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干支纪年法是什么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干支纪年法是什么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干支记年法有,五虎遁月法和五鼠遁時法,比如说今年是戊戍年,那么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上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要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也就是说戊年和癸年的正月应该是甲寅月,二月是乙卯月,三月是两辰月,四月是丁巳月,五月是戊午月,六月是己未月,七月是庚申月,八月是辛酉月,九月是壬戍月,十月是癸亥月,十一月是甲子月,十二月是乙丑月,这一年伦完了,过年是己亥年,那么己亥年的正月,按五虎遁月法,甲己之年丙作首也就是说,己亥年正月应该是丙寅月啦,至于记年那就是十天干配十二地支,一年一年往下排,比方说今年是戊戍年,那么过年就是己亥年,以此类推,
天干地支纪年,十天干,甲乙丙,,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戌亥,单数与单教,偶数与偶数,组成六十个数,用于纪年。西汉《太初历》为太岁纪年,太岁即木星约十二年(11.862年)绕天一周。太初历还没有用干支纪年,如,太初元年岁名,焉逢 摄提格,一太初二年,端蒙 单阏,太初三年,游兆 执徐,,,。汉成帝未年,刘歆修订历法,三统历始用干支纪年。
现《万年历》中的,干支纪年。寅月为正月,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
据《史记,历书》,古代历法的“正月”不同:“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秦始皇“正以十月”。这些历法,其实产生于春秋战国,托“夏,殷,周”之名。如秦历,托颛顼之名,《颛顼历》。这些历法,不可认定是干支纪年,因为直到西汉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为太岁纪年法,而不是干支纪年法。
太岁,岁星,即木星。木星绕天一周约十二年(11.862年)。《太初历》年名,太初元年,焉逢摄提格;太初二年,端蒙单阏;太初三年,游兆执徐,,太初六十年,尚章赤奋若。六十轮回,太初六十一年与元年同,焉逢摄提格。
干支纪年,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下令推行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为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干支纪年法的纪年方法】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葵),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天干10个符号排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五轮构成60干支周而复始,60干支称为六十甲子。
干支学习命理的人都知道,但是这么来的我们都没有相同的见解。
传说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创作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干支的历史背景
天干
我国古代有两大部落,分别为两河流域的炎黄部落,另一个是西北地区的九黎部落,炎黄部落主要***摘农耕为背景,对于历法来说太阳培育万物生长的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根据太阳的变化确定了历法,那就是太阳历(把一年分成10分),历史证明在山西陶唐氏遗址中,发现了观星台有十二个柱子,其中二根柱子是门,十根围成一圈,太阳在哪个柱子中间,那就是哪个月份(这个就是天干的由来)。
地支
九黎部落是靠着***为生,他们是居无定所的,所以不能像炎黄部落一样看太阳,所以他们发明了另一套历法体系,那就是月历。是根据月亮一年12到13次的月缺圆规变化来的。简单方便(这就是地支的来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干支纪年法是什么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干支纪年法是什么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