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 沈从文先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 沈从文先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沈从文(1900年12月30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他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文学理论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学教育家,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
沈从文的家庭出身比较贫苦,他的祖父曾是一个卖马草的小商贩,父亲则是一个教书先生。沈从文从小聪明好学,但由于家境贫寒,他的学习之路并不顺畅。他先后就读于凤凰县立第一小学、新式凤凰第二小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等学校,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只上了几年学就被迫辍学。
沈从文在16岁时开始写作,并在1920年代初期开始发表作品。他的文学风格追求浪漫主义,注重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短篇小说集《荷花》、《边城》、《湘西》等。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和文学批评文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从文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信仰,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凤凰。1917年高小毕业后当兵,随当地的土著军队辗转于川、黔、湘、鄂。1923年,只身来到北京,靠自学锲而不舍地写作。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共同创办《红黑》及《人间》文学杂志。1929年在上海公学教书,以《柏子》等***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1933年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后创作颇丰,抗战爆发前已出版了20多部作品集,其中《从文自传》、《边城》、《湘行散记》等标志着他的创作已经达到顶峰。抗战8年中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任教,完成长篇***《长河》第一卷。1946年回北京大学,并编《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自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共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称为多产作家。1949年后离开文坛,开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研究工作。1946年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开始编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之后专门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进行修补及校对工作。1988年5月,与世长辞。
沈从文,苗族,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02年12月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在故乡的小城渡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7年到1922年随土著部队飘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年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靠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益州报》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9年至194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8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8年5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他的作品被译成日语、英语、俄语等在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40多个国家出版,并被日本、美国、韩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特别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蜚声文坛的巨星。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在其著作《沈从文论》中称:“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 沈从文先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 沈从文先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