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与大渡河有关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与大渡河有关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1935年强渡大渡河: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一次极为关键的战役。1935年5月,红军在四川石棉安顺场地区冒着***军的炮火,成功强渡了大渡河。这次强渡是长征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十七名先锋队员的英勇表现为红军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这场战斗中,红军展现了极高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954年大渡河堤防溃口:这并非战争***,而是自然灾害所引起的悲剧。1954年夏季,长江上游地区遭遇严重暴雨,导致多处江河溃堤。8月16日,大渡河堤防也出现了溃口,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暴露了当时中国防洪体系的薄弱之处,促使***加强了对防洪体系的和改善措施。
大渡河不仅仅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经历的历史***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中的关键角色,还是在和平时期的灾害防御上,大渡河都是见证中国历史变迁的重要河流。
大渡河安顺场原名紫打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游,距石棉县城10公里。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间,这里发生两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安顺场遭清军围追堵截而全军覆没;72年后的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至安顺场,由17勇士为先导的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18位勇士分别是:孙继先、熊尚林、罗会明、刘长发、张麦克、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郭世苍、张成球、萧桂山、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师红一团,经过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安顺场。此地有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构筑工事防守。当晚,红一团政委黎林率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帅一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过二十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两个连,占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一支木船。
安顺场一代大渡河宽一百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来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一个营抢占了这里,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极为不利。
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度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指挥。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二连长熊商林任队长,由当地船工帅士高等四人摆渡。突击队分成两批,熊尚林带领第一批八人先渡,孙继先带领第二批八人再渡。十八勇士冒着川军密集火力,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十八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破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
在右岸火力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一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度过了被***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强度大渡河的十八勇士是: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二连连长熊尚林、二排排长罗会明、三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士张桂城、萧汉荛、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四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箫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大渡河有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与大渡河有关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