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史》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史》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史》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另有目录四卷。该书取材于《明实录》《大明会典》、档册、邸报,以及文集、奏议、稗史、方志、传记等有关著述和材料,由于有著名史家万斯同等的整理和考订,该书体例严谨,叙事清晰,编排得当,文字简明,引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明史》体例多有不同于前代正史或其他史书者。建文、景泰两朝均列为本纪,不同于《明实录》的附录形式;《历志》中的图表,简便易明,为过去所未有;《艺文志》只记述明代著述,不同于前代正史中的《艺文志》。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5月29日),字惟中,号介溪,别号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嘉靖年间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少年天才:
成化十六年,严嵩生于分宜县,当时严家家道中落,很难维持生计,经常需要依靠娘家接济。当严嵩八岁后,他就由于其聪慧才智得到了分宜县知县莫立之的重视,莫立之将他安排进县学,并免除了所有的学费。严嵩自幼聪颖好学,悟性很高。后又有江西提学使经过分宜,面试严嵩后将严嵩进补为廪膳生。后在十岁时县试拔擢超群,十九岁中举。
入仕:
严嵩在二十五岁时,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当他正怀着壮志雄心,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退官的十年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严嵩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是个愤青。
他22岁中进士,这一年,明孝宗驾崩,明武宗即位。年轻的严嵩按惯例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两年后授翰林院编修。
那时候的严分宜一身正气,满腔热血,不屑与武宗朝赫赫有名的“八虎”为伍,因此在朝廷混得不太好,处处被排挤,也没有什么组织靠山,无奈之下借给父母丁忧的名义干脆回到老家躲了起来,而这一躲就是十年。
十年之后,严嵩回到京城,物是人非,首辅李东阳去世,杨一清致仕途,接替杨一清的是执掌礼部的蒋冕。蒋冕对才华的年轻人都很乐意提携,大概是他的荐拔,严嵩顺利回到了翰林院,担任侍讲的职位。一年以后,就被安排到南京翰林院担任掌院。
然而估计是到变相分配到南京养老后,严嵩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三十几岁的样子,居然还混得马马虎虎,于是他学会了钻营。
而严嵩开始转变的契机,始于嘉靖七年,杨廷和在“大礼仪”之争中全面落败,被迫致仕,嘉靖完全掌握了朝政,接替杨廷和的内阁首辅张璁是嘉靖的马屁精。在张璁的任上,严嵩当上了礼部右侍郎,由此开始,严嵩引起了嘉靖皇帝的注意。
嘉靖是名店出了名的修仙皇帝,而修仙修道里有一种专门跟天神们沟通的仪式,仪式中需要“青词”这种文字作为沟通的载体,而嘉靖忙不过来的时候,就需要大臣们来代劳,这方面有两个人是个中好手,一个是严嵩,另外一个是对这个时期极其反感的夏言。本来嘉靖一直都是让夏言来写,但是夏言不待见这份工作,就丢给了严嵩。
如此严嵩走上了宠臣之路,他日日学习写青词的时候,认真研究嘉靖的心理,挤掉了夏言,走上了首辅之路。
严嵩的“奸”应该分给老板嘉靖一半!
严嵩(1480—1569),明朝奸臣,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1505年进士,被授编修。因权奸刘瑾当政,他便因病归乡隐居,写了大量诗文,名声很高。10年后,他被召回朝,任国子监祭酒。他抓住世宗让他去湖广祭告皇父的机会,大讲祥瑞,请奏撰文刻石,深得世宗欢心。由于会阿谀奉承,世宗又相继任他为南京礼部、吏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以六十二岁高龄,得为首辅。
这段简介充分讲解了一个愤青到浊流的转变!然而要了解严嵩怎么把持朝政,则要从他的大老板嘉靖开始!
在嘉靖后期,这位藩王入主大位的皇帝崇尚道教,沉迷于炼丹求长生,严嵩则投其所好,写青词(给鬼神看的)陪着皇帝跳大神,深得皇帝的喜爱,“非嵩无当帝意者”
自此,严嵩开始在朝中大肆培养自己的势力,哪怕是为国家建立功勋的武将,只要得罪严嵩,就会落得悲惨下场!掌握大权的严嵩此时也在卖官鬻爵,并且各地官员必须要多多孝敬,严嵩由此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也大开贪腐之风气。“自古风俗之坏,未有甚于今日者。盖嵩好利,天下皆尚贪;嵩好谀,天下皆尚谄。源源弗洁,流何以澄”。此外,严嵩害怕武将地位的提升会影响到他的利益,便反对很多军事行动,并借天灾之际宣传所谓的“佳兵不祥”,并排挤用兵的武将,导致明朝军力下降。在“庚戌之变”中,俺答率军逼近北京,严嵩仍然忙于撰写青词,对于俺答来犯,则说是“此抢食贼耳,又何足患”。并且,严家的势力愈加强盛,连裕王朱载垕都曾给严嵩的儿子严世蕃送礼。
其实严嵩的权力只是来源于皇帝而已,严嵩还算的上是一个背锅侠,而且他劣迹斑斑,嘉靖一心修玄犯下了错,严嵩会心甘情愿的给嘉靖背锅,且天下人只会觉得这是奸臣严嵩的错!这才是严嵩能把持朝政二十年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就像现在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他把领导伺候的舒舒服服,领导用起他得心应手。领导的爱好他不仅了解,还去钻研,总能跟领导保持共同话题。不管其他的人再怎么说这人不好,领导也不会觉得这人不好。或者说这人好不好,领导并不关心,只要他把领导伺候好了,领导怎么会想杀他?
最后,这种奸臣只为媚上欺下,不理百姓水火,与国不利,***得而诛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史》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史》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