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中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中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呼兰传的作者是萧红。第一章主要讲了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冬天呼兰河的景象,讲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第一章主要描述呼兰河的四季的景象,尤其是严冬,同时还描述了一段段呼兰河人们的生活片段。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无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出现。让我不知道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让人感到情绪欢快起来的是祖父出场之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院尽情玩耍,除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描写的妙趣横生。这一幕充满童趣的描述,使我不禁想起我的童年。
我虽然没有经历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的洗礼。但我小时候听祖父讲述着他当年的经历深深影响着我成长。我想不管我们童年是什么,这都是无法逃避的。不管我们的回忆,有多么灰暗与不幸,但是家乡那块土地是干净的,是纯洁的。
我最喜欢爷爷。
爷爷善良、宽厚,对小孙女十分慈爱。幼年的萧红没有父母的疼爱,爷爷的相伴呵护尤为珍贵。
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令人窒息的,愚昧的村民在世世代代的陈规陋习中不自觉地重复着人吃人的故事,而那些被厄运吞噬的人们尤为可悲,爷爷在这样的人的社会中,不能不说是一抹亮色,从他身上散发出人性的关辉,让读者有了些许的希望,温暖和安慰。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学习的阿云!
你所说的第一章应该是指***的第一部分吧?在这一部分当中,虽然出场人物很多,但都着墨很少,主要表现的也并非是呼兰河小城的自然淳朴。
这样的一群人,我很难谈及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说的残忍一点,这就是一群善良的乌合之众,一群平庸的安分之人。他们的身上带有着圣洁的愚蠢,***如有一个圣人将要被烧死,他们则是往火堆里丢柴的人。
后来小团圆媳妇之死,怎么能不让人浑身战栗?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健康的、活泼的年轻女孩,只因为她一点也不害羞,坐则坐得笔直,走则走得风快,便要遭受邻人的非议和婆婆的责打。以致于最后被众人烫死在装满热水的缸里。
这样一群人,叫人如何喜爱?这样一片思想的荒漠,叫人如何驻足?
如果非要选择一个喜欢的人,我愿意选择那个一直在默默审视这一切的萧红。
待在这样世界里的她,内心该是何等的寂寞。
一、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呼兰河传的作者,这部书的作者名叫萧红,她是鲁迅的***,文人一般都具有的特性,那就是浪漫主义情怀比较重,导致她的婚姻生活不是很幸福,但是作为文人,她的作品“呼兰河传”在当时社会上反响强烈,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是紧紧围绕在哈尔滨市呼兰县城展开的。由于她的作品,呼兰县城还以她的名字建立了一所萧红小学,这所小学依然在教育培养着呼兰儿女。
二、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三、萧红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四、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五、重点说说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竟被婆婆活活虐待致死;人们对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是嫉妒大于羡慕,当他老婆难产而死后,留下他和两个儿子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难……这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虽然感觉孤寂与凄凉,但是这就是那个年代平凡人现实生活中的缩影。
谢谢邀请回答。
《呼兰河传》故事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
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二、故事简介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三、人物形象分析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
1***8年***后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
著有长篇***《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
***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
有多篇***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好先生插曲
歌曲:忘了吧
原唱:张行·
歌词:
闭上我的双眼默默和无奈却有伤心意
过去已不再来忘了吧
寂寞无法相处而这份无奈依然在心海
过去已成回忆忘了吧
多少爱多少爱而你已远去
多少情多少意而我让你去哦...
原唱是王文杰
王文杰 ,出生于山东省,中国内地导演。
198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视剧《他们的地平线》[1]。1991年,执导励志剧《日光港的故事》[2]。1995年,执导人物传记剧《孔繁森》,该剧获得第1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一等奖、第1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中篇电视剧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中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中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