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今交流的历史事件及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今交流的历史事件及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秦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立了“九原郡”,为防止匈奴南下,将战国时期秦燕赵三国原有的长城修整增补,成就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防御工事;
2.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在岭南设郡南海、桂林、象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统一过程中修“灵渠”;
3.将西南夷纳入版图中,开辟五尺道,定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版图的开始;
4.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1.秦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立了“九原郡”,为防止匈奴南下,将战国时期秦燕赵三国原有的长城修整增补,成就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防御工事;
2.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在岭南设郡南海、桂林、象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统一过程中修“灵渠”;
3.将西南夷纳入版图中,开辟五尺道,定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版图的开始;
4.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日本由绳文文化向着弥生文化转型,出现了贫富差别、身份等级和阶级分化,之后开始在一些地区发展出小规模的村落国家。
这期间,也正是中国的两汉时期。《汉书》里记载,“乐浪海中由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说明,当时的日本已经开始与中国汉王朝建立联系——虽然路途遥远,跨越海峡又危机重重,但是当时日本的诸多小国仍然不惜冒着重重危险,派遣使者到今天朝鲜平壤附近的乐浪郡献礼,换取赏赐后再返回。
《后汉书》单独为倭人立传。据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在洛阳接见了来自倭的“奴”国使者,并授予其印绶。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证明了《后汉书》的记载无误。
但在两汉时期,中日交往是相当松散的,甚至可以说仅仅是形式上的,虽然我们无法排除这期间两国民间或许存在更为紧密的经贸和文化往来。古代日本开始被列入中国中原王朝的政治大事,出现在东汉结束以后的三国并立时期。
公元238年,魏国皇帝曹睿下旨司马懿率军讨伐盘踞在辽东的军阀公孙渊,并很快击溃后者,重新将辽东及今天的朝鲜半岛大部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统治。次年,日本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进贡。这两起***究竟有什么关联?
日本著名中国史学者藤家礼之助(1928-2010)生前曾长期出任东汉大学文学部教授,其所著的《中日交流两千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9年7月出版)一书指出,邪马台国在公元238年前曾长期向公孙氏地方***进贡,此举旨在维持包括邪马台国在内的日本列岛、朝鲜半岛政治秩序的相对稳定,避免邪马台国成为公孙氏讨伐扩张的对象。书中指出,公孙氏设置带方郡并在朝鲜半岛南部发挥影响力,这使得邪马台国感受到了威胁,所以以从属的姿态同它往来。而当曹魏***灭掉公孙氏后,“倭”就摇身一变,马上向更强者表示忠诚,寻求谅解(“倭”国此前向中原王朝进贡求封,而后将保护者转变成公孙氏,这完全可能成为曹魏王朝的讨伐借口)。
①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
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传入西方, 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传入中国);
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汉代城市有古 罗马魔术艺人表演、唐朝盛行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游戏);
④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⑤是联结中国同亚洲、欧洲、北非各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今交流的历史***及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今交流的历史***及意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