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孔明死后魏国重大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孔明死后魏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诸葛亮死后吴国的孙权反应感到非常的惊慌,因为蜀国和吴国是联盟诸葛亮一死削弱了蜀国对自己也非常不利,魏国的曹睿反应非常的兴奋,因为诸葛亮一死自己的江山就高枕无忧了。
作***设吧,如果诸葛亮在灭魏国的时候,你认为东吴方面会不出手吗?
其次,魏国是超级强国,蜀国是弱国,你认为蜀国有这种战斗力干掉魏国吗?
之后,如果诸葛亮打着为先帝报仇的旗号也好,这好歹也是私怨吧?战争可是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安定生活,你认为诸葛亮会想不到这点吗?
再然后,诸葛亮北伐可是受到内部许多官员的极力反对,舆论的压力可是很给力的,诸葛亮如果坐视不理就会尽失人心,他也没有权利北伐了,你认为北伐会很顺利的吗?
回到原点,吴国傻到不牵涉蜀国的事情,全力抵抗蜀国是必然的。
五丈原之战应该是争议最大的一次北伐。
这里先强调一下,所谓以攻代守这种解释肯定是错误的,战争双方都会有消耗,即便诸葛亮有能力让魏国消耗更大,以蜀国的国力也更本耗不过魏国,诸葛亮不会计穷到只考虑让蜀国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在历史上,诸葛亮北伐主动出击为五次,排除一次巩固边疆和一次策应吴国佯攻陈仓以外,真正意义上的北伐只有三次。
其中,两次出祁山,争夺拢右地区。最后一次就是屯兵五丈原直指长安。
在刘备攻打汉中之地时,***就提出过拿下汉中,进可蚕食拢右的说法。拢右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占领这一地区,易于蜀军防守,拢右相对关中地势高,多山地。同时可以切断魏国和凉州的联系,等于白送蜀国一个凉州。日后想夺取关中也比从汉中出来容易太多,而且有渭水之便,补给更轻松。所以不管怎么看,夺取拢右比强夺关中平原地区,更具战略价值。
诸葛亮前两次都是出祁山上拢作战,为什么最后一次,直接攻向了关中平原呢? 在关中魏军的防守力量,支援速度,补给等都要强大太多了,而且平原作战,对于缺少骑兵的蜀军来说极为不利。
这一点现在大多数人看不清,就是在当时,魏国大部分将领,包括主帅司马懿也看不清,他曾告诉手下人,诸葛亮如此部署,你们就大可安心了。
不过在魏军中有一却看清了,那就是郭淮。在司马懿全军渡渭水设防后,他向司马懿提出,如果诸葛亮此时北上抢夺北原,再分兵或从汉中直接调兵上拢右,拢右又会动荡了。这和第一次北伐如出一辙,第一次北伐以赵云为诱饵,诸葛亮主力上拢右作战,这一次换成诸葛亮以自己为诱饵。司马懿当时觉得郭淮说的有理,立刻分兵给郭淮,派他去防守北原,果然防御工事还没完成,蜀军就来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目标依然是拢右,最终目的也绝不是以攻代守,而是拿下拢右,给蜀国开疆扩土,为日后和魏国的决战做准备。
至于为何连司马懿都没看出的策略,郭淮能看穿呢,郭淮虽然也是个名将,但并非特别突出,我个人猜测,郭淮毕竟是雍州刺史,诸葛亮打过来,想这拢右那是很正常的,而且他几乎参与了所有和诸葛亮的战役,可以说是老对手了,总结经验也能猜到对面的战略核心,司马懿一共就和诸葛亮作战了两次,猜不到实属正常
第一是完成刘备遗愿,第二魏强蜀弱,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如果不把魏国拖的疲于拼命,让魏国腾出手来,厉兵秣马,积草屯粮,***以时日蜀国必然被灭。至于刘禅能不能坐稳,诸葛亮肯定另有安排,他不停在招贤纳士,他会给刘禅留下能人来辅佐于他,这个不用担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明死后魏国重大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孔明死后魏国重大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