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原街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太原街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一广场(彼时“承恩门”)西侧的那条看似与繁华无关的街道,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起凤街”,洪武年间扩建太原城时才由城郊圈入城内,成为太原古老街巷之一。“起凤街”,顾名思义,腾蛟起凤,它取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承载着读书人渴望从此走上飞黄腾达之路的美好愿望。路北的铁路住宅小区,是明清两代贡院所在地,多少举子从这里走出,走上仕途,贡院门前“起凤”,背负“文瀛”,这条宁静的古街也见证过千百万山西文人学子的悲喜。
清末,科举制废除,“腾蛟起凤”、“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木莺迁出故林”的贡院顿失往日的光彩。太原府办的“太原府中学堂”在此建立,后来更名为“联合阳兴中学”,六年后,山西省办的“公立中学堂”又在此创办,联合阳兴中学迁至桥头街,这里只留公立中学堂,也就是后来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一中英才辈出,“五四”运动之后,学生思想活跃,形成进取、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校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思想,率先在这里传播;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第一个党小组,率先在这里诞生;中国***的山西第一个支部“中国***太原支部”,率先在这里成立;山西省的第一个团组织“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率先在这里问世;载入太原史册的“反房税”、“沪案后援会”、“反会考”等革命运动,就从这里兴起。中国***的早期党员高君宇,以及贺昌、王瀛、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个昔日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所谓“腾蛟起凤”的贡院,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山西的大本营,成为山西***人成长的摇篮,成为中国革命者荟萃的地方。
起凤街东头的纯阳宫,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红墙环绕楼台错落,占地不大,却以巧思入神的布局为世人称道。后面两院为楼阁式建筑,错落有致、曲折回旋,徜徉此间,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后院巍阁是观中最高的建筑,登阁环眺,独具匠心的布局在宫观祠宇中实属少见。
起凤街、贡院、省立一中,文学气息深厚的这条路,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似蛟龙摆尾扶摇直上,似凤凰展翅腾空万里。起凤街,长不过五百米,早已不见当年赶考学子的熙熙攘攘,在巍巍高楼间,深处闹市却无市井之气,多了一丝文人的清高不群。
据地方志书记载,太原市起凤街曾经是明清两代、上下五百多年间山西省的贡院。有说是由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腾蛟起凤”一词引得起凤街之名。
封建时代的帝王们,从山西选抜人才时,山西全省的文人学子,在取得秀才资格后,经过贡院三年一试,争得榜上有名,才能获得举人的功名,步入梦寐以求的仕途。即所谓“十年寒窗人未知,一朝闻名天下扬”。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有“晋阳”、“并州”、“龙城”之称谓,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晋源区晋源镇现建有晋阳古城遗址风景区。解放后,我国考古研究工作者通过对数段古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发掘,经省市文物部门及考古队进一步考评,认为罗城村东马地“北城墙”、西南城墙内的“一号建筑基址”、古城营村西夹子地等遗址面积3730平方米具有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和建筑特征。晋阳古城二号建筑群考古位于其西北部,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东、西两组大型建筑遗址包括其中,经专家初步鉴定,其建筑群为晚唐所建基址,这些资料与实物,足以说明太原称做“晋阳”是有道理的。
当然,说起太原的旧城街,仿佛近代那些繁华的街景仍然浮现在眼前:像开化市一代,柳巷一代,市府街上的明清建筑都映照着昔日的辉煌。
(图片均来自网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原街道的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原街道的历史***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1122.html