与所处的时代环境相关。初盛唐时期正是唐王朝上升时期,社会群体心理普遍是昂扬向上的,这就需要一种张扬的文学思想意识来支撑群体的心理,故整体文化崇尚华美。作为文坛领袖的张说,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二是“三教并流”宗教思想的广泛传播。作为相对主流政治文化起***作用的宗教意识形态,使得当时之人在激流勇进之中又追求玄远清淡。张说在承继主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主流思想的文学主张,即用佛教理论来指导诗歌的创作,展现出文学引领者敏锐的变革眼光。,2,在文学艺术思想方面,李精耕发表有《论张说文学思想“通变”特色》,认为张说的文学思想既有对唐初的史家、“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的文学思想的承继,同时亦有发展和超越,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尊崇雅兴,以文质并重为审美评判之标准;二是风骨、气势、滋味三者并重,诗歌的意境力求浑阔宏大;三是在对以往作家作品的接受上,主张今古俱重,兼收并蓄。
3,张说著有文集三十卷、《今上实录》二十卷(与唐颍合撰)、《洪崖先生传》一卷,并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全唐文》收录有其文211篇,分为13卷(卷221-卷233);《全唐诗》收录有其诗293首,分为5卷(卷85-卷89)。
4,他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他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历史上他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总而言之,张说曾经三任宰弼,擅长文学,一生掌文学之任三十多年,有助成文治之功,也颇有武略,可谓文武兼资。他明于政体,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故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文物彬彬,说居力多”,是推动“***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玄宗李隆基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玄宗李隆基人物传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