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魏县人物传记,魏县人物传记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魏县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魏县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李密功劳盖世,投靠唐高祖李渊后,为何被杀?

李密功劳盖世,投靠唐高祖李渊后,为何被杀?

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却也陷入腹背受敌局面,邙山之战败给了王世充,走投无路之下便投奔长安李渊,“从入关者尚二万人,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封邢国公,还以弟弟称呼他,又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一段日子后待遇渐薄,官位有虚名无实权,还受到官员索贿,李密开始不满。


瓦岗还剩有重镇黎阳,由徐世勣徐茂功据守,李渊派人招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徐世勣说,这里的人民土地,原属魏公李密所有,我无权做主献地邀功。于是仔细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上报给李密,让李密自己献给朝廷。李渊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欣赏徐世勣,赐姓李。又见洛阳王世充势大,便让李密带领王伯当等旧部前往黎阳聚拢原瓦岗人马,筹划对付王世充。李密一众走到半路,李渊突然反悔,派使者下诏召回。

魏县人物传记,魏县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密也是北周八柱国后人,关陇集团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受到隋朝大佬宇文述杨素看重,连隋炀帝杨广也对他侧目相看,后来助杨玄感起兵,兵败逃亡投奔瓦岗,成为瓦岗首领,把名不见经传的瓦岗军发展成为最强大的义军,转战各地,兵威极盛,正如老对手王世充对他的评价“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文韬武略,谋事辩才,都出类拔萃。李密一时失败降唐,猛虎虽服雄风犹在,不会久居人下。一旦让李密聚拢旧部,如果击败王世充,李唐又多一支劲敌,对李唐来说是一宗几乎必然亏本的生意,所以李渊急忙召回李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君疑臣死,李渊中途召回的举动,让熟读史书的李密大为恐惧,不听王伯当劝阻决定叛乱,攻破附近县城后装备手下,逃入熊耳山欲伺机而动。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消息,便率兵埋伏在李密退兵必经之路,619年1月,李密中伏,一众被盛彦师全部杀死,首级传回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瓦岗余部。徐世勣献城投降,并收葬李密尸首。

一种李姓,两种命运。

魏县人物传记,魏县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渊和李密,隋末两个同姓人的逐鹿心路与人生命运。

李密是在瓦岗寨失败,受王世充威胁,极其无奈的情况下投靠的李渊。李渊是在不接受也得接受的情况下接受了李密,毕竟李密也是北朝亲贵,名门子弟,关系网极其复杂。不过,虽然李密对大唐建立基本没有什么贡献,但是带来了团队,手下的将领先后追随投靠加盟,如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等人,对李渊来说也是一个不坏的事情。同时代评价他:

密谋无不中,量无不容。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

魏县人物传记,魏县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渊能够收留他,第一,在于李密的家族也是四世三公,北朝大族,显贵一时,曾祖父李弼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和太师,颇具号召力。第二,李密在十八路反王中确实有实力,屡败隋军,大挫宇文化及,威震天下,逐鹿中原,任其蹦哒不如趁势安抚。第三,李渊当时还不愿意拒贤,想落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让群雄来投靠,不过是把他当作一个花瓶罢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反复无常的小人,只有不愿意认命的野心家。

一山难容二虎,李密这种出身的人注定是不会安分守己的。

李密年轻时期就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和越国公杨素谈笑风生,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壮大瓦岗又惨败投降后,也素有不满。

李渊对他的策略是,尽量不用也必须得防,当个花瓶是最优选择。即使李渊把表妹独孤氏嫁给了他,又是糖衣炮弹,又是大棒加金钱,封为光禄卿和世袭邢国公,看似很风光。然而,李密终究不甘居于人下,还是决心再次反了。

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远去了,枭雄大部分都是悲剧的。

李密是自己作死的,但是他又不得不作死。结局当然是悲剧的,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传首长安,一代枭雄的人生落下帷幕。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其实李密对于大唐朝并没有什么功劳,就算有功劳,也不是李密为***朝主动贡献的。

李密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祖上是八柱国之一,论家族地位,跟李渊也差不了多少。

在隋末年间,李密跟杨素家族关系好,在杨素之子杨玄感起义时,他是杨玄感的参谋。曾经贡献了三计,上计是阻击从辽东往回赶的杨广,使杨广没有退路;中计,夺取长安,下计夺取洛阳。

杨玄感弃上、中计不用,偏偏选择下计,最终因围攻洛阳失利而兵败身死。

其后,李密就成为了逃亡犯,走投无路之下上了瓦岗,因为善于谋略,又有号召力,很快成为瓦岗的头目。

在演义中,李密常常被塑造成了一个傀儡,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他是反隋武装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

只是他的位置比较尴尬,他主攻洛阳一带,东边受到王世充的进攻,而等李渊起事,从进入长安后,西部也受敌。

此时李渊也面对武威军阀薛举、刘武周等人的威胁。于是,两人心照不宣讲和,各自对付自己的对手。

不同的是,李渊平定了西边以及北边的威胁,成为了胜出者,而李密则败给了王世充,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李渊。

说李密功高盖世就有些夸大了,不过说李密在“反隋抵王”时劳苦功高我认为还是比较得当的。李密被唐高祖李渊所杀其实很简单,熟悉隋唐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密被杀的最大原因就是曾起兵叛唐,试图趁初唐国基未温而像当初反隋一样来扼杀掉初唐,不过李密棋着此招却是“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很快便兵败被杀。如果当初李密在归顺唐朝之后,能够安安稳稳地居于唐王朝之下,不追求功名利禄的话,那么凭借李密起兵反隋、平定王世充等奇功,其实李密是完全可以安度余生的,不过毕竟人家李密曾经也是天下的一方诸侯,如今屈居于李渊麾下,李渊还不好脸相待,李密自然而然也就不太乐意了。

第一阶段:杨玄感叛乱,李密叛逃

公元613年,正值隋炀帝二次东征高句丽时期,当时身为礼部尚书的杨玄感于黎阳举兵反隋,李密曾经和杨玄感是同窗好友,此次兵变,李密则是杨玄感叛军的军师。当时李密曾为杨玄感献计三策,但是杨玄感刚愎自用,之时***纳了李密一策,随后兵败被隋炀帝斩杀。杨玄感兵败被杀,那么身为叛军二号人物的李密自然也逃脱不了干系。于是走投无路的李密只能逃亡至当时闻名国内的瓦岗寨。因为李密足智多谋,所以说李密很快便于瓦岗寨中出类拔萃,见此情景,翟让原本愿将寨主之位禅予李密,但是李密此人心狠手辣,便除之以后快。由李密统帅下的瓦岗军,在之后的反隋以及抵抗洛阳王世充的过程中,俨然成为了天下最为强悍的部队之一。

第二阶段:李密毕生之功权当是给李渊做了嫁衣

宇文化及在逼死隋炀帝后,便自称皇帝。与此同时,经过数年的征战四方,李密的瓦岗军已经由原来的不足5万发展到如今的30万军队了。隋炀帝死后,李密并未停止征战的脚步,于是便同时同宇文化及、王世充和隋朝余孽三方势力共同作战,前期的李密凭借着手下的猛将如云和他的30万瓦岗军势如破竹,不过后期因为李密个人的失算和李渊的攻取长安,李密便深深意识到如果再坚持同多方势力争斗下去,必然会完全损耗自己实力。果不其然,李密在其后的战争中便节节败退,30万众只剩下了不足2万余人。

第三阶段:李密降唐,兵败被杀

在与王世充的一次战斗中,李密大败,于是便带着残存的2万人投靠李唐。李密在降唐后,虽然说是后世无忧无虑了,但是李渊对待李密早已不像之前李密是反隋盟主那样客套,李渊愈发疏远李密,李密将这一切都看在心里。后来李渊让李密重回瓦岗去联系招揽自己之前的旧部人马,并且让他经营洛阳。李渊的这一行为更是让心性多疑的李密疑惑重重,不过李密总算是可以离开李渊了公元619年,李密在李渊的猜忌之下起兵叛唐。同年,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县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魏县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