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什么历史***体现道德经,什么历史***体现道德经思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历史事件体现道德经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什么历史事件体现道德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道德经名言的历史典故?
  2. 中国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为老子《道德经》做过注?
  3. 太清宫老子的传说?
  4. 老子以柔克刚的历史典故?

道德经名言的历史典故?

1、玄之又玄

【解释】: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什么历史事件体现道德经,什么历史事件体现道德经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有无相生

【解释】: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阴阳相生的关系

什么历史事件体现道德经,什么历史事件体现道德经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着手。告诉我们做大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

国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老子《道德经》做过注?

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史料有八位皇帝注释过《道德经》。

这其中有四位皇帝的注本已佚失无法考证。注释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四位皇帝。

太清宫老子的传说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向东,被誉为老子故里,它和老君台一起构成了鹿邑老子文化主要内容。

什么历史事件体现道德经,什么历史事件体现道德经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史志记载,165年,汉桓帝刘志派遣中常侍管霸来鹿邑建造了寺庙,名为老子庙。

620年,李渊为了方便自己对天下的统治,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就按照积善行的建议,把老子认为自己的祖宗,在老子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据记载,当时的老子庙规模就如同王宫一样,是李家的皇室家庙。

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且重新建造了“紫极宫”和“太清楼”,将庙名改为“玄元庙”。

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太清宫的规模达到了鼎盛时期,占地近60万平方米。庙内的建筑排列井然有序,太清宫被称为前宫,祭祀老子,洞霄宫称为后宫,供奉着老子的母亲

自从建庙以后,历朝历代都在太清宫立有碑刻,保留下来有20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唐***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和元“太清宫执照碑”“唐***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所刻的碑文是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位于主殿太极殿的东侧,碑高约4米,宽1米,厚0.5米,此碑刻距今大概已经有将近1300年的历史了。碑身四面刻有1122个隶书字体,是唐玄宗对于《道德经》的注释文。石碑左右两侧为文人的题咏。

老子以柔克刚的历史典故?

老子《道德经》讲:“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胜刚强”。木材过于坚硬,就容易折断;军队过于强势和骄傲,就会走向灭亡。柔弱的可以战胜坚强的。

水是自然界中最柔弱的,老子却赞常水,认为上等的善就是像水那样。水不仅有泽被万物而不争利益的德,还非常有智慧,非常善于做事。

以柔克刚的出处是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老子以柔克刚的说法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说的意思是: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什么历史***体现道德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历史***体现道德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