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陶弘景人物传记,陶弘景人物传记6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弘景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陶弘景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名人淡泊名利的例子,10个?
  2. 为什么魏碑被称作是没文化的山村野夫所写?

名人淡泊名利的例子,10个?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著名诗人。陶渊明虽然很有才华,但是确实为了养家糊口也奔波过,他曾在彭泽县当县令。有一年郡守派一个督邮下来视察,督邮就是帮郡守跑腿的,但是视察结果是好是坏也是督邮嘴里说出来的,这个督邮很傲慢,到了旅舍就要陶渊明来见他。陶渊明这个人平时最不喜这种接机发号施令,小人得志之人,但是也得硬着头皮见,随机起身出门。谁知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参见督邮要穿官服,补可失去体统,不然没用好果子吃。陶渊明听后忍无可忍,并说到“我不能为五斗米像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留下官印和辞职信,愤然离去。

陶弘景人物传记,陶弘景人物传记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陶弘景,山中宰相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著名医药家,文学家,注有《本草经集注》,他是医药世家出身,医术精湛,会武功,少时读葛洪的《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不为名利,毅然辞官,去游历名山大川,寻药,访药。他那是深受梁武帝的信任,多次授官,陶弘景不为所动。而且国家大事梁武帝都要向陶弘景咨询,所以人称“山中宰相”。

3.薛仁贵,君子之交淡如水

陶弘景人物传记,陶弘景人物传记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薛仁贵(公元614-683),唐初著名将领。薛仁贵在参军立下汗马功劳并被封为“平辽王”之前,生活十分的拮据,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全靠一对叫王茂生的夫妇经常接济。在当了“平辽王”后,拒绝了所有文武大臣的贺礼,却单单只收了普通百姓王茂生送的两坛“美酒”。薛仁贵一打开酒坛,发现里面并不是酒,而是水,身边的官吏被吓坏了,并连忙要把王茂生抓起来。但是薛仁贵却拿来了一个碗,一口气喝了三碗王茂生送来的水,并说到,当初落魄之时,没人帮我,全靠王茂生夫妇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薛仁贵的今天。所有人的礼物我不收,我只收王兄的礼物,我知道这是水,我也知道王兄也贫寒,但就算是水也是王兄的一翻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王两家关系也是甚密。

1.***倒茶开导困于苦恼的和尚;

2.居里夫妇为了怕人打扰不添置家具;

陶弘景人物传记,陶弘景人物传记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钱钟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4.介之推功不言禄。介之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介之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之推母子守志被焚。

5.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人对他有“山中宰相”的称号。

什么魏碑被称作是没文化的山村野夫所写?

魏碑在楷书技法、风格发展过程中,起作重要作用。南北朝时期魏碑的主体风格是恣肆雄强。有山林之气。唐朝时期的主体风格是法度森严。有庙堂之气。

书法中的"气″。是指有生命内涵、精神活力的艺术气息。

为什么说魏碑有山林之气?

山林之气息纯真自然,有直率、质朴、大巧若拙、返朴还真特征。如摩崖石刻《石门铭》,章法有天然之趣,大朴不雕的雄浑高古之美。

魏碑《中岳嵩灵庙碑》也具有山林之气,此碑粗犷奇拙,不斤斤计较点画,注重整体协调。有自然烂漫,天然去雕琢的意趣。被康有为评为神品,有奇古之气,有山林之气。

唐楷规范工整,典雅庄重,祟尚法度,有庙堂之气。

魏碑和唐楷艺术气息,总体风格不同而己,各俱特色。有它的艺术传承价值。不应贬之为山村野夫不入流,没文化。

在书法中的"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情感和风格表现力。如颜真卿《祭侄稿》中的悲愤之气。

颜真卿《颜家庙》碑的大丈夫气。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悲凉之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弘景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弘景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