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图书馆里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图书馆里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宣统二年(1910)颁布的《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以***名义颁布的第一部图书馆法。
1915年北洋***教育部颁布《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
1927年大学院公布《图书馆条例》,同年公布《新出图书呈缴条例》。
1930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新出图书呈缴规程》、《图书馆规程》 (对前大学院公布的《图书馆条例》 的修正),1939年教育部公布修正《图书馆规程》。
1940年国民***公布《国立中央图书馆组织条例》。
1941年教育部公布《普及全国图书教育办法》,并于1943年、1944年先后两次修正。
宁波范氏天一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哪一个都可以称得上是***。
1.天一阁:从第一代楼主范钦开始致力于藏书,其后世子孙历时十三代,堪称中国私家书楼藏书史上的***。要知道聚书一时易,传之后世难,一座座曾城风光无限的藏书楼,绝大多数传不过三代五代,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无存了。而范氏天一阁竟然长达十三代之久。这得益于天一阁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要想开阁看书,需经各房一致同意才能打开。相传,嘉靖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一心想要登天一阁看一点书,竟要知府作媒嫁给了范家。可即便如此,钱绣芸一生也未能踏进天一阁藏书楼一步。由此可见它的管理制度之严格。严格到冷酷,但即便如此,当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想要进阁读书时,范氏各房竟然一致同意向这位大学者开放。可见它的严格中也有着温情与对文化的敬意。
2.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从第一代创始人瞿绍基(1772-1836)开始,也是历经五代传承。在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其他藏书楼都有损失,但是铁琴铜剑楼因为瞿秉渊、瞿秉清兄弟的保护得力非但没有损失还趁机大量收购各类藏书。1908年清***新政中想要建立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时想要收购铁琴铜剑楼的藏书,许之“三品京堂”的***和30万银元,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为所动。
3.聊城杨氏海源阁:这是当时北方唯一的大藏书楼,当时的四大藏书楼三个都在江南,唯有杨氏海源阁却在北方。这与他的第二代楼主杨以增在南方为官,以及趁太平天国之乱大收图书有关。海源阁是几家藏书楼中历经劫难最多的,尤其是在清末民初,接连为捻军、八国联军、土匪等数次洗劫,但即便这样,它还是反它的精本保存了下来,后来主要归于国家图书馆,但是也有26种先是被日本人购买,后来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东北之际,将日本藏于大连的珍本运往莫斯科列宁图书馆,至今仍在。
4.归安陆氏皕宋楼:它可以说是几大藏书楼中最为悲剧的一个。皕宋楼最终在1907年被日本三菱财团岩崎弥之助创办的静嘉堂文库以12万元的价格收购,致使典籍流落海外,成为中国学者心中永远的伤痛,也是中国古籍的一大损失。
5.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它的第三代楼主丁丙是个极具***色彩的人物。在太平天国1861年攻战苏州城时,当时在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澜阁竟被士兵随意拿来用于烧火、包东西。在街上买东西的丁丙偶然发现,用来包裹东西的纸竟是带有文澜阁纸的纸张,这才知道文澜阁被太平军占据征用,图书遭受损失。他出钱、出力,冒着生命危险,用半年的时间收购了8689册,占全部文澜阁藏本的四分之一。后来又亲自主持重建文澜阁、修复藏书。不仅如此,同样在太平军战火中损失的丁氏八千卷楼损失殆尽的情况下,他与丁申兄长历时二十年之长,重建八千卷楼并扩建了小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再现丁氏荣光。最后藏书被端方创建的江南图书馆以7万余万元的价格收购,江南图书馆即现在的南京图书馆。
图书馆历史类书籍是指那些涵盖历史***、人物、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图书。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过去的***和人物,以及历史的背景和文化背景。例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全球通史》等都是历史类书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图书馆里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图书馆里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