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产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国产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给您罗列一下,最近入手了几本,觉得还是不错的。
《邓小平时代 》三联出品作者傅高义。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写伟人***写的比较到位,比较鲜活的作品。
林博文写的《宋美龄传》也是不错的。
希拉里《亲历历史》读着挺好的。
在俄国历史上,凯瑟琳大帝与彼得大帝齐名,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她的政绩卓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成为一代代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凯瑟琳出身于一个德国小公爵家庭,父亲是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王族的职业军官,母亲是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凯瑟琳自小曾随其母游历过欧洲许多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她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744年,这一年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为她的继承人彼得(即后来的彼得三世)挑选妻子,凯瑟琳作为候选人被邀请到俄国宫廷之中。
当凯瑟琳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到莫斯科之后,凯瑟琳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个身体嬴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经常羞辱凯瑟琳。在这期间,凯瑟琳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
1762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凯瑟琳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执行亲普鲁士方针,损害俄国利益,引起了贵族的不满。其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凯瑟琳发动***,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死亡。
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凯瑟琳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凯瑟琳自此大刀阔斧,力行革新,掌控与操纵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
凯瑟琳二世,也被称为凯瑟琳大帝,是俄罗斯的皇后谁统治从1762-1796年,最长的统治时期,任何俄罗斯女性领导人。她以心事而非国事闻名,但却大大扩展了她的国家帝国。她的成就常常被关于她可耻的个人生活的传说和谣言所掩盖。
索菲·冯·安哈尔特·泽布斯特生于1729年,是普鲁士王子的女儿。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她不幸地嫁给了一位俄国王子,他将成为彼得三世的皇帝。她取名凯瑟琳,或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彼得被一些人认为是无能的,仅仅在王位上坐了六个月,凯瑟琳就在格里戈里·奥尔洛夫的帮助下推翻了他,格里戈里·奥尔洛夫是一名军官,她和他有一腿。她的丈夫后来被捕并被***,以确保她在王位上的地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的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19年加入共青团, 随即参加国内战争。 1924年加入*** 。由于长期参加艰苦的斗争 ,他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 1929年 ,他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 ,但他毫不屈服 ,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并以自己的战斗经历为素材 ,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1904年9月29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
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李白、杜甫之类的文学大家没有在中国被拍成电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本身的故事缺乏争议性。
电影因为时间长度有限,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带有矛盾的故事,同时还要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并最终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所以,对故事性要求很高。就算他们生活的年代有战乱吧,李杜之类的文学大家生活相对平淡,缺乏这种戏剧性。
其次,作品本身的特点不同。
莎士比亚的作品集中于稀奇古怪、跌宕起伏的故事,至今仍然是西方文艺灵感的来源,而李杜的作品大多是情绪和观点的表达,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让编剧很难把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人生故事结合起来。充其量他们只适合当电影,比如《妖猫传》之类的配角。
第三,中国的观众市场。
说实在的,中国的观众品味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大众更喜欢简单粗暴有***的电影,无论是什么文学巨匠,在电影市场中都是小众群体。拍摄一部电影旷日持久,开支巨大,很少有出品方敢冒这种险。不要说以“文学巨匠”为题材的电影,即便是更有号召力的选题,比如冯小刚导演的《1942》,出品方是华谊兄弟,作者是刘震云,演员阵容: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等,也是国内一线了。冯小刚算是市场化很成功的导演了,这一部作品应该算是他的理想主义尝试,从1993年看中剧本,到真的拍摄,一共经历了18年。结果怎么样呢?虽然这个片子艺术价值很好,但是首映之后票房惨淡,华谊兄弟的股票一度跌停。甚至被入选所谓的“2012年十大华语电影亏损排行榜”。
[_a***_]👆
李白👆
杜甫的电视剧有《大唐诗圣》,李白的电视剧好像没有。《***诗圣》拍的还是相当好的!诗人一生对政治救民的执着追求与现实主义的人民疾苦倾诉与书写;杜甫与诗仙李白的心心相通,一面之缘;杜甫与青青的感情故事都感人至深。
第一,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辫子戏还是占据了大量市场,汉唐明稍逊,而在表现力上,唐的恢宏气度也让很多导演望而生畏。
第二,如何处理商业片和文艺范的平衡,是传记电影或历史电影的难题,期望有导演,编剧可以挑战一下。
第三,演员要有仙气,有厚重,有演技还要有人缘。哈哈,真像爱情公寓一样,导演未定,剧本暂无,演员待定咯。
不过,中国电影的发展很快,有很多国产片开始探索自己讲故事的方式,说不定,下一部爆款就是传记电影,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国内***业力求追逐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这里的成本专指深入研究探索的脑力成本。原因有二:一是文学巨匠的影像打造需要很深的文化溯源和思想表现,这需要非常的热爱和功力,必须沉下心来且抛开利益的得失,现今中国处于无信仰状态,费力不讨好的事自然鲜有人为。而愿意者无钱投入。二是民众需求所限,国民信仰缺乏,快餐意识风行,文化内心也尊崇,但缺乏欣赏能力,造成真正需求市场极小。
市场决定的,目前我们***作品就是很好的供给侧改革例子。主流喜欢看什么投资方就拍什么。这种名人传记型***作品以前也有 但是看的人很少就没有人拍了。除非国家支持的,政治领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产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产人物传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