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莱茵河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多瑙河露出二战沉船遗骸,是什么原因导致气候温和的欧洲遭遇大旱?
  2. 莱茵河雨果阅读答案
  3.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污染的原因?
  4. 有关《凡赛尔条约》的历史事件?

莱茵河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多瑙河露出二战沉船遗骸,是什么原因导致气候温和的欧洲遭遇大旱?

西欧第一大河流莱茵河和欧洲第二大河流多瑙河一起出现低水位,说明欧洲受干旱影响的范围非常广。

我们从过去半个月的降水距平来看,情况也确实如此。可以看到,从法国中东部一直往东,降水都是偏少的,偏少普遍都在20%左右,特别是两条河流流经区域,偏少程度更是在25%-50%之间,局地超过50%。

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事件,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欧洲降水距平,2018年10月6日-20日~

两条河流的典型城市科隆和布达佩斯就是这样的状况,科隆进入十月以来降水稀少,累计降水量只有8毫米,最近2周更是滴雨未下;而布达佩斯更加严重,截至10月21日,过去一个月降水量不足3毫米。

同时,气温方面,过去一周,从法国往东,欧洲大部的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也是明显偏高的,偏高幅度普遍在3-5度之间,局地偏高五度以上。

欧洲气温距平,2018年10月14日-20日~

正是这样的温高雨少,导致了干旱持续。尤其是莱茵河,德国科隆附近的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事件,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德国科隆,莱茵河水位降至历史最低~
距离布达佩斯西北129公里的多瑙河因水位下降露出二战沉船遗骸~

其实今年夏天的时候,莱茵河干旱更严重,高温少雨情况下,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水位一度低至84厘米,几近干涸!而秋冬季,欧洲本该降水增多,但目前为止降水依然持续偏少、气温也依然偏高,才导致欠下的债一直还不上!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2日,德国杜塞尔多夫,持续干旱导致莱茵河水位不断下降,水位已低至84厘米~

好在未来趋势来看, 10月22-24号,一股势力较强、路径偏北的冷空气即将东移南下,22号其影响还多限于欧洲北部,23-24号两天风雨降温就将蔓延到中欧以及东欧大部地区,多地将出现小到中雨,对旱情的缓解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城市当中,莱茵河畔的科隆,就将是降水不断的状况,只是量级不大;而露出二战沉船的布达佩斯,情况依然不太乐观,未来一周,依然降水稀少。

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事件,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莱茵河雨果阅读答案

很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具体的《莱茵河》雨果的阅读答案。因为《莱茵河》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

如果您需要阅读《莱茵河》,我建议您亲自阅读这部作品,以理解其中的情节、主题和意义。您可以通过图书馆或在线图书馆获取《莱茵河》的原著,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本或解读资料,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和理解,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读。因此,阅读《莱茵河》的答案可能因人而异。我鼓励您自己阅读并思考,从中获得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污染的原因?

莱茵河污染***是指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附近的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构成了70公里长的微红色污染带,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向下游流去。污染带流经河段的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近海口的荷兰,所有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统统关闭。这次事故带来的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泄入莱茵河的污染物使上莱茵河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1) 鱼类

在巴塞尔下游出现了各种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莱茵河560 km 处( 污染点下游401km 的罗累莱) 河段中的鳗鱼首当其冲。污染水波经过时在科布伦茨和杜塞尔多夫进行的鱼类试验未发现有重要影响。

(2) 供鱼食用的动物

根据在有利水位条件下拍摄的录像, 可见供鱼食用的动物情况同样受到影响, 在巴塞尔至布赖萨赫地区发现了严重的污染破坏。在大约至美因兹的上莱茵河地区, 栖息的小动物( 如蜗牛、蚌、蠕虫、小虾) 数量明显减少; 直到摩泽尔河都证实有污染对小动物的伤害。在下莱茵河也发现零星伤害的现象。

对取水的影响

巴塞尔下游附近莱茵河有10 多个取水口, 这些取水口总的最大取水量为70 m3/s。由于警报延误, 没有及时关闭取水口, 因此污染侵入由莱茵河供水的运河系统( 于南格运河、哈尔特灌溉系统、科尔马运河、莱茵河—罗讷河运河) , 并影响地下水水质。公共饮用水的几个给水井也受到影响。

莱茵河流域的德国自来水厂/供水企业都尽可能在有毒水波流经之前和期间以及之后足够长的时间内( 最多达20d) 及时关闭取水口或进行适当调整, 使污染的莱茵河水不会渗入地下。尽管如此, 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近岸水井中还是发现有随消防水泄入莱茵河的污染物的踪迹。

虽然对取水有各种限制, 但通过企业内部所***取的措施可以维持符合规定的供水, 并保证了供水数量。而部分地区不得不用槽车确保几天的供水。

随着英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加之沿岸又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作为伦敦地区主要的水源地,泰晤士河的水质直接影响着伦敦居民的健康和生命。1858年夏季泰晤士河“恶臭”大爆发,此外,由于伦敦饮水遭受污染及清晨常有大雾弥漫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混合,多次爆发了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其中仅丧生于霍乱者达3万余人。

  在此背景下,英国***开始重点关注河流污染问题,并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治理过程。总体来看,泰晤士河的治理可分为两个阶段:1852年至1891年是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的第一阶段,修建了两大排污下水道系统,基本确定了河流污染治理的规划。1955年至1***5年进行了第二次治理,这是对泰晤士河进行全流域的治理,对泰晤士河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修复。

有关《凡赛尔条约》的历史***?

《凡尔赛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和约。《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内容主要

1.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还给波兰。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3.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4.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协定和《九国公约》的签订

1921年11月,出席华盛顿会议中国北洋***代表在人民反帝运动压力下提出“十大原则”,包括取消外国在中国境内的一切特别权和优越权、日本把原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归还中国等。这个纲领是帝国主义列强首先是美国所不满意的。美国只支持其中可以用来反对日本的条款。美国代表赞成山东归还中国,日本代表拒绝在大会上讨论这个问题。后来,会议通过决议,由中日双边谈判来解决问题,美英派观察员列席。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使中国在山东的***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修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意味着日本外交的失败和美国外交的胜利。至于在其他问题上,中国则无大进展。

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比、意、荷、葡、中九国代表签订了《关于中国***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这就是通称的《九国公约》。它在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的协定。美国以它一贯推行的“门户开放”和各国在华工商业“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打破了日本在一次大战中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中国来说,把“门户开放”的原则列入《九国公约》,就是***受到粗暴侵犯。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受害最大,《九国公约》肯定了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与莱茵河有关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