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时事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时事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张隆,明代建水州人。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维修白堤、苏堤,治理彰河,政绩优异,清正廉明,得以觐见皇帝。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墓。明代嘉靖年间建水首祀四贤祠,张隆居四贤之首。
2.蒋文祚,云南建水人。乾隆二年丁巳恩科三甲第29名进士,乾隆十三年蓝田知县,乾隆十八年四川会理知州,后任军机大臣。任内重民生内政,捐俸并募银四百八十余两修复蓝田县火烧寨至蓝商接界处一段大道,又以余银分诸典商营息,以资经常维修之费,劝捐余粟,设立社仓,以济贫农缓急事。
廉明知府——张 隆提到苏杭名人,莫过于白居易、苏东坡,可知有被称为“继美白、苏”的张隆。张隆,字伯兴,明代建水州人。正统贡生。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维修白堤、苏堤,治理彰河,政绩优异,清正廉明,得以觐见皇帝。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墓。明代嘉靖年间建水首祀四贤祠,张隆居四贤之首。如此忠孝廉明的知府,难怪状元杨升庵有碑文,称赞张公“官处脂膏不自肥,润西湖广其利,彰水安其锸,考绩三年,最于全浙”。仗义谏官——刘 洙满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目睹时政积弊已深,既无力回天,又不肯与奸臣侫幸合流,因仗义执言被调任外职,便辞官回乡,侍养老父,开办书院,教授子弟,施救乡民。刘洙,字道源,号三贞,明代建水州人。正德进士。任刑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针贬时弊,敢于谏言。著有《奏疏》三卷、《参驳》五卷。杨慎、胡汝翼为其作传记,且其施政已载入史册,对后世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学习中国近代史,我诚恳的建议如下:
4、积极参与讨论,浏览和学习相关历史网站;
6、关心时政(人民网:强国论坛;学习强国等)。
附阅读推荐书目: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胡 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作为一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来探讨一二。
要学习好中国近代史,我认为一方面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两处着手,来加强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更高层次的要求,即通过“同情之理解”来客观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再者多阅读历史学者的有关书籍,在借鉴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深化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白何为历史。历史简单来说就是过去发生的事,中国近代史则指1840年***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间的这段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发生过***战争、第二次***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诸多大***。将所发生***的具体时间串连成记忆的线索,能更好了解各***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它们之间的联系。
中国近代史发生的诸多事情,都有明确的地点。而这些地理位置,与历史事件的发生有深刻的联系。因此,学会利用历史地图,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发生地的特别之处。并尝试在头脑中勾勒地图与地点,训练自己的空间思维。
我们常说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历史,通俗点讲,则是对历史要同情理解。同情理解指的是对古人要抱有同情的理解,而非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苛求古人。具体来讲,就是我们要把遇到的历史问题放到当时的背景下去思考。
例如,对历史人物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如果我们单纯站在当代人的角度,一定会指责他为“卖国贼”,但实际上,李鸿章与列强签约中日《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是受到清***的指派,如果不是他去签约,就可能是张三或李四去,因此,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主要负责人是清***。
如果我们能尽量做到历史学者陈寅恪所讲的“同情之理解”,便能更为客观去看待当时的人或事。
通过我自己的历史学习,推荐几本我认为值得一读的书籍。蒋廷辅的《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学术著作,这有助于读者整体思考中国近代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此书语言通俗有趣,有助于读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了解近代史。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战争再研究》,本书是运用“同情之理解”原则分析***战争的典范,值得一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时事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时事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