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元前102年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公元前102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100年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武帝统治的年代。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武帝用他的雄才大略把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推上了第一个巅峰。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公元前102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他的生活时代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一世纪;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他是凯撒的外甥,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他的生活时代是公元前一世纪;
银川平原, 位于中国宁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又称宁夏平原、西套平原。
北起石嘴山,南止黄土高原,东界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是河套平原的西南部。南北长约280千米,东西宽10~50千米。面积7800平方千米。海拔1100~1200米左右。属于内陆构造平原,是断裂下陷后,又由黄河冲积而成。分南、北两部分:以青铜银川新市区峡为界,北面为银(川)吴(忠)平原,南面为卫宁(中卫、中宁)平原。冬季相对较暖,土地肥沃,有耕地27万公顷,草场25.5万公顷。早在2000年前就已发展灌溉农业,有秦渠、汉渠、唐徕、惠农等渠。现整理渠道,改良土壤,扩大灌溉面积。产水稻、小麦、油菜、玉米、胡麻等,号称“塞上江南”。名特产品有枸杞、滩羊毛等。
银川平原
银川平原(Yinchuan Pingyuan)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位于贺兰山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地质构造上为断陷盆地,经黄河及平原湖沼长期淤积而成。自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包括山前洪积平原,东西宽10~50公里,南北长165公里,面积7000余平方公里。海拔1100~1200米,自南向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由0.6~1‰不等。由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银川平原处于温带干旱地区,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无霜期约160天。热量***较丰富,10℃以上活动积温约3300℃。气温日较差大,平均达13℃,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虽干旱少雨(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但黄河年均过境水量达300余亿立方米,便于引灌,光、热、水、土等农业自然***配合较好,为发展农林牧业提供极有利条件。2 000多年前,中原大批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利用黄河水开渠灌田,经营农牧,成为中国大西北开发最早的灌区,素有“塞上江南”之誉。有著名的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汉渠等古渠。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新辟的西干渠、东干渠等9等干渠和2000余条支斗渠。位于河西灌区的唐徕渠,兴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经唐代大规模扩建,20世纪50年代后又加修整;渠线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平罗等5县市,长154公里,引水能力160立方米/秒,支斗渠800余条,可灌农田5.3万余公顷,是宁夏最大的引黄自流干渠。
50年代末建成的青铜峡水利枢纽使银川平原灌溉面积扩大为20余万公顷,比1949年增加近2倍。其中银南灌排条件较好,作物以稻麦为主,是宁夏的高产稳产地区。银北主要作物为小麦、杂粮、甜菜、大豆等,因地面坡降小,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排水不畅,土壤盐渍化较严重。但土地广阔,发展生产的潜力很大。银川附近湖沼棋布,为宁夏重要的水产基地。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产区;随灌溉面积扩大,林木、瓜果、枸杞和畜牧业发展迅速。银川平原耕地仅占全自治区1/5,而粮食产量占2/3,粮食商品率约达30%以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元前102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元前102年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