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李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李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提到权宦,我们总会想到明朝,毕竟诞生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事实上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之祸,比起明朝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等宦官,他们不仅专权横行、无恶不作,甚至明朝宦官做不到的逼宫弑帝他们也是手到擒来,那么唐朝的宦官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呢?两次大事件起到了关键性影响。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叛军直逼长安之际,唐玄宗仓皇出逃,而太子李亨则在宦官李辅国的辅佐下在后方安抚百姓,并在马嵬驿配合禁军将领陈玄礼发动兵变,此后辅佐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唐肃宗李亨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本就生性懦弱,因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将军政大事全部委托于他。
重回长安之后,李辅国已经是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部取决于李辅国,朝臣奏事必须先经过李辅国,官员升降也需要经过李辅国,朝臣想见皇帝更是需要经过李辅国,就连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署名才能施行,大权在握的李辅国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宦官宰相,更是被人以“五郎”尊之,而当时的宰相李揆甚至称李辅国为“五父”。
△李辅国
后来,唐肃宗病重期间,权力欲极重的李辅国和张皇后因为立储之事发生矛盾,结果李辅国战胜张皇后,拥立唐代宗李豫登基为帝。然而唐代宗早已对李辅国干政不满,虽然表面尊其为“尚父”,暗中却一步步瓦解李辅国的势力,最终在宦官程元振的帮助下将其杀死。
高力士,是唐朝“太监界”的第一位网红。
他出版的自传《如何将皇帝伺候舒服》成为皇宫里的畅销出版书籍,被徒子徒孙们奉为经典。在这本书里他详细列举了几点:
急皇帝之所急:如果皇帝想要什么,那就要竭尽全力去做,哪怕是儿媳妇;
想皇帝所未想: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可疑事情,保护皇帝的权利;
做皇帝所未做:如果有威胁到皇帝的东西,哪怕他还没有发现,就必须先除掉威胁。
据高力士说,如果做到这几点,基本就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那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求你,皇帝也会很信任你。
网红嘛,总是一波又一波的换。在安史之乱快要平定的时候,唐玄宗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高力士嘛,呵呵哒。
这时候“太监界”的带头大哥,是李辅国。
这是个不寻常的人物。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充分学习了前辈高力士的畅销书,并且活学活用——建议太子李亨称帝。
李唐皇室出身关陇勋贵集团,所以唐朝的政治格局是,军权基本掌握在关陇勋贵和李唐皇室手上。
唐朝继承隋朝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官员遴选也实行科举制,但在那时科举制还不是官员的主要来源,士族、关陇勋贵和皇室依然是朝廷官员的主要来源。科举制在隋唐虽然不是文官主要来源,即便走科举道路,士子们登科依然受***贵族们影响,但它最大的影响是破除了士族们垄断仕途控制舆论。所以隋唐的士族没有魏晋南北朝时代那么大的声威,他们在朝廷的势力也大不如前。
起来讲,唐朝初年关陇勋贵和皇室掌握军权,士族、关陇勋贵、皇室成员和科举士子们掌握***,这时真没宦官们什么事。
理论上,宦官作为皇帝的近侍是没有权力的,但是由于他们服务皇帝,离最高权力最近,却又能狐***虎威,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如朝局动荡不安外廷权力式微或又武人叛乱等,皇帝缺乏安全感只能相信身边宦官,宦官没有后代,皇帝不怕宦官篡权改朝换代,所以不断给宦官赋权,最后被宦官操纵。
这个政治格局环境是怎么变化的呢?
首先,唐高宗与武则天为掌握唐朝最高权力,通过废立皇后***,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陇元勋贬黜,沉重打击了贵族集团。
第二、武则天女主临朝,引发李唐宗室不满。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引发徐敬业等人造反,但很快被平定。
686年武则天设立铜匦鼓励告奸,同年安南王李颖等宗室12人被诬告诛杀,同年前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被诬告诛杀。688年,不想坐以待毙的宗室成员纷纷起兵造反,但因实力不够都被扑灭,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葵、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等李唐宗室子弟被屠戮殆尽,剩下的一些幼弱子弟也被流放岭南。
第三、唐玄宗经历了夺嫡之争,开始限制宗室子弟权力,同时他跟武后一样大量启用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使得皇权开始集中起来。皇权越集中,越有利于宦官操弄权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宗室、士族门阀实力强大,宦官根本不可能操纵权力。
梦幻盛唐与不屈刚明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两大盛世,这两个王朝一个代表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一个代表了***王朝最后的风骨,还有就是同样的宦官乱政,只不过区别在于,明朝的宦官一直是皇权依附品,唐朝的宦官最初也是皇权依附品,但是后来却是脱轨严重,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甚至成为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势力,可以随意废立至高无上的皇帝。
下面我们来重温一下唐朝宦官逆袭史。
唐初时期,或许高祖太宗有感于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或许他们压根就不相信这些身体不全之人,总之那时的太监只是单纯的太监,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属于仆人一类。
唐太宗后,随着李唐政治的诡异多变,高宗李治与女帝武则天先后登场,中宗的被废和复立,庙堂之上充满了不稳定性,***屡屡发生,宦官权力也跟着增高,至唐玄宗时期,宦官高力士在唐玄宗冲向皇位的路上出力颇多,被玄宗重用,掌控大权开始兴风作浪。
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虽然位高权重,但还是属于皇权依附品范围,宦官真正大权在握是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时期的宦官李辅国,可能是因为唐玄宗太过重用边关节度使还有帝国文臣集团的不作为,肃宗对于这些人极度不相信,反而相信身边宦官,李辅国因拥立有功更是被屡屡升迁,成为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更要命的是李辅国还掌握了兵权,正所谓“枪杆子里出***”,宦官掌兵权其性质不言而喻。
唐肃宗时期不只是李辅国掌有兵权,宦官鱼朝恩也掌有兵权,鱼朝恩在唐代宗时掌控了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对外行讨伐之事的神策军,宦官权力更进一步,鱼朝恩死后,神策军十几年时间都是本部将领统领,宦官势力暂时被压制。
唐德宗时期,发生了“泾卒之变”,德宗狼狈出奔,事后德宗认为文武臣僚都不可信赖,于是重用宦官,以宦官统领神策军,贞元十二年,随着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而定型宦官掌神策军例。
随着宦官逐渐掌控守卫京师的神策军兵权,加之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林立,外部藩镇各怀鬼胎,拱卫中央朝廷更是无从说起,宦官在中央朝廷一家独大,废立皇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李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李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