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说到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只有奇迹,而说到奇迹就不得不提“位面之子,天选之人”刘秀!
说起刘秀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他的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莽,王莽出生于西汉末年,他的所做所谓太超前了,完全颠覆了历史的发展规律,首先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改国号为“新”设立开国年号“元年”,而这一年的元年恰巧是公元1年,与西方纪元完美融合在一起。其次改变社会制度“农奴制”,从社会底层开始改变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了历史的推进。三,居然有了低息***和***发展经济,同时开创了个税和商业税(读者:这是创越者吗?)这还不够,还有第四,改造女性服装创造了女性短裙(女性解放史的一大助力者),同时发明了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读者:这货妥妥的穿越者)。但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人,一个皇帝,率领四十二万大军居然被刘秀所率领只有两三万人的部队打败了!!!
刘秀打败王莽的经历更是传奇,首先两军交战,王莽攻,刘秀守,到了晚上天降陨石(大召唤术咩???地爆天星咩???藤虎附身咩???)
,还好巧不巧正好砸到王莽军营(王莽:你***啊!哪有带法术的)。第二天早上天上的云雾如同海浪一般覆盖在了王莽军营,王莽军营士兵一时间手足无措军心大乱,刘秀趁这个机会亲率几千精兵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冲入王莽军营,杀得王莽军四散而逃(开嗜血???)
经次一役,王莽彻底败了,败给了奇迹,败给了命运,败给了挂B。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曾经有人说:“中国人想做***,把裤子卖了你也不一定做出***。”
当年,苏联援助中国研制***的协议,只执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出现了大问题,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1960年7月,苏联完全撕毁了协议,并将在我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回国,把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带走。
在当时严峻的局势下,很多人动摇了,毛主席却审时度势,发出了“只有一条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搞出***”的口号,下定了“勒紧裤腰带1万年也要搞出***”的决心。
在***的鼓舞下,核工业战线的广大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到基层最普通的战士,顶住压力,奋发图强,先后排出了数千个技术难题,奋力攻关,逐项攻克,尤其是有的技术难题,在相当陌生的情况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我们熟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接受了秘密研制***的任务后,离开了家,离开了孩子,隐姓埋名28年。
一次实验中,他不幸受到核辐射,身患癌症。在与妻子团聚后仅一年,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当时的中国真是一穷二白啊。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远在新疆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更是雪上加霜。
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如榆树叶子沙枣树籽,甚至骆驼草,几乎都被他们拿来充饥了。
所以当时***试验成功后,当时的人也把它称为‘争气弹’!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数见不鲜还真的不少,近代比如红军长征,不仅突破重重围堵追杀,最后革命之火又星星点点燎了原。著名的淮海战役,数量对比,武器对比***占据优势,可是我们依靠人民,依靠党的领导,依靠我们优秀的指挥者,依靠不怕死的精神,最后取得了完胜。再就是元末著名的鄱阳湖大战,从力量对不上朱元璋几无可能取胜,但是最后胜利了。
司马迁 报任安书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上面的人物,我觉得都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
首先对于如何辨别“不可能”和“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线,但是放到历史来讲,应该是公认的难度极大,几乎没有可能性去做到的事情结果做到了。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古人智慧无穷,给我们创造出了很多这种历史,有工程建设方面,有军事战争方面等等。
一、工程建设方面
1、秦昭王时期李冰主导建设的都江堰工程,那是距今2200多年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时代,古人凿穿了整个的玉垒山引水,又在岷江上游江心筑造出分水堰,这才就有了天府之国。不管是这个工程的设计还是施工放在那个时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古人的智慧之下成为了“可能”。
2、秦始皇时期完善勾连的万里长城工程,同样距今2200多年前,施工环境有黄土高原,沙漠地带,崇山峻岭,河流溪谷,地理情况十分复杂,加上当时勘测技术,施工技术的水平较低,生产工具原始,在当时看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古人的顽强精神之下变成了“可能”。万里长城被当今世界称为新七大奇迹之一。
3、秦始皇时期建造的秦始皇陵墓,修建周期达到了40年,不管是惟妙惟肖的兵马俑,还是这个至今未探明的超级地下宫殿,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都是一种“不可能”,却在秦始皇的强力统治和古人们的智慧之下成为了“可能”。
4、汉朝时期建造的坎儿井,距今约2000余年,坎儿井是最早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基础设施,建造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区,由地下水道和地表灌溉系统组成,坎儿井***取了很多在当今看来难以想象的分层结构,减少水分蒸发,这种思维,简直就是一种“不可能”,却变成了“可能”。
5、南北朝时期修建的悬空寺,距今1500多年前,建筑的上方是石灰岩,下方是经常泛滥的河流,悬空寺就是建造在这样的山水之间,最高处距离下方河谷90米,相当于现在的30层楼高,古人们需要从高处悬下,然后施工。无论是建筑物的构思还是施工难度,包括施工条件放在当今世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却在当时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6、隋朝时期修建和完善的京杭大运河,如此大规模的人工运河,就算在当今世界,也是极难的工程,却就让古人拿着铲子之类的原始工具完成了!
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其中有几个比较著名的:
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 交战双方:周武王的军队10万VS商纣的军队17万 结果:商军纷纷阵前倒戈,周军大获全胜)
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 交战双方:楚项羽军队2万VS秦朝军队40万 结果:项羽打败秦军主力)
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军队10万VS曹操军队2万 结果:曹军打败袁军)
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孙刘联军5万VS曹操军队20万 结果:孙刘联军打败曹军)
淝水之战(时间: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东晋军队8万VS前秦军队***万 结果:东晋军队以1:10的比例战胜前秦军队)
淮海战役(时间:公元1948年 交战双方:***军队80万VS***军队60万 结果:***军队获胜)
国外的
亚历山大的 伊苏斯战役 3.5万胜10万(史书上记载的是50万)
亚历山大的 高加梅拉战役 4万胜20万(史书上记载的是100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