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简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漫泉河名字的来历?
  2. 商周青铜器金文中记载着哪些惊世骇俗的事情?
  3. 北京时间既然不是取自北京为什么叫北京时间?

漫泉河名字的来历?

漫泉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六公里处。

现在叫渭北国防教育基地,以前破坏了一部分,现在闲置着一部分,分散在一条干涸长满了杂草的古河道两岸。古唐桥是省保护文物,已经破败不堪了,三十年前还好好的,三十年后面目全非,桥壁上精美的唐代浮雕被人几乎尽数盗走,只留下盗揭时斑斑驳驳的凿痕和残存的几片看不上眼的。一孔孔排列整齐已经废弃的窑洞,高大宏伟的礼堂,居高临下的打靶场,无不显示出这里飞扬的军营气息,。

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事件,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商周青铜器金文中记载哪些惊世骇俗的事情?

金文是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周时期,鼎为礼器,钟为乐器,铸造在钟鼎上的铭文又叫钟鼎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现在认为惊世骇俗的,在商周时期,也许只是稀松平常。下面举三个例子,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铭文故事

何尊:最早记载中国二字

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事件,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那么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出现在青铜器的铭文中。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在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是我们做为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

铭文的大意是:周成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事件,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簋:准确记载牧野大战时间

出土于陕西临潼,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虽很简略,却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 。

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青铜器,名叫作册般青铜鼋。先来看看它的造型:

一只大王八背上插着四支箭,四肢挣扎、头尾摇晃(看它那小眼睛,简直让人心疼啊歪!)。单是这种恶趣味的造型,就让人惊叹古人的想象力!

鼋,就是大王八;青铜鼋,就是青铜大王八。

王八在古代有很丰富的寓意:缠上一条蛇那就是玄武,是代表北方的天之四灵;若是放在碗里,那就是让人食指大动的美味;更多时候呢,王八也意味着长寿。

不过,作册般青铜鼋这个造型的王八,实不多见!除了造型之外,作册般青铜鼋还隐藏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

在这只“王八”的背上,刻了4行铭文,共有33个字:

铭文中,作册般指的是名叫般的作册官员,寝馗指名叫馗的寝官。

这段铭文翻译过来就是:

丙申年,周天子带着几个臣子从洹水路过,在岸边忽然发现了一只大王八。周天子非常高兴,为了防止它逃跑,就悄悄地弯弓搭箭射向这只王八,一箭命中。

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而金文是指铸造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了大约800多年,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关于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而近数十年间又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铜器,又增加了不少金文新字。

金文中的代表作是《毛公鼎》中的铭。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的铭文有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如下: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此外,颇具代表性的铭文还有《大盂鼎》铭、《散氏盘》铭大盂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鼎的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这些铭文为史学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散氏盘(San Family Plate),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土地转让,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北京时间既然不是取自北京为什么叫北京时间?

中国科学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说,我国幅员辽阔,从西到东横跨五个时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取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你所见倒的计时“北京时间”,它实际上不是来自北京!其“生产者”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骊山脚下,附近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秦始皇兵马俑和华清池。

原名陕西天文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成立于1966年。中国现代的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就是在这里产生,再通过70公里外的陕西蒲城长短波授时发播系统发出的。

近日,记者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在这里,记者看到多台一人高的显示屏默然并立,分别显示着“北京时间”“协调世界时”“国际原子时”……守时钟房里的几十台原子钟,静默、精准地守护着时间的流动。

在授时中心的时间科学馆中,人们能看到从古到今的各种计时工具。比如较早的圭表、日晷、滴漏、定时蜡、沙漏、摆钟,以及近现代的电子表、石英钟、电波钟、原子钟等,种种展品展现出人类对精细计时的不懈追求。

国家授时中心拥有国内第一、世界第四规模的守时原子钟组,负责确定和保持我国原子时标准和协调世界时标准。一个国家的精准时间,与国计民生、科研国防息息相关,因此独立精准的计时能力和稳定可靠的授时能力意义重大。

据介绍,独立地方原子时是维护独立自主时间系统的基础,在全球85个守时实验室中,只有16个实验室保持独立地方原子时。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全球主要守时实验室排第3至5位,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副处长任晓乾说,几十年来,我国标准时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在不断提高,目前误差已进入10纳秒以内,远超国际标准的100纳秒。2017年,由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守时光抽运铯束原子钟”,在北京通过设计鉴定评审,其主要性能优于国际通用的原子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蒲城国防教育基地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