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墨索里尼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墨索里尼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中意大利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首先,意大利的军队建设能力很强。军队建设也是军事学一门重点学科,地位完全不输给战略学、战役学、指挥学等热门学科。当时意大利有先进的武器装备,陆军坦克、火炮、军车的数量很多,海军有战列舰、驱逐舰等舰艇,在北非也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大约50万意大利军人也是一支重要的参战力量。能把几十万人的军队建设起来,列装上先进武器装备,这就是强硬的实力。
比如,墨索里尼在准备进攻希腊时能够集结37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装甲师,三个快速师及战斗力强的几个步兵师,以及30000多辆摩托车辆,这绝对是实力的体现。但是把大量的机械化部队投如此多山的希腊战场,无疑是墨索里尼在指挥决策上的失误。
在北非的意大利士兵有两个集团军,13个师17万人,只是这些部队的实力参差不齐。黑衫师只有8000余人,这些部队只有两个半摩托化师和坦克部队拥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机动能力,而其他的步兵由于长期和游击队作战,也是正规作战与游击战术配合的典范。但是,意大利军队的机动力较差,无法快速地调动军队,而这在沙漠作战中机会是致命的,所以在北非被英军击败。
但是如果不是英军这样强大的军队,北非任何国家都动不了意大利军队,这就是相对论,是辩证的思想。如果说意大利弱,那么没打几天就投降的法军不是更弱?
二战时候,意大利其实打得还算不错的,但因为猪队友墨索里尼的瞎指挥,把意大利军队搞成了二战时的喜剧演员,从此***的帽子再也摘不掉了。
在北非战场,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大放异彩,但是在隆美尔成功的背后却是意大利军队默默的支持,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一直为德军打掩护,正是因为有意大利军队的侧翼掩护,隆美尔才得以在北非战场为所欲为。
不只是在北非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苏联人的正面冲突中,意大利军队也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作战意识,而且也有着不菲的战绩。例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势单力薄的意大利军队面对有着重武器优势的苏联军队并没有弃戈投降,反而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坚持了一个月之久,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后,一个三万人的集团军,只有4000人突围成功,可以说,凭此一战就可以为意大利军队正名。
虽然意大利在二战时期当真有着比较不错的战绩,但是,相较于德国和日本来说,战五渣的名头是坐实了。德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攻陷法国,以闪电战的方式突击波兰,最后跟强大的苏联人正面对抗,可以称得上是二战主力。
▲ 二战时著名的德军闪电战
日本在疯狂进攻我国的同时征服了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而且偷袭珍珠港,和美国正式开战,实力不可谓不强悍。但是反观意大利除了为德军打打掩护,似乎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战绩了。
其实这样糟糕的战绩,真怪不得意大利军队。
首先,意大利这个国家是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而形成的数千个小城邦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二战前不久,意大利还处于城邦分散时期,大多数意大利人,家族情怀大于家国情怀,不像我国数千年来的大一统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足以抵抗丧心病狂侵略者的入侵。如果被日本人入侵的是意大利的话,相信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完全沦丧。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可谓是一支常败之师,战斗力之差以致各种负面段子层出不穷,似乎忝列列强的意大利只是负责搞笑的。那么真实历史中的意军到底怎么样?
1940年6月10日参战时,在纸面上意大利拥有令畏的力量:陆军有74个师、大量边防部队和从殖民地征募的军队;空军有3296架各种飞机;海军拥有包括6艘战列舰在内的151艘水面舰只和116艘潜艇。
表面上的实力,掩盖不了结构性的缺陷,出于宣传的虚张声势无处不在——陆军的师都是两团制而非列强普遍的三团制,炮兵的数量和质量也远逊对手,步兵师的机动车辆很少只能依靠驴马,这使得意军一个军的作战能力才勉强抵得上盟军一个整装师。
装甲部队的主力是没有炮塔只有机枪的L.3超轻型坦克,少量的中型坦克装甲脆弱,缺少无线电。空军只有2/3的飞机堪用,其中只有166架达到现代标准,其余多是过时的双翼机,即使相对先进的马基C.200和菲亚特G.50战斗机,也比盟军和德军的同类飞机速度慢,火力弱,更缺乏无线电。
庞大的轰炸机群中只有SM.79算是一种颇有威力的武器。海军的战列舰大半是改进的旧舰,潜艇的隐蔽性也不好(这在清澈透明的地中海很不利),没有航母和雷达。海空军的配合协同很差,墨索里尼通过立法把所有固定翼飞机都划归空军(甚至包括舰载水上飞机),军种矛盾和指挥层级的复杂,使海空协同成为空话,甚至屡屡上演误击的悲剧。
只能说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十分的孱弱。
一、意军素质低下
墨索里尼作为意大利军队最高统帅过分看重形式,他认为形式决定军队的战斗力。他可以带病视察阅兵准备工作,可以亲自检查
军乐团的指挥棒,并要求意大利军队学习德军的“鹅步”。
元首关注的肯定是大家的焦点,意军各级指挥官都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军队的操练形式上,而不是战略战术的研究学习。
意军高级将领普遍贪生怕死,无论是北非战场,利比亚战场还是其他的,战场指挥官往往都是躲在后方的防空洞里指挥战斗,很少亲临前线,这和德军军官的抵前指挥形成鲜明对比。
意军将领不仅缺乏先进的的战争理念,同时又傲慢轻敌。无论是入侵希腊,北非战场,还是与英国的海战,都是被摧枯拉朽般的击败。
受传统文化影响,意军士气低落,投降率极高。往往在受到极少的伤亡时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投降,而且这也得到了元首墨索里尼的默认,因为元首也认为这符合意大利传统。
一提到意大利,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足球、绅士、浪漫、有素质之类的高大上的名词,再不济也是意大利面,意大利炮之类的比较有用的东西。但是,在战争方面,意大利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玩笑。
且不说二战,先说八国联军侵华时,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两个***,一个派了50人,一个派了53人来打酱油,就这么成了战胜国,瓜分财产。下面历史密探来说几个能体现出意大利在二战中军事上拖后腿的光辉事迹。
当各国都在准备研发新武器,武装自己的时候,意大利却总是在研究吃,他们发明了食物保鲜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意大利士兵曾在战场上煮意大利面吃,后果是全军被俘虏。而且,正常打仗的时候,一旦肚子饿了,就躲到防线后面,表情失落。还有一个搞笑的事,就是某个意大利兵被俘虏,因为伙食差,逃跑的目的地是另一个俘虏营,因为那里伙食好,后来前一个俘虏营保证提高伙食质量,他居然又回去了。
二战中,有两个国家战力很落后,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是法国,他们的战斗力还停留在一战时的水平。意大利装备差,人员素质差,也不太想打仗,只想分钱,导致他们的战斗力越来越差,在战争方面,根本就是拖后腿的猪队友。搞笑,意大利是认真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墨索里尼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墨索里尼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