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晓庄十英烈是哪个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晓庄十英烈是哪个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南京市北郊晓庄有座不高的山被称作劳山。劳山的脚下有座行知园,顾名思义,便是为纪念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学者陶行知而修建的,陶行知的墓就建在该园内。这座园子同时也位于金陵科技学院幕府校区内。
顺着金科南门径直走去,就可以看到 行知园的大门,门左是***题的“行知园“三个字,门右侧是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手迹,这十二个字也 为这位老学者的一生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陶行知先生最早注意乡村教育问题,1927年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为晓庄学校。1946年7月25日上午, 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患脑溢血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园内主要景点有陶行知纪念馆、晓庄烈士纪念碑以及行 知亭、英烈亭、成人纪念林等。我们顺着园内左边的一条小路走去,一路上弯弯折折,却有种曲径通幽之感。四周尽是茂密的草木,大树已将上方的天空遮挡,稀疏光影里,仿佛吸尽了大自然的灵秀之气。在这片密林深处,一块石碑上清晰地刻着 “陶行知墓”,原来陶行知先生就长眠于这片沃土之下。
碑旁是一座牌坊,面朝东南方,立于1946年12月,高5米,宽4米,坊额刻有陶行知手迹:“爱满天下”;坊柱联语为郭沫若书写的陶行知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牌 坊后为墓碑,碑高2米,上刻沈钧儒题字——“陶行知先生之墓”。碑前经常摆放着鲜花和花篮,可见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该墓在解放之后,***也对其进行了多次整修和绿化,以供后人凭 吊。“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行知先生伟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与这片厚土 一同长存,值得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孝庄太后,也就是孝庄文,原名博尔吉吉特氏布木布泰,这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代贤后,长期被世人推崇。如果评论孝庄文皇后对清朝的贡献,我个人总结为以下三点,并做详细说明:
一、从她的出身上说。
孝庄太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草原,正儿八经的蒙古公主,之后便嫁给了清朝的开国之君皇太极(与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有所区别)。这次婚姻本身就对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那就是满蒙之间的政治联姻。虽然清朝在末年有诸多屈辱的条约,为人所不齿,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的是,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确实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好的。尤其是在处理与蒙古贵族之间的关系,***用了满蒙联姻,将蒙古族成为了仅次于满人的贵族,以至于后期的皇帝身上也流淌着蒙古人的血脉。实际上清朝一直都是满蒙共治天下,在这一点上清朝就很好的处理了困扰中原王朝已久的北部游牧民族问题。所以说,孝庄文皇后其婚姻本身对清朝来讲就是一种巨大的贡献。
二、用自身的机智和果敢为清朝入关,创造了条件。
皇太极在世时孝庄文皇后为庄妃,顺治帝继位以后成为圣母皇太后,逐步走上了清朝权力的中心。多次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收拢了一大批明朝降将,比如被称为清廷入关第一功臣的洪承畴,甚至包括吴三桂,之后又在“三顺王”之一的孔有德战死之后,将他的女儿孔四贞收为义女封为和硕公主,成为了唯一一个***公主。据说现在北京的公主坟就是这位孔四贞公主的陵墓(存在争议)。可能是女性天生就容易给人产生亲切感的原因,孝庄文皇后很好的聚拢了***将领和满族将领之间的凝聚力,恩威并施,为清朝18万铁骑入关便可一统天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走上权力中心之后,不贪权、敢放权、关键时候能掌权,对权力的运用达到极致。
顺治皇帝初登基之时只有六岁,黄口小儿哪有什么韬略可言。在朝廷中大皇子豪格,睿亲王多尔衮,种种势力此起彼伏,暗流涌动。孝庄文皇后左右平衡,很快的扭转了皇太极暴毙之后朝廷几乎四分五裂的状况,凝聚了国力和实力,最后成功入主中原。
顺治皇帝因为感染天花,年纪轻轻的便去世,孝庄太后来不及悲伤,赶紧让八岁的玄烨继位,也就是康熙帝。康熙皇帝未亲政之前,朝廷之中,四大顾命大臣,实际上是三个朋党组织,孝庄太后很好的利用了他们之间相互的制衡关系,平衡朝野上下矛盾,保证了康熙帝亲政之前朝政的安稳。之后又出现三藩之乱,孝庄太后倡导后宫节俭,成为了年少的康熙帝平定叛乱的有力依托。
孝庄文皇后的一生,经历过权利的巅峰,但是她从不贪权,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继承者的教育上,使得康熙帝年少有为,成为一代千古明君。不贪权,敢放权,辅佐三代明君,开创大清王朝近300年基业,也成为了她一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都说大清兴于孤儿寡母亡于孤儿寡母,拿慈禧太后与孝庄文皇后相比,实际上二人在集权的手段上不相伯仲,然而慈禧太后在对权力的贪恋上成为了一大败笔,她不想放权也最后导致了大清王朝的衰亡。
冬雪秋风梅子雨,悠然观史看君名。千山万水总是情,点赞关注行不行?
以上仅属个人看法,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交流!
孝庄太后应该是清朝最伟大的女性,没有之一。她是政治家。她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政治手段。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
后宫中地位稳固
孝庄太后13岁嫁给皇太极,至皇太极死时30岁。在皇太极后宫十八年,虽然不是最受恩宠的,但也颇受宠爱。给皇太极生下了三女一男。虽然和她的家族强大不无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头脑聪慧,颇有心计。
帮助儿子顺治登基
皇太极突然驾崩,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皇太极第十四弟多尔衮与其长子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后来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孝庄太后的儿子六岁的福临即位。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为摄政王。
后世没有史料表明孝庄太后和多尔衮达成什么协议,但显然是俩人和济尔哈朗联手使豪格出局。
保住儿子的皇位
从顺治即位到多尔衮去世,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多尔衮定都北京,消灭大顺***,打败南明。多尔衮手握大权,却没有废黜顺治取而代之。全凭孝庄太后殚精竭虑,左右权衡,怀柔笼络的结果。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感情纠葛的事情,即“太后下嫁”,史学界争议很大。
培养顺治和康熙
顺治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此时的政务应该大部是孝庄皇后在处理。言传身教之下,顺治时期的政务颇有建树。顺治十八年,顺治得天花死亡。
孝庄皇后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培养了皇孙康熙。首先是听从汤若望建议,选择了出过天花的康熙即位。其次在康熙剪除权臣鳌拜时默默助力。孝庄皇后还驳回了大臣要她垂帘听政的建议。
孝庄皇后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并支持儿孙的事业。
孝庄皇后用自己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政治手段。维持弱小的皇权和强大的权臣之间的平衡,保护年幼的皇帝。她对权力淡然,尽管大权在握,仍拒绝垂帘听政。她品性贤德,生活简朴,开后宫简朴的风气。她的所作所为奠定了清朝统一中国,开辟康乾盛世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晓庄十英烈是哪个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晓庄十英烈是哪个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