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历史***重庆建筑企业发展,历史***重庆建筑企业发展情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事件重庆建筑企业发展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事件重庆建筑企业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重庆是我国的工业重地,那么重庆的近代工业是如何发展的?

重庆是我国的工业重地,那么重庆的近代工业是如何发展的?

重庆近代发展成为中西部第一城市确实得益于几次机遇:

第一,1891年重庆开埠,当许多沿海城市还没有开埠时,重庆作为内陆城市却率先开埠。开埠之后,外国人纷纷进入重庆开发。

历史事件重庆建筑企业发展,历史事件重庆建筑企业发展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民国时期,重庆一直是四川首府,而不是成都。四川军阀混战之后,大本营设在重庆的刘湘统一四川,重庆成为四川首府。刘湘把大本营设在重庆,也主要是看中了重庆水运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足以养活他的军队。刘湘在重庆搞了一些建设

第三,重庆成为陪都。全国能搬的企业工厂都搬到了重庆。全国所有的最高政要、文化名人、上层社会都来到重庆。大量国家在重庆设立办事机构。重庆成为了整个远东反法西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四,三线建设。大量工厂和技术人员又一次大批内迁至重庆。

历史事件重庆建筑企业发展,历史事件重庆建筑企业发展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每次机遇都光顾重庆呢?重庆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具有比其他内陆城市更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和西部最大河流嘉陵江交汇于此。另外西部的几条大河也在此汇入长江,比如乌江。重庆是中国西部和东部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承接陆路和水路的重要节点。另外,山城因为易守难攻的特点,数次被作为战略核心。重庆周围蕴含丰富的天然气和煤炭***更提供了工业化必要的能源。背靠四川平原,又是巨大的粮食基地。可以说这里工农业基础雄厚,又兼具水运便利。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码头之一,几乎拥有发展重化工业的所有条件,1:地理位置,重庆在西南几大省级城市群中覆盖面最广。2:气候条件,低海拔的丘陵气候全年无冰霜无凝冻,四季分明但没有漫长的梅雨季,相较国内其它地方更长期生产安排。3:工业用水用电充足,重庆的煤矿众多***富足,拥两大江而重化工业用水是关键周边没城市能比,4:重庆多山但除歌乐山脉,晋云山脉等外多属浅丘起伏状地,建厂简便加天然排污排废比平原地区更容易得多!5:从西南行署到直辖市,重庆一次次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并将以更新更好的状态雄踞西南。

重庆未来工业发展可能在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笔电第一,手机第一,航空航天卫星产业第一,军工第一,机器人第一,空调冰箱第一!医药医疗器械产业第一,总之是智能制造国家第一大基地,工业产值十年内超苏州!无城可悍动优势!因为重庆有五至六百公里长江湖经济带!低成本边坡地价,低成本生活房价成本!低成本人才***,低成本丰富水电气成本!低成本内陆大湾区枢纽!工业基础好!国际区位节点,有十多个省的区域扶贫!复射区域大,需要各种大功能复射!国际唯一内陆中心国际超特大城市!最大内陆山水城市,最大美女美食基地,气候温差小的优势,长江宜居宜业最佳区段!各种***丰富集聚!大功能第四级集聚区!国家国际战略纵身安全威慑观!深圳代表国家窗口开放!重庆代表国家崛起!记住我说的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后的预测!就当放屁!

历史事件重庆建筑企业发展,历史事件重庆建筑企业发展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没有什么秘密,只是我国近代国情和世界形势促使了重庆工业的发端。

▲重庆市▲

重庆从历史上,就是一个天文地理极度恶劣的地区,如果没有近代世界形势的变化,现在的重庆十有八九连一个四线小城万县(现重庆万州区)都不如。1937年,重庆的人口不及30万,据四川省1925年《邮政统计》记载当时万县人口就达到756566人。如果没有日寇侵略中国,万县(现万州区)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川东南最大的城市,超越重庆。

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陷落,国民***被矮寇追赶到重庆,蒋介石被迫把当时的重庆立为陪都(地理恶劣、易守难攻),同时把中国几乎尽数的经济、文化、军事设施迁到重庆,重庆才从一个破烂的码头村落,变成了民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人口几乎增长了3倍,达到123万。人口、财富、军事的集聚,让重庆工业有了第一次爆发式***展。

抗战时期的重庆▲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国虎视眈眈;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蠢蠢欲动,叫嚣反攻大陆。面对来自国际上和蒋介石集团的威胁,我国决定把一部分军事、工业基地进行搬迁、重建,这就是著名的“三线建设”。

在三线建设中,国家主要对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当时可是天量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官兵投入到了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时期的重庆▲

其中,当时的四川是三线建设的主战场,而重庆又是四川三线建设最大、最主要的受益者。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到1966年,涉及中央15个部的企事业单位从北京上海、辽宁、广东等12个省市内迁到重庆地区,内迁职工达43 488人。在重庆迁建、新建的项目有200多个,仅对重庆地区的直接投资即达42亿元。此外,1964年下半年至1967年,在重庆地区进行的“三线建设”项目中,国家还安排了59个大的骨干项目和配套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原长安机器厂、望江机器厂、江陵机器厂、建设机床厂、空气压缩机厂、长江电工厂和嘉陵机器厂等至今对重庆有重大贡献的厂家,都在三线建设中投入巨资进行了改扩建。今天重庆人引以为豪的长安汽车,就是原长安机器厂。四川省还对重庆冶金、化工、机械工业项目进行配套建设。在三线建设”末期,重庆已经形成了冶金、化工、机械、纺织、食品五大支柱产业。

▲长安汽车▲

三线建设时期,四川省对重庆交通项目也进行了大量投资。先后有川黔、襄渝铁路的修建,嘉陵江大桥、涪江大桥、朝阳桥的建设,以及各港口、码头、机场的新建和改扩建。

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至1980年,“三线”新建企业加上原有兵工厂,重庆地区拥有38个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原值达18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20%。

▲嘉陵江大桥▲

从三线建设四川省对重庆的重点投资,可以看出,重庆的发展离不开四川省的全力投入,四川省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重庆的亲爹加奶妈!

通过抗日战争时期国家中心内迁,通过三线建设,让重庆从一个山村鱼码头,一跃成为我国主要的大城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重庆建筑企业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重庆建筑企业发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