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事件之卧薪尝胆完整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事件之卧薪尝胆完整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卧薪尝胆故事背景: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负伤身死,夫差继位为王。夫差牢记父仇,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公元前494年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越王勾践率余部5000人被围于会稽山上,无路可走,准备***。这时谋臣文种劝勾践请降,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
勾践夫妇为吴王“驾车养马”,执役三年,赢得夫差信任,获释回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据说勾践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这就是现在卧薪尝胆这个词基本含义。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中,说:“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薪(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使越国强大起来,并最终找准时机,灭掉了吴国。
扩展资料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夫差为报仇雪恨,养精蓄锐,誓取越国。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称霸,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卧薪尝胆是形容越王勾践的。勾践是越王允常的儿子,允常去世后,吴王阖闾乘机率兵攻打越国,但被勾践击败,阖闾还因在战场上负伤去世,这让越国和吴国结下了生死之仇。夫差当上吴王后,日夜秣兵历马,准备攻打越国为其父亲阖闾报仇,勾践听说此事后,主动派兵攻打吴国。
随后吴越两国爆发了战争,越国输给了吴国,越军被吴军围困,面临着灭顶之灾,这时候范蠡劝勾践向吴国称臣,从而保全自己。最终经过商谈,勾践入吴给吴王作奴仆,从而换取了夫差的罢兵。吴国大夫伍子胥劝夫差杀了勾践,以免留下祸患,但夫差没有听从,而是将勾践安排在了父亲阖闾墓旁边的一个茅草屋中,让勾践每天给自己喂马、拉马等,将他当仆人用。
勾践表面上对吴王毕恭毕敬,甘作他的奴仆,但每天在背后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现在的耻辱,从而有一天能一雪前耻。勾践的做牛做马换得了吴王的信任,最终将勾践放回了越王。到越国后,勾践重用范蠡和文种,励精图治,使越国很快强大了起来。同时,他还给吴王赠送美女,消耗吴王夫差的精力,使他麻痹大意,安于享乐,最终让越国的实力逐渐超过了吴国。
越国强大后,勾践再次率兵攻打吴国,这次他准备更加充足,也更有决心,所以一鼓作气灭了吴国,同时也杀了吴王夫差。越国灭吴国之后,实力很快强大了起来,勾践也成了春秋时期的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故事背景: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负伤身死,夫差继位为王。夫差牢记父仇,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公元前494年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越王勾践率余部5000人被围于会稽山上,无路可走,准备***。这时谋臣文种劝勾践请降,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
勾践夫妇为吴王“驾车养马”,执役三年,赢得夫差信任,获释回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据说勾践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这就是现在卧薪尝胆这个词基本含义。
西汉最早出现“尝胆”记载。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中,说:“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出现“尝胆”记载。但没有写到勾践卧薪之事。
北宋明确出现“卧薪尝胆”一词。北宋苏轼所写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卧薪尝胆”首次被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苏轼模拟孙权口吻,写道“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这是首次出现“卧薪尝胆”一词,但并不是描写勾践的。
勾践(前52O~前465),春秋末年越国君。
越国,本是东海之滨一个发达的小国。到春秋时代的后期,才渐渐强大起来。
勾践的父亲允常统治时期,与北边的吴国结下冤仇。至勾践上台的第一年,打了胜仗,并射伤吴王(阖闾因伤而亡)。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阖闾的儿子)战败越军,将勾践和他的残兵败将五千余人包围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上。后勾践依赖大臣文种和范蠡奔波筹谋,求得吴王夫差解兵回国。
吴赦免了越国后,勾践返回国都,吃苦用心,图谋国事。他在坐卧睡觉的地方铺上芦席,悬挂着猪苦胆,无论坐着念书处理国事,还是睡觉,总要仰头看看,在吃饭时也要先尝一尝猪胆的苦味(此既卧薪尝胆的来由)。勾践常常用此方法自责:勿要忘记会稽山遭受的耻辱啊?!
勾践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其夫人则亲自织布,尽国力来为吴王进贡。他吃饭以素食为主,从不添肉,平日里粗布衣服,***华丽服饰,谦恭对待品学兼优的士人,优厚的招待往来的宾客。体恤民情,救济穷困百姓。并任用范蠡和文种等人整顿国政。
经十年之卧薪尝胆,休养生息,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并北上会盟齐国、晋国,受封于周天子周元王,竟成为春秋后期的一代霸主!
有明代梁辰鱼(1521~1594)作有《浣纱记》,写此一段吴越兴亡的历史故事。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越国苧罗(今浙江诸暨南)的卖柴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期,为复兴越国,将西施献于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溺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西施与范蠡偕入太湖之中。
从卧薪尝胆,还引出一成语,:兎死狗烹,鸟尽弓藏。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
答:大概是***的!
卧薪尝胆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按照解释的意思去说越王勾践,没毛病。他的确是为吴王夫差牵马坠蹬三年,换来吴王夫差的同情和信任,回国后发愤图强,最终击败吴国,成为春秋一霸!
但是,如果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复杂得多了,《史记》中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一个人,先说是什么胆?估计是猪苦胆,人的胆子?不会那么残酷!得死多少人才能让勾践天天尝苦胆。一个人坐着、卧着都要先尝尝苦胆?而且吃饭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那么这个饭还怎么吃呢?说归说,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再说,从勾践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500年了,怎么只有一个勾践能够卧薪尝胆,比他不幸的人多了,比他意志坚强的人也不在少数……都没有卧薪尝胆,仅此一例?怎么会呢!
尝胆有《史记》记载,也不能全信;卧薪连史籍记载都没有,更是荒唐了。大概是***的!
“卧薪尝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在司马迁写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记载有“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有《吴越春秋》也有勾践“悬胆于户,出入尝之”的说法。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勾践治丧期间攻打越国,勾践匆忙应战,派三对罪犯直接在吴军阵前***了。吴军吃惊没见过这阵势,越军趁机攻打,吴军大败,阖闾受重创去世。
三年后,吴王夫差在伍子胥的帮助下攻打越国,越国战败。勾践只剩下五千甲士,为了不亡国,***取委屈求和,他向吴王请罪,原到吴国做臣仆,妻子可为奴妾,越国士大夫极其妻女都可为吴服役。
伍子胥建议夫差消灭越国。勾践派大臣文种用金银和美女贿赂吴太宰伯噽。最终是夫差答应放了勾践。但是勾践要到吴国做臣仆。
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了三年仆人,被吴王放回国。他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打算复国复仇。他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贪图享乐,不可消磨自己的意志。于是在自己睡的屋子里悬挂一只苦胆,每天都让士兵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的屈辱日子。
勾践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以提示自己。终于使越国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夫差带军北上之际,攻打吴国。吴王夫差求和。公元前478年,勾践一举打败吴国,夫差羞愧没听伍子胥的话,***而亡。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故事流传很广。至于历史上是否真实的存在,还待商榷与研究。其实这也根本不重要了,我们只要领会其中之精神就足够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之卧薪尝胆完整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之卧薪尝胆完整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