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历史上入主中原的游牧政权,都逐渐被中华文明同化了?

什么历史上入主中原游牧***,都逐渐被中华文明同化了?

游牧民族老是走着,不适合大量生育,而中华文明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大家都知道,农耕文化就是稳定文化,必须是要固定居住的,适合大量生育,所以,中国就有了人海战术这个千古不败的定律,不管中华民族遇到什么大的灾难,不管是天灾人祸,中华民族都能凭借坚毅隐忍吃苦耐劳和人海战术等优势战略战术克服千难万险走向胜利。

所谓游牧民族被中华文化所同化,追本溯源的话无外乎是利益的选择,为维护统治而主动被同化,为生存而被动被同化。

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事件,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游牧***入主中原,基本上应该说是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的辽和金,然后是元朝清朝匈奴、羯族、鲜卑、羌族、氐族这五胡中羯族基本上被灭了,余下几族或逃出***,或融入汉族亦或是其他民族,当然也有繁衍至今的;契丹族部分随耶律大石西逃建立西辽,女真族部分融入汉族,部分北逃;蒙古族亦是部分留在中原,部分北逃;满族则是在生死存亡之际选择彻底汉化。

这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造成的可预见性的发展,当然这里的发展具有相对性。两个不同文明的碰撞也是两种成熟程度不同的思想的较量,在思想较量以外,则是战争力量的角逐。按理说战争力量与文明程度是正相关的关系,可是在冷兵器时代这并不是绝对的定论,游牧民族便是这个变数,相对成熟的文明武器发展必然优于相对稚嫩甚至野蛮的文明,可是相对稚嫩甚至野蛮的文明中个体的力量又优于相对成熟的文明中的个体的力量,如此便可能形成不相上下或者你强我弱的现象。发展的相对性则是说,文明可能进步,也可能停滞,如果先进文明没有遭到强制毁灭,那么这种停滞则必然是暂时性的。

中国自古有华夷之辨,但是华夷之辨并不是全面否定夷狄,事实上在宋以前***对于夷狄的排斥并没有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即便是经历东晋的衣冠南渡,汉族文人士子对于受过圣人教化的夷狄仍然持欢迎的态度。西晋虽然丢了,可是还有东晋作为***的精神依托,南宋则是彻底消亡,***尽入蒙人手里,这对于***造成的心理创伤显然远远超过晋朝,即使是几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愈合。回顾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是对汉文化极为排斥并且防备心极重的蒙元,在中后期以后也产生了无可避免的汉化,古代少数民族的汉化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

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事件,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华文化相较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文化始终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等方面的优越性皆是游牧民族所无可比拟的,任何人行任何事皆会遵循利益从优原则。当游牧***以强势的武力入主中原以后,优渥的生活条件会在最大程度上谋杀他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毅力和意志,因为享乐主义是与生俱来的,在没有条件时无法奉行享乐主义,在条件允许后能否***享乐主义则取决于意志力的强弱。然后,游牧***必然走向衰落,当然这是任何王朝也无法避免的结果,***王朝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游牧***为了继续维护统治,必然需要笼络***的心,那么他们只能选择汉化,以期获得***的认同感并增加对游牧***的归属感。

中华文明是先进文明,游牧文明则相对落后,***不仅具有文明优势,也具有人口基数的优势,在秦始皇“书同文、人同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的文化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上升从来没有停止过,游牧***想要毁灭中华文化几无可能,况且中华文化所带来的利益也让游牧***犹豫不决,同化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文明早年叫中原文明,仅指以河南为中心,包括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北山东西部,安徽北部的这一小片地区。中原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不断的开垦土地,以至完全丧失***猎生存的来源。人们在每一亩土地上集体协作、精耕细作、集体协作方得温饱。

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事件,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亚大地是封闭地貌的地理环境,这片大地上分布着两个文明形态的生存方式,这就是农业文明和游牧业文明。自古以来,北疆游牧文明,例如,金、辽、蒙古、西夏就构成中原农业文明的重大威胁。

农业文明的人骑不到马背上,“马镫”这个东西,直到东汉初期才开始在世界普及。游牧民族的人从小就骑在马背上放牧,骑马、使用兵器操作自如,从而建立战斗力极强、冲击力极大的骑兵部队。中国社会农业文明常常受到游牧民族冲击,而基本上不是对手,总是打败仗。

游牧业民族人口数量极低,社会结构简单,他一旦侵入中原,他要面对一个更复杂的社会结构,而农业文明无论从经济、政治格局、技术、社会结构上处处领先,最后只能被农业文明高度人口所促成的自然社会结构同化。这是发展的必然,是传统文化对生存结构的维护效应。

农业文明是典型的和平劳作,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使得中国农业文明文化基因里始终保持着文质彬彬,同时也有着血性和战斗力的一面,这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