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抒写什么样的历史***,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作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借古题写时事是谁的文学主张?
  2. 如何评价唐代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的《出塞》?

借古题写时事是谁的文学主张?

借古题写时事是曹操的文学主张

相比李白诗歌杜甫的诗很难被模仿,因为其诗句都是千锤百炼而来。而提到杜诗,《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就以独特的艺术造诣,和诗中“借古题写时事,深悉人情,兼明大义”的人格,吸引了无数后人解读、研究。其诗中的叙事内容,体现出的社会多重矛盾,更加证实了杜诗“诗史”的称号。

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事件,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事件作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曹操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

曹操开创了以古题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

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事件,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事件作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

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

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事件,抒写什么样的历史事件作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

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

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如何评价唐代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的《出塞》?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太原(今山西)人。唐代诗人。年青时期曾多次出入边塞,其诗作多是描写边塞生活,反映边关将士英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精神,气势雄伟,格调高昂,或描写军旅生活的`艰难、乡思离愁的悲苦,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因擅写七言绝句且成就最高,故后世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从军行》、《出塞》等等,均为传世之作,为人称道。

《出塞》,是古代一种军歌的题目。塞,是古代边疆上的防守线。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这一句是说:月亮还是秦朝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但使~只要。龙城~指的是汉朝时防守边疆有名的"飞将军"李广,这里是比喻机智英勇的统帅。

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王昌龄(690--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别名:王少伯、王龙标、王江宁。唐朝著名的诗人,尤其以边塞诗著名。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交厚。以七绝诗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美誉。在安史之乱中被刺史闾丘晓所害。现存诗词一百七十余首。代表作《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等。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反映了边关将士的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盼望有英勇的将帅统领,保卫国家。《出塞》也是古乐府曲名,内容大多数是反映边塞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精练,意味渾厚。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秦、汉、关、月这四个字互文见义,交叉使用。不能理解明月只有秦时才有,关塞是汉时修筑的。诗词中的第一句生动地描写了边塞月夜景色,第二句高度的概括了连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诗中的第三、四句书写了诗词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心中所感,如果朝廷任用有永有谋的将军,带领将士英勇作战,边塞的胡人哪敢轻举妄动。

这是一首边塞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首歌与《边塞》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抒写什么样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抒写什么样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