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前期朝贡贸易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前期朝贡贸易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地球上其他小伙伴不是在玩泥巴(非洲美洲东南亚澳洲),就是一天到晚为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矛盾干架(欧洲),要么就是一群神棍不吃不喝祈求***活佛把自己带走(中东印巴)。
而这个时候家道渊远的东亚小伙还知道埋头种田炒茶织布造瓷器,这觉悟已经高过不少人了。在其他的小伙伴眼里世界上居然有茶叶这种高级饮品,还有这盘子瓶子真TM好看,这衣服咋就这么让人不舍得穿呢?卖卖卖,身份地位的象征嘛,谁还没有个追求咋地……
明朝的重农抑商只是前期,后期几乎完全放开了商业方面的限制。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重农抑商。比如,农民出个门都要有路引,没有路引的人就是违法。到明朝后期,随着人口的增多,失地农民逐渐增加。***无力对人口实行管制,商业的限制逐渐放松。于是路引就逐渐做废了,农民到城市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工业生产需要的自由人口也就具备了。
明朝实行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士大夫们在朝堂上决策方面权力很大。明朝前期,拥有财富不多的士大夫阶层还受到皇权压制。明朝中后期,社会上土地等***私有化逐渐完成;代表富人利益士大夫阶层逐渐壮大,***已经无法压制了。
士大夫阶层自然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明朝前期的“礼制”对富人生活方面的限制,此时***无力执行了。比如衣服颜色方面的级别限制,建筑高度的限制,城市入夜的宵禁,等等。此时都已经放开了。
这在明朝前期是不可想象的,朱元璋时代因为穿逾制颜色的衣服而掉脑袋的人太多了,现在居然说放开就放开了。
有了需求自然市场上就有供给,富人的需求***了工业产品的丰富,技术也变得日益精进。
江南地区的苏州、杭州一带,工商业更是发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甚至,江南地区爆发了多次工场主反抗***的抗税***。因此,世界上的历史学家认为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航海家开辟了东方航线,于是西方国家的商人和冒险家来到了中国。但是,此时中国一直实行海禁。西方国家需要的丝绸、瓷器等物,只有通过走私贸易才能得到,为此,催生出了海盗和走私商人勾结的“倭寇”集团。
公元1546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秘鲁开发了超级大的银矿。白银一船船的从美洲运出,除了满足西班牙的货币需求,剩下的都运到中国来了。大量收购各种中国独有的商品,然后运回西方获利。
外贸的需求***了明帝国工商业的,长江三角洲和福建一带市面很是繁荣,***的财政收入也大为增加。***眼见海贸的丰厚利益,改变了海禁政策。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上奏折,要求放开海禁。朝堂上经过商议,正式放开了海禁。
有了放开海禁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工业、贸易更加繁荣,白银也滚滚而来。比如原本江南是鱼米之乡,现在粮田大量改为桑田,以生产丝绸销往海外。由此,工商业的繁荣昌盛可见一斑。(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我国的封建社会自古以来都是重农抑商的。到了明清时代,更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农民自给自足,就买不起外国的东西。而我国的绸缎,瓷器等,通过外销赚得了大量的白银。
明朝是封建王朝,封建王朝自古以来重农抑商。因为农民有固定的住所,能够创造粮食。在朝廷征兵或者是徭役的时候,他们随时都能到。而商人不一样,商人创造不了价值,只能给自己赚差价。而且商人经常远走,在征兵和徭役的时候,朝廷也很少能找到他们。所以自古以来,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占市场份额特别的多。所以外国的商队来到中国贩卖他们的特色,百姓穷苦,买不起他们的东西。他们的东西就卖不出去。即使有少量的贵族买了他们的东西,他们赚得的钱也是很少的。而反过来就不一样了。明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国丝绸,瓷器等带往世界各地。受到了外国人的欢迎,外国的商人愿意买中国的东西,所以中国就攒下了白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往中国。但这些白银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其实在那时看也还行,白银流往中国,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第一张居正一条鞭法徭役以银折算后,银两成为大明主要的结算货币。第二中国是贫银国,银两主要依靠外来输入。第三地理大发现,美洲银矿充实了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国库,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被欧洲大量购买。第四欧洲施行的是金本位,对应大明以银两为主要货币单位,金银比有汇兑差,欧洲商人用美洲银兑换金子赚取差价。
既然是全球贸易,那必然脱不开海上贸易的发达。但是明朝前后百年经历过几任君王,他们对海运的基本国策在各个时期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说起明朝,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年幼时家境贫寒,曾为地主放牛。后成为皇帝,因为早年舍身处地的体验过贫苦百姓的艰辛,所以在上位之后朱元璋便下令百姓归耕,奖励开垦。同时,朱元璋深知百姓力量的强大,他本人就是依靠农民起义推翻的旧王朝。综合这两点因素,朱元璋在位时的国策主要就是是重农抑商,究其根本是稳定统治基础!在朱元璋为帝时期,因其施行海禁的政策,民间不允许私人出海,这段时期的海上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二、到了明末,严苛的海禁逐渐废弛,海外贸易开始发展,从传统的“朝贡贸易”渐渐的转变为***支持民间私人出海的制度。这段时间明朝的大量商品丝绸、茶叶、铁器等开始大规模出口,并且因质量上乘,广受海外国家钟爱,而海外国家只能以白银支付才能换取。在全盛时期,明朝远洋船舶的吨位高达18000吨,换回的白银价值超过1亿,也因此在当时的世界总量中占据了18%的份额。
三、除了制度的改变,还有一项重要原因是因为倭寇的走私。在元朝时期,倭寇就已经开始跟元朝临海地区商人进行走私活动,甚至于泛滥到一度遭受***的军事打压。在明朝时期,走私活动依然猖獗,朱元璋因此甚至对日本下了通牒:日本倭寇过于奸诈,无需往来,谁要跟倭寇勾结,一律严办!也许你可能会疑问,倭寇小小岛国,经济也不发达,哪里来的白银交易,这里不得不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会给你留下一扇窗,日本的银矿***非常的丰富!矿产量极高!
这就是为什么明朝重农抑商,确能获得大量的白银储备的理由。本质上,只是明朝各个时期,君主根据不同的需求施行的国策方针的不同。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帝國,在同年的北伐之中使得蒙古人對中國的統治結束,並退居塞北,漢文史籍史稱北元,後在明太祖北伐的打擊下滅亡。明軍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將甘肅行中書省納入明帝國疆域後要求當時中亞各國「進貢」。
1387年起,帖木兒曾多次遣使進貢。
1396年,帖木兒扣押各國使節,包括明帝國與鄂圖曼帝國使節,表示對外宣戰,開始第二階段的征戰擴張。1398年征伐印度德里蘇丹國的德里;1399年—1402年西征小亞細亞與馬木留克王朝和巴格達。
1398年,再次禁錮、扣留明朝特使。
1402年7月20日在安卡拉戰役大敗鄂圖曼帝國,俘其蘇丹拜牙(即「閃電」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國疆域成為從印度德里到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的大帝國。他擊敗當時如日中天、不斷擴張中的鄂圖曼帝國,間接地緩解了伊斯蘭文化對***宗教文化與整個歐洲的滲透。而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無價的傳世建築,使該處在其孫兀魯伯的經營下,成為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重心。
1404年11月27日率領20萬士卒進攻明朝,結果1405年2月18日在進軍途中,在訛答剌病死,終結了其輝煌無敵的征戰歷史。
帖木兒有四子,長子賈漢吉爾早逝、次子烏馬爾·沙伊赫陣亡,三子米蘭沙在帖木兒逝世後不久也去世了;帖木兒立太孫皮兒·馬黑麻,但帖木兒的另一個愛孫哈利勒起兵爭位,發生內訌,最終由帖木兒的四子沙哈魯平定內訌,繼位為王。
沙哈魯一反帖木兒對明朝的的攻擊政策轉變為與明帝國友好,在永樂十一年(1413年)恢復遣使朝貢;同年明成祖派遣中官李達、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子魯等9人使團出使帖木兒汗國,行報施之禮;使節團的成就之一,就是重新與帖木兒汗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
中亚帖木儿王朝存在的一百三十多年间,与明朝的往来是十分频繁的,据史料记载,帖木儿曾长期向明朝朝贡,其包括以进贡为名的来华使臣次数不少于78次,同时明朝派使臣访问帖木儿王朝的次数最少也有20来次。明朝与帖木儿王朝的朝贡贸易是在朱元璋时期就建立起来的,洪武年间,明朝大举用兵于追逐北元残余势力,兼并了不少蒙古属地,这让帖木儿王朝极为恐慌,因而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帖木儿首次派使臣来明朝,并进贡马十五匹,骆驼两只,明朝赐予其白金,自此双方的朝贡贸易建立了起来。
帖木儿帝国
自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这十年的时间里,帖木儿王朝曾先后二十一次派遣使团来明朝朝贡,双方的朝贡贸易十分频繁,帖木儿王朝进贡的主要是当地的土特产,包括骆驼、马匹、玉石等等。对明朝来说,帖木儿的朝贡是其国威的显示,有利于巩固明朝的统治,明王朝也十分重视与帖木儿王朝的朝贡,每次帖木儿使团来华,明朝便会通过优待贡使、互市贸易等举措来招抚。史料表明,直到帖木儿远征中国前夕,双方的朝贡贸易一直没有中断。
帖木儿
明朝曾多次派遣使臣出使西域诸国,每每进入帖木儿帝国境内时,明朝使臣都会受到帖木儿王朝驿站的接待,由地方官员安排住宿。对于来华的帖木儿使臣,因其是***,所以明王朝十分尊重其信仰和生活习俗,无论是外交礼仪还是日常饮食起居上,都显示出大国姿态。可以说,明朝与帖木儿的朝贡贸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明朝而言,由于经常用兵需要马匹,因而帖木儿进贡的马匹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明太祖实录》记载贡马的数量不低于2821匹,这对明朝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因此,虽然帖木儿晚年将两国推向了交战,但是其死后两国关系却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前期朝贡贸易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前期朝贡贸易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