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跟滥竽充数有关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跟滥竽充数有关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竽充数,汉语词语,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滥竽充数不是伊索寓言,是寓言故事。
齐宣王有一个爱好,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演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就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可以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一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于是,就在宣王大张旗鼓的挑选乐师时,他便踊跃报名了!而且还在宣王面前吹嘘自己很会吹竽。很快,他也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从这以后,南郭先生和其他的乐师们一起,每天吹竽让宣王听,还和大家一样享受着皇宫里优厚的待遇。他沾沾喜喜,天天偷着乐。
滥竽充数不是伊索寓言里面的。
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及***教故事,共357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跟滥竽充数有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跟滥竽充数有关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