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太平军后的历史***,太平军后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平军后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太平军后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天京被攻破之后,长江北岸的太平军是怎么覆灭的?
  2.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3. 洪秀全进入天京之后做了什么,导致太平军迅速败亡?

天京被攻破之后,长江北岸的太平军是怎么覆灭的?

太平军的长江北岸余部战斗力比以往的太平军更为的彪悍。

在天京被围之后,江北的太平军余部开始不断的游走,整个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几乎都是他们的踪迹。

太平军后的历史事件,太平军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得才带领太平军余部游走还要从安庆被围的一事说起,当时的安庆被曾国荃下令重重包围,形势相当危急。因为安庆不仅仅扼守这长江下游,还是巢湖平原的重要粮食运转枢纽。

英王陈玉成在安庆被曾国荃大败,无奈只能退守庐州,此时的陈得才上书洪秀全想要带领三万太平军进入河南、进入陕西境内,以缓解天京西翼的军事压力。

这也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四王远征西北”。

太平军后的历史事件,太平军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因此而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发生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 “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太平军后的历史事件,太平军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

  过了不久,东王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洪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9月1日,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包括东王妻妾五十四人同被杀尽。其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总计被杀的官民约有两万余人。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连夜匆忙缒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翼王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及东王余众,北王韦昌辉被杀,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不久亦被处死,天京事变告一段落。

  后来天王撤销了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将杨之死忌定为“东王升天节”。

洪秀全进入天京之后做了什么,导致太平军迅速败亡?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确给清朝以沉重的打击,但是最后还是被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和外国势力给绞杀了。

洪秀全入天京之后,内因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第一,内部的斗争。洪秀全为铲除杨秀清,韦昌辉的乱杀,先让东王杨秀清及家人和他的将领死去。韦昌辉的乱杀也丢掉了自己性命。随后洪秀全为独揽大权,又排挤太平天国实力将领石达开,使他出走太平天国。这样使太平天国内部力量分崩离析,从而也削弱天平天国军事实力。

第二,洪秀全进入天京后,他和各将领生活奢侈,多沉迷酒色,作战进取意识淡泊,没有充分分析敌我力量以及军事部署。这样使太平天国出现组织纪律涣散。

第三,洪秀全他们的信仰超出实际。太夸耀自己神身和“上帝之子”的能力,整些装神弄鬼的无用事情。说什么自己及士兵神护体刀枪不入。可是不少人却倒在外国洋枪下。以至于在天京攻陷情况下,让他出走,待巡机而返回天京,可是他还说上帝会保佑,耽误东山再起的好时机。

以上是他天京攻陷失败的内因。但是洪秀全失败还有他主要外因。那就是曾国藩组建的湘军,这支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有素,各将领都能以身作则。凭曾国藩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的纪律严明军队,洪秀全所领导军队怎么不失败。再有就是曾国藩还配备外国洋枪队,也对太平天国造成一定的伤亡。所以洪秀全在在内因和外因的夹击下,这场轰轰烈烈的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


1853年3月下旬,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后,志大才疏的天王洪秀全马上就变得有些心猿意马、乐不思蜀了。对于一线猛将罗大纲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主张乘胜追击等战略方针,不思进取的洪秀全通通全盘否决。

洪秀全占领南京后,他主要干了三件事:

第一,虽然在1851年永安建制时,洪秀全已经确立了东王杨秀清节制诸王诸将的权力,但在打下南京后,洪秀全便变得更加依赖杨秀清。

第二,建立圣库;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天王府;并大肆搜罗美女,甚至是未经人事的处女、***。

第三,专注所谓的“神学”,政教合一,努力神化自己,蛊惑部下为其卖命。

第一,永安建制确立了东王杨秀清凌驾于诸王之上的权力,但同样杨秀清此人飞扬跋扈、傲慢无礼,常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而且杨秀清大力培养亲信,排斥异党,搞小团体,可见所以这样的一个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

太平军诸王对于杨秀清都是敢怒不敢言,陈承瑢、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更是恨得压根直痒痒。所以陈承瑢和韦昌辉、秦日纲一手策划了诛杀杨秀清的行动。他们污蔑杨秀清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结果洪秀全听后果然勃然大怒,他迅速调集部队进京勤王。

1856年的9月4日夜里,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陈承瑢、秦日纲等人血洗东王府,一夜之间***两万多人,并借此机会大肆***异党,南京城顿时血流成河。杀红眼的韦昌辉甚至连翼王府都没能放过,直接导致石达开回到安庆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打南京,韦昌辉一时间身处舆论漩涡中心,诸王皆请求洪秀全诛杀韦昌辉,韦昌辉最后走投无路竟然调兵攻打天王府。

天京事变的最终结果就是洪秀全公开为杨秀清***昭雪,并诛杀秦日纲、陈承瑢、韦昌辉等人,这才平息诸王的怒火。

洪秀全攻入南京城之后,便定都于此,与清***分庭抗礼。而他在南京城里做的事,基本于皇帝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广招妃子,充实后宫。

在攻入南京城之前,洪秀全已经有了不少妃子,可是他并不满足,仍然广招妃子。以至于他的儿子洪天贵福被俘虏之后供出他有88位母后(贵妃以上),而且天王府中没有一个太监,全是宫女和女官,全服侍洪秀全一个人。

二、为巩固权力,铲除其他王

由于东王杨秀清的权力不断增加,洪秀全指使北王韦昌辉带人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史称“天京事变”。后又处死韦昌辉,将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翼王石达开由此带兵出走,太平天国开始走上下坡路。

三、大肆封王

在翼王石达开出走以后,洪秀全在短短几年之内封了大大小小2700多个王,但是由于人数太多,封王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享乐的人却越来越多。

四、没有兑现承诺

太平天国建立之初提出“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天下***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等口号,无一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而实际上这些口号并没有真正实行过,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人只顾自己贪图享乐,在百姓心中已经失去了

威信。

首先说太平军攻入天京是1853年的事,太平军败亡是1864年的事。从1851年起义到1864年失败,起义共持续了14年,所以说攻入天京后就迅速的败亡这个看法是不对的。

1856年太平军达到军事上的全盛

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通过北伐和西征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充实自己的实力。北伐军虽然一路攻入了天京但是最终还是被八旗军剿灭在了山东,最终失败了。而西征军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战果,基本上控制了江西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只不过因为东王杨秀清抽调西征军主力攻打江南江北大营导致西征的大好局面被遏制。但是江南江北大营第一次被攻破也标志着太平军在军事上达到了顶峰。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运动的转折点

正当运动顺利开展的时候,一场内讧悄然而至。这场***让本来有利的革命形式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并最终导致了运动的失败。东王杨秀清在这场内讧中首先被杀,后来是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翼王石达开因为不被信任自己率军出走。

这样以来太平军苦心经营的成果一朝回到解放前,不仅武昌守将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带兵撤离并最终投降湘军,还有九江林启荣部因为石达开的不救援被湘军李续宾部全部歼灭,西线防守陷入了被动。

内讧让失败变得不可避免,陈玉成也无力回天

这场内讧让太平军不仅仅在西线的防守不能扭转也让洪秀全不敢放手大权开始大肆封王。这样的行为导致陈玉成李秀成等人指挥权丧失,各部各自为战。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安庆的丢失,安庆丢失陈玉成因叛徒出卖被俘虏,也就标志着南京门户失守,运动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这场运动因为天京事变走向了失败,自己的原因导致了大好的形势转入被动。不是湘军多强大而是自己内部不团结,想成功也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平军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平军后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