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汝昌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周汝昌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乾隆娣用“和而不同”、“舍本逐末”二词来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方***。
1921年胡适先生出版《红楼梦考证》,1953年周汝昌先生发表《红楼梦新证》,两部红学论著在方***上都是考证。这是“和”。胡先生是红学研究“考证派”宗师,周先生承其衣钵,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说“科考”到极至。早在1948年周汝昌先生发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时,胡适先生就写信给周汝昌先生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二者的分歧已经开始了。但是为了鼓励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考证,胡适先生把自己珍藏的“海内孤品”《甲戌本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郑重借给周汝昌先生做研究参考。
乾隆娣以为,对《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卒年代等做考证是必要的。不了解时代背景,不了解创作动机等很难准确地解读作品本身。但是过度地考证,甚至抛开《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文学属性而做历史地解读,乾隆娣窃以为是“舍本逐末”了。[来看我]
其实,胡适和周汝昌根本就不懂《红楼梦》!
胡适的考证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曹雪芹是在20岁左右开始写《红楼梦》。周汝昌的考证,他认为曹雪芹是在1724年生,(甲戌本于1754年发表,写了10年,那么理应在1744年左右开始写)从而推断作者也是在22岁左右写《红楼梦》的!若按胡适的考证,曹雪芹是在1735年前后开始写《红楼梦》的。那么周汝昌考证的这个“曹雪芹”,在1735年此时应该才11岁,这是非常荒唐的。曹雪芹和周汝昌之间,必有一个是满嘴跑火车之徒,或者干脆两个都是。
“曹雪芹,乃江宁曹家子孙”的这一断论,根本就不成立,不屑一驳!请拿出曹雪芹的证据,不是曹寅的证据。所以《红楼梦考证》和《红楼梦新证》不屑一看,不屑一驳!既然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曹雪芹”和“江宁曹家”之间有血缘关系,那么这
个“曹雪芹”就必须立即跟“江宁曹家”划清界线!
世上还是有正直的人。这是胥惠民先生对周汝昌的评价:“对曹雪芹的原文乱加改动,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是新红学派中毒害青年的人物之一”。周汝昌靠〈红楼梦〉混了一辈子,一会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一会说脂砚斋就是曹雪芹老婆。他的胡说八道迷惑了不少读者。这种〈红楼梦〉专家有屁用?
胡适的“胡说”时代早已终结!只有和江宁曹家彻底决裂,才能真正走上红学的正轨。如果还执迷不悟,到头来必然还是破绽百出、白白浪费精力。只因真的***不了,***的也真不了。一顶破草帽,盖来盖去,也不可能盖住所有的漏洞!
红楼梦三大铁证,分别是乾隆的“清二十五宝”和大观园就是“圆明园”、“乾隆儿子的名字”三大完整证据链。“只有真金才是不怕火的”!红楼梦作者是康熙之孙!胤禵之子:爱新觉罗·弘暟!1759年1月28日 乾隆23年戊寅12月30辰时。(死于壬午日除夕。)红楼梦作者弘暟泪尽逝世,终年52岁。乾隆亲堂弟!
首先我要请看到我文章的人多海涵。本人学疏,纯粹的表达自己的愚见。同时也希望有相同爱好的同仁们批评斧正。
胡适和周汝昌都是红学大家。应该说各有着重。还真不是我这样的人应该评论的。因为咱真的不够资格。所以评论也是为了完成头条布置的作业。下面是我的回答:
我觉得胡适先生研究红学更接近于研究红楼梦出台的历史`背景`事件。而周汝昌先生则更侧重于研究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我个人更倾向于周汝昌先生。一部好书(小说)的创作无论如何都会脱离一部分现实而加入艺术创作,否则就不是***而是历史。对文学的评价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它的价值而不是去刨根书的作者和历史事件。我觉得这本身就脱离了研究红学的方向。确切的说也根本没意义。纠结于书中之外的故事,纯粹是闲的。
考证***,是胡适整理国故的重要事业。胡适考证《红楼梦》,费尽了心力,1921年,他以《红楼梦考证》一文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时代,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传”结论。在胡适引领下,1922年,其***俞平伯完成《红楼梦辩》的学术名著,终于形成了以胡适为开山祖师的“新红学”。“新红学”以可靠材料推翻了旧红学一百多年来所谓“明珠家事说”、“排满说”等学说。周汝昌,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称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的红学研究,直接与胡适有关。1947年,周汝昌就读燕京大学,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在亚东版《红楼梦》卷首读到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和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来信嘱托周汝昌到燕大图书馆查证。周汝昌查遍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遂将这一发现挥笔成文,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给周汝昌,自此,胡适与周汝昌书信不断,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了精神上的忘年交。胡适曾给他7封书信,除1封遗失外,另外6封都在前几年公之于众。除周汝昌外,作家刘心武2005年应约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台湾学者蒋勋讲红楼,厚厚8大本,均受胡适考证派的影响。《红楼梦考证》影响巨大,思想可以争辩,意义难以抹杀。
胡适算开个新头儿,大胆***设。周汝昌才是系统研究。
红学研究第一人,
笔耕不辍六十春。
痴迷傻劲凭谁比,
意重情深曹雪芹。
梦里瞽聋永不悔,
红楼新证里程文。
明年再祭肮脏汉,
有幸相逢诉魄魂。
周先生2013年去世,恰逢曹雪芹去世250年。文天祥有诗句“肮脏到底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历史上没有贾宝玉,他只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虚构。但也应该看到,《红楼梦》里大部分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比如林黛玉、凤姐、贾政、李夫人、贾母等。毫无疑问,作为主角的贾宝玉也是有原型的,那主要就是作者自己!
我们知道,曹雪芹生于江宁织造府中,在江南度过了13年岁月,雍正六年抄家后才回到北京。他的整个童年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关健过程,所以,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刻骨铭心,才写这样一部***作为寄托!换言之,倘若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曹雪芹是绝对写不出《红楼梦》来的!
另外,作为***中的人物,贾宝玉的原型也并非一人。比如他的叔叔曹頫,在看过《红楼梦》后忽然感到很愤怒,觉得贾宝玉是在影射他,但随即他就想明白,这是作者和他小时候都曾经历过的事情!因为对于满洲八旗子弟来说,他们生活的普遍形态就是如此!由此也可以看出,《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意味是多么强烈!
贾宝玉的原型历来是红学家们争论的对象,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是曹雪芹本人,红学界认为即曹雪芹自己;二是曹雪芹的叔辈人;三是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胡适、周汝昌等人都认为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原型。是因为包括“作者自云”在内的《红楼梦》文本确实有自传性质,脂批在直言“据余说,却大有考证”之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红楼故事和曹家故事的关联,基于此,红学界一直都有“曹贾互证”之说,即书中的贾家就是现实中曹雪芹的曹家,而书中的贾宝玉正是曹雪芹本人。
曹雪芹出生于富贵之家,这与贾宝玉有相似之处。曹雪芹有一表妹,二人两小无猜,最终也未能走到一起。这与宝黛恋也有关联。由此可见,贾宝玉身上确实有曹雪芹的影子。
但有“研究《红楼梦》续书第一人”之称的清朝人裕瑞,早已明确说过:曹雪芹并不是贾宝玉的原型,“宝玉系雪芹叔辈”—曹頫。曹頫是曹寅嗣子,曹雪芹的叔父,自幼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中长大,在十二三岁时诗才出名,但也桀骜不驯。当年曹頫补江宁织造之缺,却因管理不善而致亏空无法弥补,雍正时因罪入狱被抄家,乾隆上台后被赦罪,后出家。因脂批中有 “狱神庙慰宝玉”之文,红学界公认贾宝玉坐过牢。
另外,曹頫和宝玉都有一个身为一品夫人的奶奶,都有一个早逝的哥哥,都有两个做王妃的姊妹,都有一个遗腹子的侄子,年少时都桀骜不驯,二者最后都当了和尚。这种种巧合,似乎向我们证明了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頫。
也有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纳兰性德。纳兰的父亲是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纳兰性德淡泊名利,一生重情重义。纳兰二十岁时,娶了两广总督之女卢氏为妻,夫妻双方感情笃深,可惜三年后卢氏因难产去世。之后与江南才女沈宛相识,互付痴心,却在“满汉不通婚”的规矩下无法成亲。
综上,在众说纷纭中,我是倾向第一种之说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当然有很多曹雪芹经历的成分,应该说作家塑造一个人物很难凭空捏造,特别是《红楼梦》一定是作者在生活中经历过,要不然很难让人信服。不过历史资料中曹雪芹的种种经历的确和宝玉很像,他如果不是生在大富大贵之家,并且经历了家道的败落和事态炎凉,不可能写出宝玉那样的生活,而他如果没有那些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思想,肯定也写不出这样博爱又善感的宝玉,所以宝玉应该是有曹雪芹的灵魂(本篇作者: 特邀嘉宾 -丽华心语)。
这提问应该是:如果有,他的原型是谁,对吗?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本是女娲娘娘补天时剩余的一块石头,经过日月精华自经锻炼之后,有了灵性,觉得别的石头都用来补了天,唯独自己无用,被抛在了山野,恼恨自己没有作为。因羡慕人间荣华富贵,愿下凡间投胎转世。天上的两神仙告诫他:"人间虽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就是不能长久!人活不过百余年,还要经历人世间的各种坎坷,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只是这石头铁了心,两神仙只好遂其所愿。
投胎后的贾宝玉,大观园的优雅环境,公子哥的优越条件使他享尽了奢华。但随着大姐元春的倒号,呼啦啦大厦倾,大观园遭遇了灭顶之灾,"树倒猢狲散",使贾宝玉领略了什么是悲苦凄凉,无可奈何。
《红楼梦》是曹雪芹根据自己家的身世,用梦幻手法撰写的,里边的人物故事有的有原型,有的并没有原型。设计贾宝玉作为书中的灵魂人物,主要是为了诠释皆虚幻,福祸无常。现实中其实并没有贾宝玉这么个原型人物作依照。
从贾宝玉身上,可以透出三点信息:
一、贾宝玉的元神(魂魄)来自于女娲娘娘补天的原石成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汝昌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汝昌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