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雷雨人物传记,雷雨人物传记4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雷雨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雷雨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避雷针的发明者是谁?
  2. 王文娟老公?

避雷针的发明者是谁?

避雷针的雏形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炙毂子》是唐代的古籍,上面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主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果然效果很好,铜瓦起到的是避雷针的作用。

避雷针在中国古代很常见,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1688年所著的《中国新事》一书中记有:中国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避雷针,当雷电发生时,电流会从的舌头沿线到地底下。

雷雨人物传记,雷雨人物传记4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意义上的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1746年, 40岁的富兰克林投入到电学研究中去,从妻子意外触电中他得到了科学的灵感,觉得天上的雷电也许可以引到地下。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费城风筝试验。那一天天色昏沉,暴风雨马上要来临了,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风筝很快就飞上高空,一道闪电从风筝上空掠过,富兰克林的拿着风筝线的手上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马上用一串铜钥匙与风筝线接触,钥匙上立即放射出一串电火花,他后来又把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从中得到了启发,富兰克林半年后发明了避雷针,他在建筑物的最高处立上一根2米至3米高的金属杆,用金属线使它和地面相连接,等到雷雨天气,雷电便会沿着金属线流向地下,而建筑物就不会遭雷电了。

后来他还专门写了 《怎样使房屋等免遭雷电的袭击》的科普文章,在他的影响下,慢慢地美国各地的建筑都安装了避雷针,也影响到了世界各地。

雷雨人物传记,雷雨人物传记4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遭受雷击的装直,是18 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它由金属的针、线、板三部分构成。金属针安装在建筑物顶端,金属板埋在地下,金属线连接针和板。当雷电袭击时,它能把云体所带的电,通过金属线传输到金属板中,和地下的电进行中和,由此避免了雷击事故。从避雷针的作用来看,其实把它叫作"引雷针"更为合适。

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

有个有趣的故事

一、向天空取天火

雷雨人物传记,雷雨人物传记4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752年7月的一个黄昏,美国费城郊外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富兰克林为了证明天空中的闪电和“莱顿瓶”里的放电是同一种现象,他和儿子威廉一起放风筝,冒险'取天电。这是最著名的“费城引雷电实验”。

二.把雷电引入地下

引雷电实验令富兰克林兴奋不已。既然风筝上的尖金属杆能够引下云层里的电,那么在建筑物的顶端安装金属杆,然后直通地下的导线,岂不是将雷电引入地下?1754年制作成功,这就是人类最初的避雷装置。当时美国还是英国殖民地,英女王非要让富兰克林把避雷针的尖端改为圆球形,结果王宫挨了雷劈。从此再也不敢不相信科学了!

王文娟老公?

孙道临(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孙以亮,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

1948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大团圆》。1949年,凭借主演的剧情电影《乌鸦与麻雀》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一等奖。1954年,主演战争电影《渡江侦察记》。1959年,由其出演的剧情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上映。1963年,在剧情电影《早春二月》中饰演肖涧秋。1***9年,主演人物传记电影《李四光》。1984年,自编自导自演剧情电影《雷雨》。1986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非常大总统》。1988年,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1995年,获得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0年,与姚寿康联合执导的传记电影《詹天佑》获得第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2007年12月28日,孙道临因突发心脏病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86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雷雨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雷雨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