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贝雷帽人物传记书籍,贝雷帽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贝雷帽人物传记书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贝雷帽人物传记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莺莺传》的作者元稹,真的是个为爱执着的人么?
  2. 今天是卓别林忌日,您了解他的事迹吗?

《莺莺传》的作者元稹,真的是个为爱执着的人么?

不请自来。元稹的深情都体现在他的诗中。

《离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贝雷帽人物传记书籍,贝雷帽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的究竟是写给谁的,众说纷纭,有说是写给崔莺莺的原型,元稹的初恋的,也有说是写给他死去的妻子韦丛的。元稹官卑位微,却被朝中重臣韦夏卿看中,把最小的女儿韦丛许配给元稹。只是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生活非常辛苦,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据说最难的时候韦丛竟然拿出自己的首饰给元稹典当了换酒喝,由此也可以看出韦丛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但毕竟家贫,加上多次生育,在元稹31岁时,27岁的韦丛就去世了。悲痛的元稹在妻子死后忽然就长出了许多白发,可见元稹与韦丛应该是有真感情的,为了悼念妻子元稹写了这首《离思》。

贝雷帽人物传记书籍,贝雷帽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首诗流传度极广,特别是前两句可谓***皆知。这首诗的大意是:曾经到苍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了;曾经见过巫山的云蒸霞蔚,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我仓促的从花丛中走过,甚至懒得回头去顾盼一下,其中的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你。

第一句是由《孟子·尽心》中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化用而来,第二句则是根据宋玉在《高唐赋序》中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而来。虽然典故皆来自他方,但元稹却完成了超越。元稹的这首诗写得极其真挚,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但是后世人对元稹的这份真心有许多质疑,觉得元稹是个彻头彻尾的花心“渣男”。原因是在韦丛去世当年,元稹就和著名才女薛涛发生了姐弟恋。韦丛死后他又娶了同事的妹妹做小妾。过了几年,再度续弦,取了裴淑为妻,期间还和刘***春有过纠葛。

所以后世人认为元稹对于韦丛的感情也许不像他诗中表达的那样真挚。人是复杂的,人的情感更是复杂。苏轼对妻子王弗的情感如此深,可是他不也还有后来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歌姬朝云吗?痴情如白居易,晚年仍然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沉醉于声色之中。而作为《西厢记》主人公的元稹本就是潇洒风流,又怎会真的“取次花丛懒回顾”呢?

贝雷帽人物传记书籍,贝雷帽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说为爱执着,但至少是个用情至深的人。

历史上关于元稹的风评不是很好,近现代文学创作中经常会有人把他称作渣男,但其实元稹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风流也是他,情深也是他,重情重义更是他。

不提他与白居易的拳拳基友情,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地步。

他的经典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写给他去世的妻子韦丛。

他与韦丛相识于微时,共同度过了七年的贫贱婚姻生活,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一直相敬如宾,温馨甜蜜。

相传《莺莺传》里张生但原型就是元稹自己。

但元稹也是个痴情不专的人,韦丛走后,他的人生故事里又出现了薛涛、刘***春等才女的身影。

元稹身为一位浪荡的大才子当然没能做到自己诗中说的那么坚贞,依然流连辗转与花丛,后来年轻俊朗的鳏夫元稹,更是和唐代著名***诗人大姐姐薛涛,来了一段也不知道是柏拉图式的还是未央生式的恋爱,一时传为佳话。薛涛是谁呢?她可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女诗人,又是官妓,阅人之无数,尽是政界商界各名流。但是这样一个女人还是看上了渣男元稹。

不出意外的两人也没能长久,和薛涛才同居了四个月,元稹就因工作调动,从此分道扬镳了。

可是就是这么位“旷世痴情种”,劈了腿,负了情,却还心安理得的继续写诗,诉说着自己的深情和爱恋。

元稹的一生,莺莺燕燕不计其数,简直就是心口不一的典型

提到《鸳鸯传》的作者就是唐代的元稹,拼音 yuán zhěn,《鸳鸯传》有名《西厢记》里面的主角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也就是元稹和他表妹之间的爱情故事。

【元稹】

人名。(公元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县)人。贞元九年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中拔萃科,授校书郎。元和元年制科中第,拜左拾遗,授河南尉,又授监察御史。这段时间正直敢言,因此得罪宦官和守旧官僚,元和五年贬官江陵,士曹参军,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太和五年死在鄂岳节度使任上。元氏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体”。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这篇小说,大约是把自己一段情场经历作为。后代根据这篇作品而写成的东西很多,尤以金人董解元的《弦索西厢》和元人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称。穆宗时拜相。其诗平易近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文学主张,诗风平易近人,是中唐的社会写实诗人。元稹与白居易二人合倡「***府运动」,主张***用新题来刻画民间疾苦,无须考虑入乐与否,来创作诗歌,时人称二人诗作为「元和体」或「长庆体」。元稹与白居易合称「元白」,苏轼评其作品为「元轻白俗」。

重要著作

着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杂文一百卷,号曰《元氏长庆集》。

在封建理教的社会虽说在盛唐时期开放的程度相对来说和前后的各朝各代都无法可比,但是还是碍于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对于一些文人墨客还是很压抑的,从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点在不走仕途就没有出路,对于和李白、白居易等齐名的元稹也不例外,他一边渴望爱情带给他的***,一边又要去追名逐利提现自我价值,不能单纯的说他不珍惜爱情或者不懂爱情,他后来他的妻子早早的离世对他的打击就非常的大他写的诗里面就干肠寸断的表达出了他的深深相思之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和表妹之间的感情不是没有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貌美如花的美娇娥两个人在一起一定会碰撞出热烈的火花,但是表妹家虽然家境殷实但是毕竟没有后台,这对于封建社会想要单纯的依靠学识往上爬那是相当的的困难的。没办法只能无奈放弃,他所经历的那一段段凄美而又热烈的爱情故事都反应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缺乏自信与安全感处处都要刷存在感,才能找到自身归宿感,这也是他可悲的地方,所以他的诗里都刻骨铭心的能表达出对于爱情的体会,特定年代历史人物多多少少都带着这样的几压抑又得不到释放与倾诉的矛盾特征。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稹曾一度当过宰相,三妻四妾,无足为奇。

元稹是对妻子真爱,还是渣男,读了本文你会一目了然。

  1. 元稹传奇代表作有《莺莺传》。里面主人公莺莺就是他的情人,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写的,始乱终弃,渣男一个。

  2. 元稹的结发妻子是韦丛在妻子逝世后,写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韦丛嫁给元稹时20岁,生下五个孩子,七年后便去世了,元稹刚开始升官,苦日子终于熬过去了,韦丛却没能享一点儿福。元稹无比悲痛,也自觉欠她很多,于是写了三首悼亡诗,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思念。

  3. 元稹的情人是薛涛,是唐朝著名的女诗人,不过名声不佳。

  4. 妻子韦丛去世后,安仙嫔嫁给了元稹。三年后,安仙嫔在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也去世了。

  5. 元稹第三位妻子,也是名大家闺秀,是元稹在一见钟情的对象,这是他最后一次婚姻,也是夫妻相守最长的一次。

今天是卓别林忌日,您了解他的事迹吗?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雪尼·卓别林随他们母亲生活。

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院。

当时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跟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因父亲在37岁时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

7年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着名的影片有《淘金记》、《马戏团》、《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

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

1***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7年逝世,享年88岁。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他的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爵》,1***7年12月25日圣诞节早上于瑞士家中逝世,享年88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贝雷帽人物传记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贝雷帽人物传记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