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世界上悲痛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世界上悲痛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楚汉相争四年,一千四百六十多个日子,刘邦都在祈祷打败项羽,完成统一霸业,时刻在心里诅咒项羽早点败亡,然而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朝思暮想的夙敌已除,应该乐不可支,心花怒放了,然而刘邦却上演了一场哭祭项羽的戏码,那么刘邦被项羽杀得那么惨为什么在打败项羽之后还去哭祭项羽呢?
有书君认为刘邦真不愧是一个天生的演技派,一场表演赢得了一场战争,收服了一大片人心,还彰显出自己重情重义,当然刘邦心里也在为自己而哭。有书君认为刘邦哭祭项羽的原因有三:
一、为了赢得鲁城之战的胜利,哭祭项羽乃是战争所需。
项羽虽败,但是在鲁城人心中他是不死战神,是永远的英雄。刘邦打败项羽,尽收楚之城池,唯有鲁城,坚守不降,鲁城人坚信项羽还活着,仍然是他们鲁城的君主,刘邦率部攻打鲁城,久攻不下。
张良献计,鲁城乃孔子故乡,守节守礼,定会以死相抵,不如为项羽发丧,让鲁城人知道项羽真的死了,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邦依计而行,把项羽的首级给鲁城守将看过,并用鲁公之礼为项羽发丧,刘邦哭祭项羽,泪洒当场,鲁城守将见项羽以故,拔剑自刎,随项羽一道奔赴黄泉。鲁城将士父老扔了剑戈,倒头跪拜,痛哭流涕,投降刘邦。
当然是政治作秀,而且只有一次,而不是三次。
秦末楚汉争霸的舞台,群雄逐鹿,结果太戏剧性了,一直所向披靡的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刘邦和一帮草莽联合笑到了最后,造就了汉初诸侯分封,共享天下的格局。
垓下之战,项王突围,刘邦悬赏万户侯求项羽项上人头。项王自刎后,尸体被将士争抢,大卸五块,那场面应该惨不忍睹!
项王死后,楚地都归附了刘邦,只有鲁地还有项羽的亲信李将军帅众抵抗,不肯投降。刘邦派人将项羽的人头拿到鲁地,昭告所有人项羽已死,最终刘邦以"鲁公"的名义和葬礼等级,将项羽的人头安葬在谷城。
刘邦以"鲁公"之礼安葬项羽是因为当初沛公和项羽一起效命在楚怀王帐下时,楚怀王曾将项羽封为“鲁公”。
从这已经看出“成则王侯,败者寇”的味道。项羽一世英雄,曾经号令天下,号称西楚霸王,最后竟以“鲁公”这样卑微的身份被安葬。即便这样也可能是亲信将士以“放弃抵抗”换来的。
刘邦为了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气度和胸怀,亲自为项羽发丧至哀,哭祭一番离去。
有人会说刘邦哭祭也许是真心实意,出于惺惺相惜之情。
项羽只因脸皮不厚,顾着面子,才***在乌江边,项羽死后,刘邦去祭拜项羽,这就是刘邦的厚脸皮厚黑学,奸雄的刘邦,欺骗于天下人,因为刘邦是项羽放过他的,鸿门宴项羽就是讲仁义,没有杀掉刘邦,才失去天下,能得天下者,不讲仁义,只有胜负,胜者为王,败者是寇,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三国时代,孔明三气周瑜,周瑜受气,三次吐血,活活气死,孔明也是这样,过去东吴,祭拜周瑜,一上岸就大哭不停,东吴想杀孔明,杀不落手,得天下者,必须,心爱黑,脸爱厚,不讲仁义,只讲胜负,慈不能掌兵,一将功成万骨枯,心爱狠,才是得天下之人。
项羽被迫乌江自刎后,刘邦之所以三次哭祭项羽,显然是政治作秀的需要。比如说第一次哭祭项羽,便是为了平定天下的需要。
项羽死后,刘邦乘胜挥师向楚各城邑进军。失去了主心骨的楚军纷纷向汉王投降,唯独忠于项羽的革命根据地鲁城不愿向汉军投降。
结果刘邦大军数次进攻都无果。于是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拿出项羽的人头挂城外。
鲁王和楚军们见了项羽的人头后,无限悲伤阵阵来,无尽泪水滚滚落。刹那间,他们思想上的依靠土崩瓦解。
这时刘邦就站在城下发话了:“只要你们投降了,不但可以免除死罪,而且我还会厚葬项王的。”
本来鲁城的楚军誓与城池共存亡的,但“厚葬项王”四个大字打动了他们的心,于是他们打开了城门。刘邦进城之后,实现了他的诺言,厚葬项羽。
出殡这一天,为了作秀的需要,刘邦对项羽进行了哭祭。后来,刘邦又在公共场合二次哭祭项羽。
落第书生笑是哭,出嫁女子哭是笑,但刘邦哭项羽绝没有这么简单。
原因一,刘邦在哭英雄。项羽在刘邦心中,已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他是刘邦心中认可和尊重的英雄。尽管他们在几年的楚汉争霸中仇敌相对,刀枪相见,互不相让,但没有对方,也就没有自己。可以说,几年的针锋相对,虽然没有建立深厚的感情,但也是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
原因二,刘邦在哭自己。胜利来自不易,这个成功太悲壮了!楚汉几年相争,死了无数相互刀枪相见的人,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终于胜利了,象所有取得成功的人一样,刘邦喜极而泣,用哭来表达他此时复杂的心情,有高兴,有痛苦,还有悲壮!
原因三,刘邦在哭所有为楚汉相争死去的灵魂。无疑在几年的楚汉争霸中死去了成千上万无辜的生命,战争是残酷的,虽然他最后取得了胜利,但他高兴不起来,毕竟这个代价太大了,他在用哭告诉天下,再也不能相互残杀了,天下需要大治,老百姓需乐业,社会需要安定。
原因四,刘邦看到了天下苍生的痛苦。毕竟刘邦是一个胸怀大志、心系天下的政治家,他之所以能得到天下,与其爱民如子,得到广大老百姓大力支持不无关系。
当然,刘邦哭项羽,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谢谢!
中国历史漫长,在这样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的名人,有忠臣,有奸臣,有名臣,有名家。死于酷刑的也有很多。像商鞅、吴起、李斯、晁错、方孝孺、魏忠贤等等不少。但是有几个人的死是很让人惋惜的。
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家。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变法,改革了户籍制、军功制、土地制、税收制,这种改革对秦国之前的法度改革的比较彻底,打破了贵族阶级世袭的特权,引起了特权阶层的仇恨。在秦孝公去世后,贵族阶级以“谋反”的罪名诬陷商鞅,迫使秦惠文王追捕商鞅,商鞅战败而死,尸身被车裂。
商鞅死后,秦惠文王并没有废除商鞅制定的新法,秦国反而从商鞅变法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日益强大起来,最终消灭六国,统一全国。
商鞅的死很让人惋惜,虽然作为法家,制定了严苛的制度,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也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但是这种制度却是实实在在为秦国带来了利益。
商鞅虽死,其法不灭,这也证明了商鞅变法的正确性。
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两大著名军事家“孙子吴起”,两人的兵书也合称为“孙吴兵法”。其实吴起还有一个很大的成就是在楚国进行的变法。但是相对于商鞅变法来说,吴起变法最终失败,所以他的变法不如商鞅在历史上的影响大。
历史上受酷刑而死的名人有:死于万箭穿心之下的吴起,被车裂处死的商鞅,被竹刀活活捅死的韩信,遭腰斩而亡的晁错,被五马分尸致尸骨无存的李存孝,被剥皮车裂处死的蓝玉,被处死还灭九族的方孝孺,遭凌迟处死的袁崇焕。
1.韩非子---死因:毒死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也是“依法治国”的开山鼻祖。他的法家学说,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时的李斯是宰相,但这个宰相肚子里撑得了船,却装不下一介书生韩非子,在秦王面前奸言两句,一杯毒酒,便让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烟消云散了!
2.韩信---死因:诛杀三族
韩信是汉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是无可争议的,但他到底有没有谋反实在是个难解之迷。可怜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千古名将,竟被小女人吕后斩之于长乐钟室,诛杀父、母、妻三族,只是成就了两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3.李斯---死因:腰斩
李斯不仅是***秦王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现在泰山石刻据说好多都是他的手笔,同时他的文章水平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家应该读过他的《谏逐客书》),鲁迅就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就这样一个大人物竟被指鹿为马的小人赵高陷害,被腰斩于咸阳。
4.商鞅---死因:五马分尸
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5.刘伯温---死因:慢性中毒
人们常常将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事实上二人也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前看五百年,后算五百年”的刘伯温最终也没有逃出朱元璋的如勒佛手心。史书记载,刘伯温是吃了胡惟庸送的药之后,病情加剧而死。许多人认为这是老朱借了胡惟庸的刀杀掉刘伯温的,不久之后,胡惟庸全家亦遭灭门之灾。
大家好!我是小阎子,下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千古一相李斯!
说到有名之人受到的酷刑,就不得不说说千古一相李斯当年被施以的多种酷刑:黥、劓、刖、宫、笞刑、断舌、腰斩、醢。
黥(qíng):用刀在人脸写字并将墨涂在伤口上,这样伤口就不褪色,作为犯罪前科证明,也有一定的侮辱作用。比如英布也叫做“黥布”。
劓(yì):割去鼻子。受到此刑的人面貌丑陋,于是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偏僻的地方了此残生。(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刖(yuè):把脚砍掉,有时候也把手一块砍下来,看行刑官的心情。(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宫(gōng):割去男子的***、女子则用木棍敲击下身来破坏其生育机能。这种刑法对于受害者不但肉体痛苦,而且心灵受辱。(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笞刑:用竹板或荆条***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断舌:对于口出狂言和诽谤领导的人,将其舌头割下来。(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腰斩:用重斧将***从腰部砍作两截,残忍至极!(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这种刑法比较恶心!
戚夫人
刘邦死后,戚夫人遭到了残忍报复。吕后先是囚禁戚夫人,然后设计毒杀刘如意,继而派人将戚夫人砍去手足,挖掉双眼,烧聋耳朵,灌入哑药,丢在厕所里,号称“人彘”。之后还让刘盈来看,刘盈起初不知道这个会动的肉球是什么,问了才知道是曾经的戚夫人,刘盈大哭不止,对别人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回去就病了。从此刘盈***作乐,不理朝政。“人彘”在厕所蠕动了三天三夜才气绝身亡。
你好作者我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相信大家对岳飞这个历史人物不会陌生,著名抗金英雄,他著《满江红》一词。其中一句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为什么会深入人心,成为中华历史上一次耻辱的历史***。我们来聊一聊。
我们简叙一下,靖康之耻的发生与过程!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公元1127年)是金朝于北宋宋钦宗靖康二年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 金人在破城之后册张邦昌为帝,建立了傀儡***“大楚”。随后金人北撤,掳走徽、钦二帝、赵氏皇族、妃嫔、大臣等三千多人,东京城的公私积蓄也被洗劫一空。靖康之耻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宋王朝的百年国耻,更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
耻辱到什么地步?
北宋靖康之耻女人的境遇:耻到何等程度,被俘的公主嫔妃遭遇甚至不如***!《南征录汇》记:“犒军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须于十日内输解无缺。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抵)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这时的女人如同牲口一般买卖。
靖康之耻中“牵羊礼”有多令人接受?牵羊礼是指当时金国的一种受降仪式。牵羊礼要求俘虏***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也表示像羊一样任人宰割。“牵羊礼”对于当时的宋军败将来说是侮辱,因此牵羊礼中常常有人受不了辱没而***的。 一国皇后行完礼选择自刎,所谓的牵羊礼,只是当时金人为了羞辱北宋皇族人的一个仪式,而其实最主要就是为了羞辱当时的宋钦宗和宋徽宗。
元代和清代同样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面对比自身优越的汉文化,却***取了近乎相反的文化政策。总所周知汉文化,是几千年根深蒂固,各路贤能一代一代完善起来的,无论从思想,经济,文化方面是优越与少数民族的(这可不是挑起民族矛盾)[_a***_]与文明的碰撞,不应该是屠戮,毁灭,和羞辱。
作者你好这是我的回答!
"靖康之耻"是历史上人们都公认的耻辱这是毋容置疑的
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朝代更迭,分分合合其实是很平常的历史现象,历史上没有那个朝代的灭亡,会被人们公认为是耻辱,唯独北宋是例外……
“靖康之难”简单的说就是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微钦二帝开始……毋容置疑,这是一种耻辱……
最重要的就是靖康之变时,北宋后宫嫔妃,宫女及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受尽***。
特别是徽钦二帝也没有一点节操,受尽了***还苟且贪生——金人戏称宋徽宗,宋钦宗这俩位皇帝为“昏德公"——徽钦二帝奇葩的求生欲望可以理解,却是一种耻辱。
其实“靖康之耻”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后,就埋下了隐患——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不发生在自家身上;同时也为了巩固皇权,对于军事管控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军队的管控权,都改用文人为主,武将只管带兵征战,剥夺了武将统领,掌控三军的实权。
若是出外征战,军中一文一武,两人都参与指挥和决策,如此,便大大削弱了武将的指挥权,很多时候是外行领导内行,武将要听命于文官。因此宋朝军队战斗力一代不如一代,根本就抵挡不了北方的游牧民族。
重文轻武虽然带动了宋朝经济的腾飞,也使宋朝成为了历史上人均收入最高的朝代……但是,由于重文轻武的原因,官兵没有了斗志,导致战斗力低下,相应也失去了国防能力。
到了北宋徽宗时问题更加突显,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没有一点自知之明……还去与金朝结盟与虎谋皮,不考虑后果出兵燕云攻辽。两次攻辽中,数十万之众,由于战斗力低下都被辽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退。
后来金军独自平辽后,看清了北宋军队的无能,乘势兵分东西两路进攻宋朝,因此才有了靖康之祸的到来……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皇后被脱掉女汉族的服装,换上女真族的,还用白布裹着头,就像小绵羊一样。而其他王公大臣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他们的衣服都被脱到腰上,裸着上半身,手里还拿着形似绵羊的毡条,远远看上去就是白白的绵羊群。这就是牵羊礼,北宋是信儒学的,对礼仪看得很重要,牵羊之礼这是***裸的侮辱。宋钦宗的朱皇后当时才二十六岁,如花似玉,不堪忍受,一尺白绫带走了她年轻的生命。这样的侮辱应该是中原王朝最屈辱的历史
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宗父子及赵氏皇族、后宫嫔妃、北宋朝臣等,共计三千多人被掳,他们全部被被押解北上金国,金军所到之处皆掠夺一空,靖康之难宣告北宋灭亡。
此后,金人又多次分批将北宋壮丁、妇人押往北方,虽然各种史料记载的数字不统一,但都超过万人,到达上京(今哈尔滨市)后,金太宗完颜晟立即下诏将徽钦二帝废为庶人。
不仅如此,金太宗为了享受征服的***,还特地安排了一场隆重的受降仪式,也就是“牵羊礼”,北宋第一批被掳的三千多人全部被要求参加,这次仪式成为北宋历史上最大的屈辱。
仪式举行的当天晚上,金人载歌载舞,北宋这边却是哀嚎一片,宋钦宗的皇后朱琏甚至因为不堪羞辱而***身亡,另有不计其数的女眷也跟随朱琏皇后一同去了,“牵羊礼”到底是何种侮辱,为何女眷纷纷求死?
单从名字来看,其实看不出残忍程度,“牵羊礼”顾名思义就是把人当成一群羊,用绳子拴住双手,然后被人牵着走,但是了解了它的细节,我们就知道这是何等的羞辱。
执行“牵羊礼”时,不管男女,所有被俘的人都要脱掉上衣,然后肩披羊皮,脖子上和手上系绳,言外之意:俘虏者就像羔羊,要任人宰割。徽钦二帝、赵氏皇族、后宫嫔妃、北宋朝臣等人还要向已故的完颜阿骨朵行三跪九叩大礼。
如此***诛心的行为,其实并非金国这样的游牧民族能够想得出来,早在殷商时期“牵羊礼”就出现,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金太宗是在模仿,而且把这种羞辱做到了极致,虽然有不计其数的女眷***,金太宗还没有停止羞辱的举动,他并不杀北宋皇帝,相反还给予封赏,只不过是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封宋钦宗为重昏侯。
正因为受到如此羞辱,北宋旧臣才将靖康之难视为耻辱,也才有了后来无数抗金英雄的出现,最著名的就是南宋岳飞,他在《满江红》中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当时激励了很多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上悲痛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上悲痛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