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商周时各帝王历史***简介,商周时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周时各帝王历史事件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商周时各帝王历史事件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商周共多少代帝王?
  2. 简述夏商周到清朝政治的演变?
  3. 西汉分封诸王后发生了七国叛变,朝廷最终又是如何平叛七国的呢?

商周共多少代帝王?

王朝共传30个王,但却只经历17代,这是因为其王位传承存在着大量的兄终弟及,直到武丁以后,父死子继才逐渐成为商王朝的唯一继承制度,但此时的商王朝已经行将覆灭。

因为成汤之子太丁未登位即亡,但他却享有着与先王一样的祭祀地位,所以《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商王世系有31王。

商周时各帝王历史事件简介,商周时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述夏商周到清朝政治的演变?

一、君权不断提高,相权不断下降. 二、中央权力不断集中,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三、政治中心不断东移. 君权,从氏族长老众人合议——家天下——再到皇帝制度——再到皇帝亲自任命官员——“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朕即国家”——“万人之上”. 相权,长老,祭师——国相(国相的权力很大)——三公——郡国相(西汉时期)——三省六部(其实是削减相权)——废除丞相,改设内阁——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 中央与地方,商周时,天子+诸侯,——废诸侯,设立州县——由皇帝亲任州牧,刺史——宋朝收兵权——元朝设行省——明朝设三司,清朝根大枝细. 政治中心东移,镐京——咸阳——西安——洛阳——许昌——建业——汴京——北京.

西汉分封诸王后发生七国叛变,朝廷最终又是如何平叛七国的呢?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画了一副人物关系图,其中***部分是叛乱的七国,关系图如下:

从图中我们看出来,叛乱的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商周时各帝王历史事件简介,商周时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吴王刘濞跟汉文帝刘恒、齐王刘肥、赵王刘友、楚夷王刘郢是叔伯兄弟,而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跟汉景帝刘启是叔伯兄弟。

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七国之乱是怎么产生的。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以来至清朝灭亡,有三个朝代时代潮流而上,恢复了分封制,分别是:汉朝、晋朝、明朝。其出事率百分之百,汉朝有“七国之乱”,晋朝有“八王之乱”,而明朝有“靖难之役”。

商周时各帝王历史事件简介,商周时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邦经历了秦末战争,他认为,秦朝之所以那么快亡国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搞分封,国难当头之际,靠他人靠不住,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帮自家人,“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刘邦搞的分封,区别商周之时的分封,他只分封同姓王,像自己儿子、兄弟、侄子这些人都可以封王,而像建国功臣、妹夫这些外姓人,一律不能分封,“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所以,刘邦把自己的庶长子刘肥分封到山东做齐王,统辖七十三城,是当时最大诸侯王;把自己的第六个儿子刘友封为淮阳王,后吕后毒杀了刘如意,改其为赵王;把自己侄子刘濞(刘邦二哥的儿子)封为吴王;把自己的弟弟刘交封为楚王(刘戊是继承的王位)。

这些分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可以自己铸钱及煮海为盐,其结果是,有的诸侯王就特别有钱,势力越来越大,当然,也有很穷的诸侯王,比如,汉文帝登基之前为代王,还经常要挖野菜度日。

相当初,刘濞年仅二十岁的时候,曾大败英布军队,勇猛彪悍,令刘邦都刮目相看。刘邦担心吴地会稽人轻佻强悍,没有勇猛雄壮的王来镇服他们不行。而自己的儿子还年幼,因此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刘邦召见他,看他有反骨,说:“大汉五十年后,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谨慎一点,不要造反。”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由于刘濞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晁错像

汉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景帝***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

但杀死晁错并没有让七国军队停下进攻的步伐,七国联军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于是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分庭抗礼,拒见袁盎。汉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击败吴楚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梁王刘武向朝廷告急,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势大,正面决战难以取胜,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屯兵于梁国以北的昌邑(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汉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梁王于是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持。

周亚夫行军路线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能够得以快速平息,其中梁国军民的誓死坚守以及大将周亚夫的善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七国之乱发生于公元前154年,由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的造反!此时,正是汉景帝执政。

晁错是谁?为什么要诛晁错?

晁错是当时汉景帝身边的一位得力干将,在汉景帝上位之后,正是晁错献出的削藩之计,意图削弱各诸侯王的实力!

其实对于吴王刘濞的造反之举,汉景帝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还得追朔到汉景帝登基之前。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与刘濞的儿子刘贤一起下棋,下棋的过程中两起了冲突,并意外地导致刘贤死亡!!

由于凶手是当今太子,所以吴王刘濞也没法追究其责任!!然而,杀子之仇终究是不共戴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周时各帝王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周时各帝王历史***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