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节气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节气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秋三杰是指我国春秋时期三个杰出的人物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都对后世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五子胥爱于君,管仲忠君又爱国。
一,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要废太子申生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骊姬设计杀死了申生,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介子推是重耳手下,认为重耳有德就跟随重耳流亡于各国中。但重耳一个落魄的王子又有谁在乎,经常受到各国王公大臣调戏,一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有一次在路上重耳病了,其实就是长期吃不饱,营养不良加上劳累,反正就是很危险。介子推为了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煮给重耳吃,重耳吃了以后病情好转。后来重耳重回晋国登上了王位大封有功的臣子,那些早年跟随重耳流浪的人都主动请功,但介子推认为自己做的事发自于心,很自然的行为,是应该做的,如果接受奖励那是很耻辱的事。他认为重耳能回到晋国登上王位是天意,不是自己的功劳。介子推辞官后,有人为介子推抱打不平,到晋文公重耳面前说了介子推的功劳,重耳这才想起,赶紧要封介子推大官,手下却告诉他,介子推辞官,带着老娘住在山里面。晋文公一听这那行啊,救命恩人啊,就亲自去请,但山太大,怎么也找不到。这时,有一个手下向晋文公出了一个馊主意,他让晋文公三面放火,他们在没有火的北面等介子推出来。但等到山上的灭了也不见介子推出来。后来在一根大树边找到了,但介子推背着老娘一起被烧死了。晋文公很后悔也很伤心,下令以后每年的今天都不能吃热食,就是以后的冷食节,又把冷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来记念介子推。
二,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楚国人。因为楚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太子太傅伍奢,把他打入了死牢。有人就对楚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很厉害,特别伍子胥,如果不杀死他们,恐怕对你不利。于是楚王就骗二人进京救父,伍子胥的兄长明知陷井还是去了,伍子胥却只身逃到了吴国。入吴后知道吴国公子光有大志,就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帮助光当上了吴王。他又去铺助吴王修法制,任用贤者为官,奖励农商,发展生产,又选练兵士,整军备武。在他努力下,吴国越来越强大了。后来帮助吴王攻破了楚国首都,并鞭打楚王尸体三百下报了父仇,使吴国成了当时霸主。
三,管仲,管仲是是春秋法家代表人物,周朝王室宗亲,但他这代已经是青民了,生活很艰难。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管仲在任时大兴改革,富国强兵,使齐国强大了起来,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帮助齐恒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管仲早年是齐国公子纠的手下,齐国大乱时,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逃到了国外,后来又同时回去抢夺王位,公子小白路近,可能会先到,于是管仲***去阻击小白,管仲一箭伤了小白,以为他死了,就和公子纠不慌不忙的上路了,那知道小白只是受伤,手下鲍叔牙设计***死,却加快进京继承了王位,作为失败者的管仲在鲍叔牙的举荐下被齐恒公小白称为仲父,任命为相国,诸葛亮就常自比管仲,可见他取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管仲虽然才干卓越,但人品不行,早年和鲍叔牙一起经商时总是拿大头,理由是他家很困难,鲍叔牙不但不怪罪,还替他解释。后来也是鲍叔牙无私的举荐才被齐恒公重用,当上了国相后娶了很多老婆,理由是齐王背罪。从此看出管仲的品格和鲍叔牙比,差了好远,但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介子推,伍子胥,管仲都是我国春秋时代杰出人物的代表,他们忠君爱国,才能卓越,特别是管仲,留下了很多著作,代表作《管子》,对研究春秋时期的文化有重要作用。被后人尊称为管子,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春秋三杰指的是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1、介之推
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
2、伍子胥
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后,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3、管仲
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公子纠。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他们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其主,伍子胥忠于其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
我是小九,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春秋三杰
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于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
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
割肉喂君——与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重耳逃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
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介子推不但没有主动请赏,反倒隐居山林;后因重耳求才心切,放火烧山,介子推抱树而亡!
致死不忘其衷心:爱其君不受其禄之廉志。
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吴阖庐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杀之,而国卒以亡。
春秋三杰为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1.介子推:又称介之推,也称介子。春秋时期,晋国内乱,重耳因畏惧逃亡,介子推以为重耳有德,故追随其左右,逃亡19年。他们逃亡期间,衣食难续,还经常被戏谑,介子推为了让重耳活命,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与野菜一同煮给重耳。等到重耳成为晋文公,恰逢周室内乱,便出兵勤王,介子推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主动请赏。后来因与邀功之人不和,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不受,后被烧死,为纪念他,而得来今天的“寒食节”。
2.伍子胥:军事家、谋略家,名员。因楚国内乱,父兄被楚平王***而逃往吴国。在出逃过程中,过昭关而一夜白头。入吴后,辅吴王阖闾用专诸刺王僚,登上王位,任用贤能,奖励农商,举荐孙武,整军练兵,西破强楚,南服越国,成为霸主。破楚之后,鞭尸楚平王。阖闾死后,辅佐夫差,因夫差不听其言而坐视越国东山再起,被逼***,并说:“我死后,将眼睛挖出来悬挂在东门,我要看着越国军队灭吴。”死后十年,越灭吴。
3.管仲:名夷吾,被称为管子,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家先驱”。有《管子》一书,主张法治,任齐相期间,大力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开创国营***制度。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首霸。与鲍叔牙的友谊,为后人称赞为“管鲍之交”。
首先,春秋三杰是后世史学家捧出来的,有确实牛逼的比如管仲、伍子胥,也有纯给百姓***忠君的,叫介子推。这三个是后世常说的春秋三杰。三人的事迹大体如下:因为手机上手打,简单说
1、介子推:晋文公流亡期间,因为没吃的,把自己腿上肉割下来给晋文公吃;再有就是后来论功行赏,没他啥事儿,历史上说他一点不抱怨,不看重名利,是个超级忠臣。简单说,就是个可以一边马儿跑一边马儿不吃草的货,是领导都会喜欢。
2、管仲:牛逼人物,让齐桓公当甩手掌柜成为了春秋霸主,可以说,齐桓公首霸,只做了一件事儿,就是把齐国全权委托给了管仲,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签文件。具体事情,因为手打,就不说了,可以百度。
我个人很喜欢管仲,可以说一个小故事:管仲是个吃喝嫖赌样样来的人物,穿着也华丽,别人劝他别这样,影响不好。他说:领导就是这种货色,我必须要比领导这方面风评更不好呀,不然别人怎么看领导?
总之,是个情商极高的全才。
3、伍子胥:脾气不好,多疑、小心眼的超级军事家、战术***。楚国人,因为被楚王杀全家,逃到了吴国。
到吴国后,策划了一起暗杀吴王事件,成功!帮自己主子上位。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军事,期间发掘了兵法家孙武。
后,成功复仇,打到了楚国首都,完成了历史上出名的挖棺鞭尸***,影响极其恶劣。再其后南征北讨,打下很大一片土地。
最后辅佐吴王夫差,就是后来被西施迷的亡国那货。被进谗言而被赐死。历史说他***前预言吴国必被越国所灭,要人把他的头挂在城门扣,说是要看到那一天。后来真看到了。你信不信我不清楚,反正这事儿我不信,哈哈。
大约就是这样。其实春秋还有很多很牛逼的人物,细看比三国还精彩。
何震,原名何班,出身书香世家,辛亥革命时期的才女。何震原本也只是个才女,但在嫁给国学***刘师培之后,却突然思想大为解放,主张男女平等,然而却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先是和表弟汪公权暗中私通,后又连带着丈夫背叛革命,并在背叛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刘师培死后,其突然发疯,最终不知所终。
△《辛亥革命》中的何震
何震,原名何班,字志剑,于188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其父何承霖曾任晚清知县,何震乃是其***。其12岁丧父,是在母亲和大姐的照料下长大的,因出身书香门第,家教甚严。
光绪三十年(1904年),18岁的何震嫁给了21岁的刘师培,而刘师培的堂姐刘师韫则在早年嫁给了何震长兄,因此何震的婚事属于“还门亲”。婚后,何班改名为何震,并随刘师培前往上海,进入蔡元培主持的爱国女学学习,该校“为高材生讲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历史”,并“讲授理化,学分特多,为练制***的预备”,也就是说在变相培养女杀手。
△何震(右二)、刘师培(右四)
或许是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何震婚后“忽然思想大为解放,以后就与刘师培每出必同行了”,原本的大家闺秀,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前卫女性。婚后仅一个多月,何震便在《警钟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这样的诗“献身甘作苏菲亚,爱国群推玛丽侬。言念神州诸女杰,何时杯酒饮黄龙?”(苏菲亚曾刺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殉难时年仅28岁;玛丽侬则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此后,何震便和刘师培一起参与反清事务,两人之后还结识了陈独秀等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刘师培、何震、苏曼殊、汪公权(何震的表弟)携手赴日,因苏曼殊家中贫寒,刘师培夫妇便留他同住,何震还拜苏曼殊为师,学习绘画。后来章太炎也搬来同住。
民国才女何震的一生,大抵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
何震是国学***刘师培的妻子,也是民国史上美貌与才华并举的奇女子。她的一生本可以活成传奇,可因为过于“作”,她愣生生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狗血剧”。
何震原本是一位温柔贤淑的闺秀,可自打接受新思想洗礼后,她却性情大变,完全像换了一个人。她的这种极端转变,在新旧交替的民国并不稀奇。
毕竟,在那个由封建转为新时代的年月,时人多看不到前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极端封建者和极端革新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在男女问题上,极端革新者认为:男女不仅要平等,女人甚至还要凌驾于男人之上。这类人,被后世称作“极端女权主义者”,何震便是其中之一。
颇为让人称奇的是,何震的大肆追求女权的行为,还得到了丈夫刘师培的大力支持。
女人高喊要全面碾压男人,还得到男人的全力支持,换做你,你会不会膨胀,很难不膨胀。在刘师培的摇旗呐喊下,何震越做越有劲,最后,这股子劲头还使到了刘师培身上。
最初,何震只是各种发文呐喊鼓吹女权,后来她觉得不过瘾于是就到日本创办复权会,还办了报纸《天义报》,主要刊登她认可的一些女权言论和文章。
从何震刊发的文来看,她真真不愧是一代才女,她为女权所做的贡献也不容小觑。
在何震后来发表的《女子复仇论》里,她指出:
民国虽短,故事很多,尤其是那些受传统文化熏陶、同时又受到西方文化深深影响的人,学识渊博,行为率真,奇男怪女不胜枚举。像何震,就是其中之一,既是美女,又是才女,女权主义者,革命者,成为了民国影像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然而,红颜多薄命,这样一位美貌的才女,经过十几年如鲜花一般怒放之后,最后竟一夜之间疯了。
何震,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人,原名何班,出生于书香门第,亦是绝色佳人,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希望折花者自然众多,而其家人的选择和她自己的目标,也自然是风流才子,异秉郎君。
折花之人叫刘师培,江苏仪征人,其父刘贵曾乃清朝官员、学者、文学家,家学深厚。刘师培从小受到严格的学业训练,加上天赋极高,故成名极早,刘师培生于1884年,8岁学《周易》,12岁全部读完四书五经,并开始习诗词歌赋,14岁开始研究《晏子春秋》,19岁中举,这样一种履历,也是一个***。
佳人配才子,才子娶佳人。在长辈的撮合下,这对郎才女貌的新人结为了夫妻,这一年,刘师培21岁,何班18岁。
刘师培不但是一个学问极佳的学者,也是一个思想极活跃的青年,尤其理想抱负远大,自视甚高。但是,刘师培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多变,二是惧内。
刘师培中举之后,随即到北京参加会试,想举进士、中状元,但事与愿违,一试即名落孙山,为此,他对清廷生出怨恨,回家的路上即上书皇帝和主考官,多有不满不敬之词,后又因酒后发狂,惊动官府,受到追捕,只身逃到上海。
之后,刘师培结识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章士钊等清流和革命者,从此思想一新,开始革命。他发表文章排满,参加蔡元培组织的军团教育会和暗杀团,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
刘师培不仅自己革命,还带着妻子何班革命,并把妻子送进蔡元培主持的爱国女学读书,而这个学校的办学初衷竟有“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之条款,可见这是一个培养暗杀女青年的学校,因此何班接受革命思想很深。为了革命,何班改名何震,又写了大量鼓吹革命、鼓吹暗杀的檄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节气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节气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5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