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近代欧洲文学中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近代欧洲文学中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现在17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新现象是巴罗克风格和古典主义的兴起。封建天主教会的***势力的反扑虽然没能毁灭文艺复兴的基本成就,却引起人们意识上的混乱、精神上的消沉。欧洲文艺中的巴罗克风格就是这种精神意识的具体表现。“巴罗克”原是葡萄牙语,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在文学上是指夸张、繁艳的藻饰,神殿灵光,花团锦簇的风格。
巴罗克风格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的残酷威严面前无能为力;惯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词藻,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
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两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一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荒芜人烟的海岛上度过28年孤独时光的硬汉形象,他是(鲁滨逊 )它是《鲁滨逊漂流记》
另一部描绘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朋)国等奇异环境,作品中的主人公是(格列弗 ),它是《格列弗游记》。
德国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学的一大瑰宝。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宗教文学时期,骑士文学时期,市民文学时期,古典文学时期、浪漫文学时期、革命文学时期、批判文学时期以及现当代文学时期等阶段,每阶段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欧洲第一部完整的历史书,地位类似中国的《春秋左传》。
但希罗多德在书中有一些人为臆造的内容。
作为欧洲历史著作的开山之作,值得一读。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
修昔底德比希罗多德只晚2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主要讲述希波战争后,希腊城邦如雅典、斯巴达之间的内战。修昔底德进行了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地分析历史因果关系。
书中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
“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近代欧洲文学中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近代欧洲文学中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