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100年前真实历史***,100年前真实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00年前真实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100年前真实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历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我想最著名的“以貌取人”的例子,应该就是“以貌取人”这个词语的来源本身吧。

按照《史记·仲尼***列传》中的说法,澹台灭明长相非常丑陋,孔子认为长相如此,才能自然有限,于是并没有很看重他。最后澹台灭明不但在其他诸侯处名声远播,而且率领三百门人***前往楚国,在楚国传播孔子学说,成为儒学南传的重要人物。故此孔子后来感叹,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是因为宰予这个人比较能说会道,结果却“昼寝”,还参与了齐国的田常之乱,气得孔子想跟他断绝师生关系。对比澹台灭明,孔子自愧自己没有足够的识人之明。

100年前真实历史事件,100年前真实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澹台灭明

其实早已经有人把澹台灭明向孔子推荐过。《论语》中记载,孔子***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就曾经问过子游,说你在武城遇到过什么贤人,会跟他一起说点什么私房悄悄话吗?(“汝得人焉耳乎?”)子游说,有位澹台灭明,这个人平时走路都只走大路不走小路,从来没有因为公事以外的事情到我的寝室来过。言下之意,这人行得正,不跟我来套近乎。但是显然孔子见到澹台灭明之后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没有足够重视。

古代来说,以貌取人是非常普遍乃至正常的事情。《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长得像女人一样娇弱,然而却有如此智能,就引用了孔子的以貌取人云云。说白了其实就是张良个子小,今人觉得小个子脑筋灵活,不是傻大个,古人可不这么想。容貌包括身高和体重,具备一副好身材,在先秦两***看来,这就是才能的表现,是为古代的“颜值即正义”。

100年前真实历史事件,100年前真实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良

我国历史上“以貌取人”故事很多,有的流传为经典,有的则被传为笑柄;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著名的一代枭雄曹操不仅给后世留下很多经典战例、脍炙人口的诗词、著名的典故,直到今天我们都广为传颂;尽管是枭雄曹操也有其失算的一面,并且还是因为“以貌取人”而直接导致三国鼎立的格局和“曹操以貌取人失去西川”的遗憾✔

100年前真实历史事件,100年前真实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涿鹿,曹操先后打败北方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马腾韩遂等势力,进而又乘胜追击夺取了当时的四战之地荆州刘备被迫正筹备逃往蜀地投奔蜀地宗亲益州牧刘璋;

此时的曹操正在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时候,难免有些膨胀;在刘璋派“别驾”张松带着礼品和一张极具战略价值的益州 “形势图”(如:蜀地地形、地貌、风土民俗、兵力布防、要塞粮仓等)去向曹操示好,张松本来也是一个才华横溢、放荡不羁、嘴巴刻薄之人,又是小矮个、相貌也不招人待见;到了曹操军营,本想曹操能对他以礼相待,所以也就比较傲慢,谈吐之中还时不时的调侃和讥讽一下曹操;曹操本来就有些膨胀,又看张松“其貌不扬”,哪能会给张松好果子吃,一顿讥讽和贬斥把张松轰跑了;

张松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去,回到益州见到主子刘璋,就说了很多关于曹操怎么贬低刘璋和征讨益州的野心等谗言;刘璋本来就怕曹操攻打益州,情急之下就***取了张松和***的建议,派张松前去请刘备大军入蜀共拒曹操,这就给以后刘备设计夺取益州埋下了伏笔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是三国鼎立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就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曹操以貌取人失去西川”的纠结😖典故!

明英宗朱祁镇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以貌取人的皇帝。他手下好多大臣都是因为长得帅而得到重用的。

朱祁镇偏重北方士人,而不喜欢南方士人,所以在选拔庶吉士的时候,特地嘱咐内阁大臣李贤,一定要多选北方人,但是,总有例外,江西人彭时因为风度仪表俱佳,得到了朱祁镇的偏爱,于是朱祁镇又告诉李贤,南方人“必若时者方可”,虽然朱祁镇不喜欢南方人,但是,只要像彭时一样长得那么帅,,那也行。

另一个因为长得帅而被重用的,就是岳正。岳正“长身美须髯”不仅个子高,而且胡子长得很好看,这在古代绝对是帅哥特征。朱祁镇看见了,“色喜,连称善”,拉着岳正问长问短,然后就把岳正拉近了内阁。

有因为长得帅而得到机会的,当然,也会有因为长得不帅失去机会的。出名的神童张元祯选庶吉士的时候,就因为长得矮小、不好看,差点被刷下来。但是,多亏了李贤老成持重,对同事们说道:“此神童,不可以貌取。”于是派人赶紧把已经送出去的名单追了回来,把张元祯的名字加了上去,这才保举张元祯当上庶吉士。

而因为长得帅而入阁的岳正,很快也遇到了阻碍。岳正才能很高,但为人不拘小节,又一次对着朱祁镇说话,说的口沫横飞,竟然把唾沫喷到了朱祁镇的衣服上,自己还没察觉。朱祁镇很生气,对身边的太监说:“龌龊胡子对我言,指手画脚!”很快,就不再喜欢和岳正说话了。

参与了夺门之变的徐有贞,长得也很丑,而且没有仪态,看到人家摔跤,就“俛首侧项,噱然而笑”,朱祁镇看了也不喜欢,便说道:“徐有贞可惜无福。”朱祁镇自己的颜控属性,决定了不少大臣的升降啊……

说故事前先说两个小段子:

古时候男子上门提亲,若长得好看,姑娘满意,就会一脸娇羞的说:“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如果长得丑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孝敬父母两年”。

古时候英雄救了美女,如果英雄长得帅,美女就会一脸娇羞的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如果不帅就会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来世做牛做马,报此大恩”。

但如果女的好看,英雄就会说:姑娘此话当真?如果女的难看,英雄会说:姑娘万万不可……从古至今,全都是套路……

不论男女,相貌总是很重要的。在先秦时,就已经有了“威仪”一说。推选出的官员,必须看起来有比较唬人。晏子使楚的故事,其实是社会风气的一个明证。齐国大夫晏婴个子矮小,他出使楚国,楚王看不起他,就三次侮辱他。一次故意从大门边开一五尺高的小门(狗洞)让他进入,一次称齐国无人才,派矮子晏婴出使,一次在宴席押来小偷说是“齐人”。晏婴由于说话机智,均巧妙地顶了回去,才让楚王不得不向他道歉,叹道“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到了汉代,崇尚阳刚之美,体貌丰伟、仪容端正是时代要求。魏晋、南北朝时,转为偏好阴柔之美,即奶油小生与娘娘腔的男子颇受欢迎。唐朝确立了“身、言、书、判”的标准,身即身高、容貌,言即谈吐、风仪,但唐朝反而是一个不那么重视容貌的朝代。到了宋朝,对文人要求低,但武官,则一定必须身材魁梧之人。再到明清,文武官员则都必须在容貌上比较出众了。你纵然再有才华,若容貌不佳,甚至身有残疾,那状元、榜眼、探花三甲,一般是轮不到你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00年前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00年前真实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