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黄袍加身历史***100字,黄袍加身历史***100字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袍加身历史事件1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黄袍加身历史事件1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北宋皇位在承袭时有哪些故事?
  2. 玄武门之变、黄袍加身、靖难之变,这些在我国古代发生的惨烈事件,在其他国家有没有?
  3. 1055年什么事件发生?
  4. 又是“黄袍加身”,又是“黄马褂”,皇帝们为什么都喜欢黄色?
  5. 身为一个“学渣”,赵普是如何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的?

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北宋皇位在承袭时有哪些故事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历经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直至钦宗赵桓,先后9位皇帝,到元年(1126年)发生了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为区别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建立的***,历史上称为北宋。

秦始皇称“始皇帝”开始帝位以来,皇位的承袭就一直变幻莫测,充满腥风血雨,加上后世的演义,更是云翳诡谲,北宋概莫能外。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北宋皇室皇帝们的那些事。

黄袍加身历史事件100字,黄袍加身历史事件100字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周皇帝柴荣因病去世,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朝内对这种情形,忧心忡忡。这时内忧外患,辽国和北汉合军来侵犯后周,形势危急。

太后和众大臣商量御敌的良策,决定让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领兵抵御。可是赵匡胤说自己的将少兵寡,根本无法打败敌人。

黄袍加身历史事件100字,黄袍加身历史事件100字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玄武门之变、黄袍加身、靖难之变,这些在我国古代发生的惨烈***,在其他国家没有

玄武门这个戏码是非常常见的,无非就是杀掉亲兄弟,然后坐上皇位或者王位宝座,这种桥段在李氏朝鲜就曾经发生过。朝鲜太祖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远就曾经杀掉李成桂的世子(朝鲜王地位只相当于郡王,其储君也就是世子的地位,不然就是僭越),然后胁迫自己的兄长上位,然后再让他的兄长逊位,自己成为朝鲜之王。

(1)妄图东征的高丽

明朝建立之后,亲元的高丽势力居然异想天开,要去伐明。大明是啥人啊,把元廷杀得老婆孩子都不要的主,这可不是我瞎说,蓝玉当年就抓了元廷的王妃,不过蓝玉也因此居功自傲,引来了朱元璋的猜忌。连元廷都顶不住大明,高丽这几个绣花枕头还想跟大明来几下?这是嫌弃自己的命太长了吗?嘿嘿,人高丽王还真就这样想,真可以说是勇气可嘉。

黄袍加身历史事件100字,黄袍加身历史事件100字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公元1388年,高丽王朝集结兵力,打算找大明理论下铁岭卫的问题,其中有个叫做李成桂的武将,这个人在高丽军中是当右军都统使的,这哥们多年在中国东北溜达,知道大明是什么样的庞然大物,觉得高丽这些虾兵蟹将去征伐大明,无疑是泰迪怼藏獒,找死找得挺麻利的,于是这哥们一开始强烈反对,他表示不想死啊,但是高丽王不想听他的,还是叫他麻溜地征伐大明,于是这哥们在威化岛的时候直接跳反,跑去清君侧了,这个故事就有点像陈桥兵变了。

(2)高丽曹操李成桂

在跳反之后,李成桂没有马上去当王,毕竟靠***起来羽翼未丰,要先培养自己的人再搞篡位,于是李成桂就扶持了一个叫做辛昌的傀儡王,通过他来控制了整个高丽,李成桂因此成为了一个高丽版本的曹操。成为高丽曹操后不久,李成桂又成为了高丽曹丕,因为他废掉了高丽王,自己取而代之,但是名字还是叫做高丽,而朝鲜这个名字是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定下的,而朝鲜的意思是“朝日鲜明之国”。

不过高丽王的日子并没有让李成桂开心多久,因为这个时候李成桂家里起了内乱,这是因为李成桂的大老婆死了,留下了很多正值盛年的儿子。李成桂又娶了一个小老婆,也生了两个孩子,这其实没啥,毕竟作为朝鲜王,娶几个老婆一点也不奇怪,于是李成桂犯了三国时刘表的错,那就是废长立幼,把小老婆生的李芳硕提拔起来当世子。

其他国家也有,其中最著名的:

(1)1762年俄罗斯彼得三世在宫廷***中被妻子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二世)废黜。10月底,被废的沙皇彼得三世被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叶卡捷琳娜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

(2)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保罗之子,杀父夺权.神圣同盟的组织者之一.

密谋杀父夺位登基。

高丽曹操李成桂:在跳反之后,李成桂没有马上去当王,毕竟靠***起来羽翼未丰,要先培养自己的人再搞篡位,于是李成桂就扶持了一个叫做辛昌的傀儡王,通过他来控制了整个高丽,李成桂因此成为了一个高丽版本的曹操。成为高丽曹操后不久,李成桂又成为了高丽曹丕,因为他废掉了高丽王,自己取而代之,但是名字还是叫做高丽,而朝鲜这个名字是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定下的,而朝鲜的意思是“朝日鲜明之国”。

1055年什么***发生?

距今1055年前的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又是“黄袍加身”,又是“黄马褂”,皇帝们为什么都喜欢***?

皇帝们喜欢黄颜色是有原因的。天黄,地黄,人黄,金黄。天上的太阳在早晚是***的,月亮也是***的是谓***,中原的土地是***的为地黄,华夏人是黄种人是人黄,最珍贵的钱黄金也是***的。皇帝自认为是天子,土地和人民都要受皇帝管理,当然也喜欢金钱,因此喜欢***。

【文藏来答】一看就是深受***剧误导……“黄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错觉!

唐朝以前,帝王服饰的颜色没有形成统一传统,更不用说皇帝们都喜欢***。

东汉光武帝刘秀画像

据《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着青衣”。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推行五德之说,认为秦朝为水德,水德对应的是黑色,所以秦朝“衣服锦旗节旗皆上黑”,秦朝皇帝多穿黑色袍服。汉承秦制,西汉初服色也尚黑(后来有人提出汉朝应属土德,东汉又改为火德)。因此,关于秦汉的***剧里,帝王多为黑色袍服。当然,***剧对秦汉帝王角色也做了符号化处理,一出场往往是玄衣纁裳的冕服(冕服是一种礼服,用于祭祀和大典),也不严谨,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言。

隋文帝杨坚画像

话题回归到皇帝服饰的颜色上来,***究竟是如何与皇帝扯上关系的呢?

这还得从隋文帝说起,《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曾多次提到的,隋文帝喜欢穿赭黄袍。唐承隋制,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就连穿衣服都学习他姨父隋文帝,经常穿赭***常服,“至唐高祖,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新唐书•车服志》)”。

十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赭黄(柘黄或赤黄),并非一般***,更不是明黄,而是土黄,比较深。《步辇图》对赭黄袍有明显体现,画中唐太宗所穿常服颜色即相对较深的赭黄。

天地玄黄。

中国先秦及之前,黄黑二色是尊贵的颜色。是土地之色。

而***不公是土地颜色 ,代表国家的根本,这个颜色还有黄帝之意,代表国家正统,君权神授。

这是***为皇帝专用色的原因。

其实,也不是所有皇帝都喜欢***。

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代影响颇深。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生相克,与之相对应的代表色为白、青、黑、赤、黄。

按相生相克及对应色,中国

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秦始皇为认夏是木德, 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为火克金, 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当然是水克火了。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色青;南方为火,色赤;西方为金,色白;北方为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身为一个“学渣”,赵普是如何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的?

根据赵光义给赵普写的神道碑的说法,赵普晚年达到了【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之境。当然可能有溢美之辞,不过看赵普的《班师疏》《彗星疏》,引经据典很是像样,对汉唐典故也能信手拈来。就此可知他的补课是成功的,阅读范围也绝对不止一部《论语》。所以赵普还是比较博学的。

赵普是陈桥兵变的主要策划者(至少是主要策划者之一),换言之,就是赵匡胤能够登上皇位的重要功臣。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从柴宗训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赵普是宋朝版的姜子牙、张良诸葛亮,他一生三次为相,先后辅佐宋太祖、宋太宗两位皇帝,帮助他们稳定江山,立下大功,流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名。

但是,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说他就是“学渣”,而他死后被封王爵,配享太庙,做到了一个臣子的极致。

“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自南宋时期一本《乐庵语录》,说是宋太宗想要立赵普为相,结果有人进谗言说:“赵普就是一个学究,只能读《论语》罢了。”宋太宗很怀疑,于是把这事告诉了赵普,结果赵普说:“我确实读书不多,但能读《论语》,半部用来辅佐太祖取得天下,半部可以用来辅佐陛下您治理天下。”宋太宗释然,于是任命赵普为相。

这段话说明两件事情,一是赵普不是学问家,所以他并没有读太多的书,相反,他是一个实干家,许多经验和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取得的。二是彰显赵普的自信心。“只能读《论语》”这件事情,是别人诬陷他的话,而赵普借此话对讽刺他的人反唇相讥,戏言自己平定天下,半部《论语》就够了,无需再多。而宋太宗若用他赵普,也一定能够治理好天下。

因此,可以说,赵普读得书不多,因为历史有记载,他每每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总要回家闭门读书,但第二天总能相处解决办法来。但这样的学习能力,相反却说明他是一位“学霸”,而不是一个“学渣”。

赵普能够傍上赵匡胤,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在五代的乱世之中,身为一个州的军事判官,官不算大,他要继续找一个明主,来实现自己的报复。这个时候,与他同姓的赵匡胤进入了他的视野。

为了能与赵匡胤套近乎,他趁着赵父病重之时,鞍前马后的照看,这深深感动了赵匡胤,视其为自己的长兄,二人关系逐步亲密起来。而赵匡胤甚至用“嫂”来称呼赵普的老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袍加身历史***1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袍加身历史***100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