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人物传记《先生》,人物传记《先生》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先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先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说和做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说和做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

说和做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主要是想表达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精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反对独裁、追求民主的大无畏精神敬佩的情感。

说和做这篇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人物传记《先生》,人物传记《先生》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一篇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群众大会演说、参加******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人物传记《先生》,人物传记《先生》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的***,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说和做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主要是想表达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精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反对独裁、追求民主的大无畏精神敬佩的情感。

人物传记《先生》,人物传记《先生》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和做这篇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群众大会演说、参加******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扩展资料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的***,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

  一、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和中间过度部分,依据就是文章三个部分的内容,有关的详解如下: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二、有关本文的补充解释:

  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 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先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先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