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这个典故?
  2. 刘备三顾茅庐等历史故事?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这个典故?

“三顾茅庐”这个典故肯定有。

而且近二千年来,无论是典籍、史官,从来没有否认这个典故。这个典故经历岁月的考验,一直为人们所使用。

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事件,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刘备“三顾茅庐”的具体描述,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岂願见之否?”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玄德冒雪再访孔明图)

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事件,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志》先主传中,没有“三顾茅庐”的描述情节,但是,在陈寿“惜字如金”的文字中,还是可以一窥这件事的蛛丝马迹,请看: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亁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翻译一下:曹操打败袁绍以后,亲自南下攻打刘备。刘备派遣糜竺、孙乾与刘表联系,刘表亲自出城迎接,以上宾礼对待,又给他添加兵力,让他屯驻新野。荆州的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起了疑心,暗中防备。

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事件,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也就是说,在驻屯新野期间,刘备已经开始招览天下人才,所以豪杰纷纷来归附,诸葛亮与刘备的认识,应该是这个时候。

我比较倾向于有三顾茅庐,主要原因如下:

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已经位列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这其中就有中有比较明确的“三顾茅庐”信息,要知道当时距离刘备与诸葛亮相遇时日不多,还有知悉内情的人存活,相信诸葛亮不会贻笑大方的去编撰一些虚***消息: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当然,我个人并不认为,真的是诸葛亮为了考核刘备的真心而前两次没有见刘备,知道第三次才被刘备的真心所打动才相见,结果一见倾心,终身追随。我个人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已经成大事,天下形势渐趋明朗,作为一个有抱负、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对诸葛亮来讲,刘备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毕竟曹操、孙权身边都是人才济济,在刘备相对落魄的时候投靠,可以获得最大的回报,因此应该是诸葛亮一开始就与刘备接触的。

刘备三顾茅庐等历史故事

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 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三过茅庐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