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古代朝鲜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古代朝鲜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题主在题中所说的朝鲜指的是古朝鲜,因为如今朝鲜半岛已经分为北朝鲜和南朝鲜。古朝鲜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属于中国的统治,并且因为靠近东亚文化圈的中心——中国,所以,朝鲜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属于中国的附属国,中国属于朝鲜的宗主国,而且在文化之上,整个朝鲜半岛的文化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小编的看法:小编对这样一个看法持肯定的态度,因为这个说法有着很多的材料进行论证,并且因为朝鲜半岛临近中国,箕子进入朝鲜建立第一个王朝的可能性是十分巨大的。具体的原因小编在以下为你们一一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箕子属于我国殷商时期的人,但是关于箕子究竟是什么人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是:箕子属于纣王的叔父,另一种说法则是纣王的庶兄。
商朝末年,纣王昏愦***,沉湎酒色,暴虐无道,滥杀无辜,致使商朝社会十分动荡,危机四伏。朝中的大批忠臣冒死进谏,希望纣王可以远离酒色,专心处理国家大事,以挽救商朝大厦将倾的危局,箕子便是其中一个。
但是,纣王执意行事,杀死和囚禁一大批进谏的忠臣。例如:著名的忠臣比干就被纣王剜心而死,但是在神话封神榜中被封为文曲星,主管文运。箕子则只是被囚禁,商王朝灭亡之后被释放,但是由于箕子不想承认周武王所建立的周朝,于是决定带领当时同样不满现实的五千人外逃,来到周朝的东部边陲——东夷,即朝鲜半岛北部一带定居下来,据地称雄,与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分庭抗礼。(周朝建立之后,以为自己王朝所在的地方为天下的中心,所以把周围四个方向的人称为北狄,南蛮,西戎,东夷)
周武王由于天下初定,百废待举,百乱待兴,无暇他顾,只好承认“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的现实,箕子也由此成为了朝鲜历史上的开拓性人物。
朝鲜古代学者韩百谦在《箕田考》一书中记载
箕田这种井井方方的划分方法和商代的甲骨文田字相合,而一区七十亩和孟子所说的“殷人七十而助”相合。如果“箕子入朝”是***的,那么箕田的划分方法为什么会和商朝的如此相似呢!朝鲜半岛是一个封闭的岛屿,与外界隔离,如果没有人进行传播是不可能与外界有着相似性的!
朝鲜的古籍«朝鲜史略»
中国记录朝鲜半岛最早的文献始于《山海经》、《尚书大传》等。其中,《山海经》中谓“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尚书大传》记载了“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武王因其朝问《洪范》。”《管子》则出现了“发朝鲜”之称;《史记》则有《朝鲜列传》,记录了卫满朝鲜的历史——基本确认了朝鲜半岛及其邻近地区辽河流域的荒芜以及它的用途:它们由于过于远离中原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它成为中原王朝逐放政治敌人、体现‘’仁政‘’的最好地点!
战国时期,朝鲜半岛为燕国的属国:燕、齐两国大战,朝鲜一度成为燕国兵员的来源地,不过,早期的战争形态没有为朝鲜半岛带来经济的发展;相反,箕子朝鲜最初是在辽河流域,到战国晚期,燕国将领秦开东征而被迫迁入今天的朝鲜半岛内。
箕子被孔子树立为模范人物,赞扬为殷商“三仁”之一,另外,在《汉书》中,记载了箕子在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他制定了“犯禁八条”。他和自己的部众也给落后的朝鲜带来了战国货币和青铜兵器,这才促进了朝鲜半岛文化、经济的***展!由于后世中华文化与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的广泛传播,箕子长期受到朝鲜半岛的崇拜,在20世纪以前被认为是将文明教化导入朝鲜半岛的先驱者。
中国西汉初年,燕王卢绾叛乱失败,其部下燕人卫满从汉朝境内逃亡朝鲜半岛,并于公元前194年篡夺了被认为是箕子朝鲜的当地***,自称朝鲜王,史称卫满朝鲜,并征服了真番、临屯等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卫氏朝鲜取代了箕子朝鲜!
无论‘’宇宙第一大国‘’、‘’主体的太阳‘’如何论证,朝鲜半岛的历史已经由多个历史遗迹、历史文物证明:朝鲜半岛的文化、经济发展就是箕子入朝之后,它才获得了最大的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的印记不是政治可以抹杀的!
箕子入朝在史上确有其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往事。
俗话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在数不胜数的华人移民中,在居住地扎根发展、出人头地的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海外开疆建国,堪称华人的骄傲。其中,第一个海外华人国家,便是由箕子率领的殷商遗民创建的朝鲜,距今已有3千多年。那么,箕子到底是何人?他为何会率领遗民跑到数千里之外的朝鲜建国?
箕子本名子胥余,是商王武丁的庶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至太师,因为封地在箕山,故世称箕子。箕子侍奉商纣王期间,因忧心国事、直言敢谏著称,与堂兄比干、侄儿微子一起,被孔子称赞为“三仁”。然而,商纣王是个暴虐无道的君主,非但没有听从“三仁”的良言苦谏,反而还为此杀死比干,并将微子逐出朝堂。
比干之死令箕子寒心至极,在绝望、恐惧之余,他索性割去头发、装疯卖傻,天天跟一帮奴隶厮混在一起,但暗地里却经常弹琴长啸以抒发悲愤(“乃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见《史记·卷三》)。纣王以为箕子真的变成了疯子,便将他囚禁起来,并罚他做苦工,时间长达数年之久,直到商朝灭亡后才被周武王释放。
周武王尊敬箕子是个贤人,便向他请教治国的道理,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周武王听后深受启发,便请求箕子辅佐他治理天下,但遭到后者的婉拒。箕子之所以不愿出仕,是因为他以殷商遗臣自居,不愿意“一身事二主”。周武王得知箕子的心意后,便只好作罢。
根据历史与封神演义这部历史名著,箕子入朝应该是历史依据,朝鲜岛荒芜人烟,从那个时候起殷纣贬箕入朝应该是朝鲜半岛是中国的附属也是支脉。箕子当然是朝祖,只不过有些高丽后人嫌是贬祖又与华夏有牵,故而不认罢了!
1汉征辽东 置乐浪郡 2隋炀帝杨广 征辽东不下,国内大乱,杨玄感兄弟(杨素之子)佣兵造反 拉开隋唐乱世序幕 3唐太宗 跨海征东 苏定方 薛仁贵征高句丽 百济,并击退日军,确保新罗一脉 4丰臣秀吉入寇李氏朝鲜 大明出兵大败日军 5甲午海战 6抗美援朝 综上所述一共6次
这个复杂了,简单点说,朝鲜半岛的人都是不同时期从大陆迁徙过去,远古就是土著,与环太平洋及岛屿的人类似。以十六国为时间节点,之前***在朝鲜半岛作为主导,少数民族为附属,几次大的***迁徙,箕子朝鲜时期,春秋燕国时期,战国秦统一六国时期,汉武帝设四郡时期,东汉末中原战乱时期,公孙氏统治东北时期等,经过几千年的经营,朝鲜形成了以辽东郡与乐浪郡为中心一南一北。十六国以后,五胡乱华,一些少数民族***,极大破坏了北方的政治局面,隋唐是竭力恢复东北***的政治秩序,有了渤海国和新罗国两个代表中央***的地方附属国,后来的,高丽、李氏朝鲜,一直依附中国,包括元和清,***为主体融合其他土著形成的朝鲜族,体貌特征,风俗就是最好的印证,朝鲜人与日本人的体貌与大陆江浙一带非常相像,好多韩国的上层到山东半岛寻根。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清末甲午战争,日本人和俄罗斯的崛起,形成现在的政治格局。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我想从未有过任何两个国家的关系如同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那样绵延久远且又复杂纠葛。自箕子朝鲜伊始,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国已然历经了三千年的交往史。在这期间两国关系一直在征服与臣服之间交错行进。
1.箕子朝鲜(约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194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帝王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其约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箕子朝鲜”***,并被武王分封于朝鲜,赐侯爵,史称“箕子朝鲜”或“箕氏侯国”。
2.西汉初年,燕王卢绾叛乱,其部将卫蛮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在公元前194年,卫满在平壤一代建立了***并推翻了箕子朝鲜,史称“卫视朝鲜”(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08年)。
3.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卫满朝鲜,并在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设置四郡,从而首次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国版图。
4.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朝鲜半岛三国并立,战端不断,分别为:高句丽、百济、新罗。史称朝鲜三国时代。
5.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要求周边国家和民族为其臣属,纳入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但是高句丽对此反对,并多次侵袭隋朝边疆。为此,杨坚、杨广父子先后四次兴兵征伐,十余年间总计征发民众1000余万人次以上,不料结果均无功而还,更由此引发了国内大规模***,以至于盛极一时的大隋帝国二世而斩!
6.[_a***_]建立后,唐太宗、唐高宗又数次出兵朝鲜半岛,并于公元660年9月攻克其国都(今朝鲜平壤),分其境为九都督府,设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其首都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辖境东起日本海,西至辽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在朝鲜半岛西南部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立涟,德安五都护府,后合并为熊津都护府。其后新罗再叛,唐高宗再次出兵,公元670年至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复为唐朝附属国,直到公元935年被高丽所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代朝鲜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代朝鲜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