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元前103年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公元前103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佗原来是秦朝的一个将领,是现河北正定县人。当时与号称“东南一尉”秦将任嚣共率秦军五十万数攻岭南。平定后,节制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曾以现广州为郡冶所,故广州始称“任嚣城”。后来,赵佗又以原番禺为据,扩建城池至今广州中心城区,那一带又称为“佗城”。
秦末大乱,任嚣、赵佗以岭南有千里山险,趁乱割据岭南。后来,任嚣病故,赵佗称王。立国为南越,自封为“南越武王”
赵佗,作为中国第一长寿皇帝,活了103岁。而南越国也与汉朝并存竞达93年,传位五代之久,后终被汉灭兼并。
因与强汉为伍,南越国曾有二次臣服汉朝的经历。一次在汉高祖时期,一次在汉文帝时期。中间,在吕后擅政期间,与吕后交恶,为此,赵佗曾攻打闽越、西瓯、骆越之地,并胜而占之。借此兵威,赵佗开始面北称帝。自诩“南越武帝”。
赵佗是一个很明智的“皇帝”,他深知南越立国,久不为强汉所并,凭得是山险塞阻和气候令汉兵不适应的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并非是南越的永久的“固若金汤”之险,因此,只要有汉朝遣使,尊以礼仪、给以厚待、不强兵灭国,他总是很识时务地对强汉称蕃论属。此举也令汉越两国之民免遭兵火荼毒之灾。
而且,赵佗很注意结合汉朝和中原优秀的国制、政制、军制、习俗、技术来冶理和发展南越国,当然,这也可能与赵佗本就出身于中原之地有关吧。
一句话,此人不昏庸骄奢、识大体时势、应时代潮流,加之汉朝立国之后,以文威服众、对藩属之国多不刀兵相向。所以,南越国才能历经93年,传至5代方亡,其中,赵佗一人以越百岁之春秋,号令南越长至66年。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经济、美文、军事、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先说句题外话,这道题本身有问题,中国历史上没有南岳国。再结合你提供的帝王活了103岁这个信息,我猜想你说的应该是南越国,也叫南粵国,开国皇帝赵佗确实活了103岁。
南越国位于什么地方呢?它位于我国岭南地区,地盘包括广东、广西大部分、福建小部分、海南、香港、澳门以及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正因为与越南有点联系,所以很多越南人都说南越是他们建立的,广东、广西都是他们的,天天喊着要中国归还两广呢。
其实,南越国跟越南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只是名字接近而已。开国皇帝赵佗不仅不是越南人,反而是标准的河北老乡呢。他是真定人,也就是河北正定县人,跟三国名将赵云是老乡。
赵佗原来是秦国将领,奉命攻打百越。后来,农民起义爆发,北方陷入战乱。赵佗借机占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统一岭南地区。公元前204年,赵佗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都城番禺,也就是广州,自称南越武王。后来,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藩属国。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享年103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岁帝王。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发动对南越的战争,南越灭亡。
首先,题目中的南岳国应该是指历史上的南越国吧。第一代南越国国王名叫赵佗。秦朝灭亡后,出身河北的赵佗控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公元前203年自立为南越武王,建都番禺(广州)。汉景帝时,南越向汉臣,但国内依然称帝号。赵佗在位期间改越人服饰、风俗,促汉越融合。汉武帝建元四年即公元前137年,赵佗死去,在位71年,死时寿命超过了一百岁,可以称得上世界范围内最长寿的君王了。
阿尔勒,法国城市,位于法国东南部,属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罗讷河口省。马赛西北72公里处。人口约5万人。西罗马帝国时称阿尔特。公元前103年有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公元46年,Arles在古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统治下成为退休军人定居城市,被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继而在***教发展初期成为重要的宗教中心。
730年***入侵。10世纪成为勃艮第都城,14世纪为法王查理六世所得。1888年2月21日到1889年5月3日,梵高旅居于此。有罗马的竞技场、圣特罗菲姆教堂和普罗旺斯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古迹。旅游业发达。有化工、造船、机械和食品加工等工业。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39名。
赵破奴,西汉时期将领,太原(今山西太原市附近)人。幼时流浪于匈奴地区,后归汉从军,成为霍去病军司马。数次征伐,官至浚稽将军。后来因巫蛊之祸受到牵连而被灭族。
赵破奴本是九原郡人,曾经逃到匈奴地区。后来回归汉朝,担任骠骑将军司马。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赵破奴升任鹰击将军,随军攻打匈奴右地(今甘肃西部、祁连山一带),斩杀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骑将以及王子、王母等三千多人,汉武帝于是封赵破奴为从骠候。后因助祭金(汉代诸侯在宗庙祭祀时献给皇帝的黄金)成色不足获罪,失去爵位。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赵破奴担任匈河将军,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无功而还。
元封三年(公元前109年),西汉因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派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破姑师,俘虏楼兰王,因功受封浞野侯。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赵破奴担任浚稽将军,率领两万骑兵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与之交战,派八万骑兵包围赵破奴军,赵破奴被匈奴生擒,所部全军覆没。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赵破奴与其子赵安国从匈奴逃回汉朝。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赵破奴因巫蛊之祸受到牵连而被灭族。
赵破奴,西汉时期将领,太原(今山西太原市附近)人。幼时流浪于匈奴地区,后归汉从军,成为霍去病军司马。数次征伐,官至浚稽将军。后来因巫蛊之祸受到牵连而被灭族。
赵破奴本是九原郡人,曾经逃到匈奴地区。后来回归汉朝,担任骠骑将军司马。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赵破奴升任鹰击将军,随军攻打匈奴右地(今甘肃西部、祁连山一带),斩杀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骑将以及王子、王母等三千多人,汉武帝于是封赵破奴为从骠候。后因助祭金(汉代诸侯在宗庙祭祀时献给皇帝的黄金)成色不足获罪,失去爵位。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赵破奴担任匈河将军,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无功而还。
元封三年(公元前109年),西汉因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派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破姑师,俘虏楼兰王,因功受封浞野侯。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赵破奴担任浚稽将军,率领两万骑兵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与之交战,派八万骑兵包围赵破奴军,赵破奴被匈奴生擒,所部全军覆没。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赵破奴与其子赵安国从匈奴逃回汉朝。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赵破奴因巫蛊之祸受到牵连而被灭族。
我们知道,汉武帝刘彻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间颁布的一些政令更是为汉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对内,汉武帝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等来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通过铢五铢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等举措来稳固国家的经济;在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更是秉持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决心,在自己在位的早年时期打得匈奴闭声闭气的,但到了晚年的汉武帝,却停止了对匈奴的作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战争劳民伤财,汉武帝晚年时期汉朝的国库空虚。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便与匈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争,数次征战以后,汉朝军队大破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夺取了河西走廊,把匈奴人追赶到了漠河以北,大大挫伤了匈奴人的锐气。虽然汉武帝通过数次对匈奴的征战,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战果。但同时,这些征战也让国家损失惨重。
我们知道,经济就是战争的基础,战争不仅需要强大的军队,更是需要消耗人力和物力。汉武帝发起对匈奴的打击,每一次都要深入匈奴腹地,长途跋涉,所需要的后勤保障和物资援助也要跟着军队一起走,仗在哪里打,物资就要跟到哪里。据史书记载,每打一次仗,汉军死伤的士兵都在一半之上,并且每一战就要耗费掉国家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物资积累。长期征战对国家财力的损耗十分巨大,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连正常的机构运转都不能保证,史书记载汉武帝通西域,制匈奴,“师旅之费不可胜记”,以致“民力屈,财用竭”,海内虚耗,一遇凶年便盗寇并起,国家内部都因此开始混乱起来,又如何能支撑对外的征战呢?
二、汉武帝在晚年对匈奴的几次出战均以失败告终,军队士气遭受挫伤。自征和三年(前90),汉武帝派李广率近三万骑兵讨伐匈奴差点全军覆灭开始,此后汉朝军队在和匈奴的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屡战屡败的汉军就此遭受巨大的打击,士兵士气受挫,在这样战事不力的条件下,汉武帝不得不停止了对匈奴的征战。
三、汉武帝晚年迷信方术,朝堂之中一片混乱。汉武帝刘彻到晚年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因而沉迷黄老巫蛊之术,对政事上的关注度有所松懈,并且还因此做了许多荒唐之事:修明堂、建高坛、宠术士等等,最终还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惨案“蛊惑之乱”,此案受牵连者甚众,朝堂之中一片混乱。因为汉武帝晚年的松懈,造成了汉朝朝堂的混乱,对内尚且难以稳定,又何谈对外出征呢?
总的说来,汉武帝晚年为何不再出兵攻打匈奴,原因就在于汉朝内部的混乱和瓦解,其主要还是由于汉武帝晚年时期所作出的一些错误的决断。然而,汉武帝回忆自己晚年时期所犯下的错误,还曾用罪己诏形式来进行了自我批评。虽说晚年的汉武帝做了许多荒唐糊涂的事情,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早年时期也为汉朝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许多突出贡献。
汉武帝晚年停止对匈奴作战,主要可以归结为四个原因以下详作分析:
1、汉武帝后期对匈奴作战频频失利。自从[_a***_]、霍去病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后,我们却再也看不到当年卫、霍麾下那支百战百胜的雄狮了。公元前103年,赵破奴领兵两万入匈奴,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赵破奴被俘,余皆投降,全军覆没。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领三万人马,进击匈奴右贤王部,先胜而后败,被匈奴所包围。此役三万人马,死了两万多。同年,李陵率五千荆楚勇士入匈奴,遭八万敌骑的围追堵截,虽歼敌万余,仍未能全身而退。除了四百余人冲出包围圈外,其余全军覆没,李陵投降。 公元前*** 公元前90年李广利两次对匈奴作战竟然没有一场胜利。在李广利兵败后次年,汉武帝下《轮台令》,悔征伐事,全面停止对外战争。
2,武帝晚年时迷恋巫蛊之术。巫蛊之术影响到了不少的人,就连自己的太子也被其迫害,汉武帝晚年时期国家出现了衰落,他任用酷吏小人,搞得整个国家乌烟瘴气。巫蛊风让国家有所凋敝,最终不得不停止对匈奴动武。
3,多年战争拖垮了国家的经济。汉武帝虽然在战争上有很大成就,但对外用兵的同时也在燃烧国家的财产,父辈留下的财产也被战争消耗的所剩无几,要知道,打仗消耗最多的就是粮食和钱财。常年的战争必将让国家体力不支。
4,汉武帝在晚年时期,也开始崇尚长生不老之术,四处求仙问药,不断地挥霍国家的财产,加重人民的赋税,让国家一步步走下坡路,最终汉武帝晚年时,下了罪己诏,将国家的重心又放在了经济上,没有对外动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元前103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元前103年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